附錄四篇:

孔孟之道判釋(49)

「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判釋
黃鶴昇
font print 人氣: 23
【字號】    
   標籤: tags:

孔子說:「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論語.陽貨》)1。孔子這句話,為當今中國人討論傳統文化炸了鍋:反孔人士認為,孔子歧視婦女,他的學說是腐朽糜爛的封建文化,是不符合現代民主、人權社會的要求的。反孔人士的確切「證據」,直逼尊孔人士招架失守。翻開當今尊孔人士的文章,其對孔子這句話的解釋,大概有如下幾點:

1、孔子說的「女子」是在某一環境下所說的話,是單稱,特指。並沒有代表所有的婦女。因此說孔子這句話說是歧視婦女並沒有普遍的意義。

2、有說孔子是見南子後說這句話的,這個「女子」是單指南子,並沒有指所有的女人。這個辯稱,與上一條並沒有多太區別,也是為孔子開脫。

3、孔子在當時封建男尊女卑的嚴密等級制度下說出那番話。這並不是孔子個人的過錯,而是反映當時的社會實況,是時代的局限性所造成的。

4、有的解釋就鑽牛角尖了:說「女」字,在古代亦當「你」字解,「女子」也可以當作「你的兒子」解(後面有「小人」,而前面稱「女子」而不稱「女人」也是一個費解?);而「小人」,有時也指「小孩」的意思。這個解釋就顛覆了原來「女子」與「小人」的意義。縱觀反孔與尊孔人士的防攻戰,你就會發現他們都圍繞著孔子的章句解。就是按孔子的說辭逐字、逐句進行分析。也就是通常意義上的「訓詁」詮釋。這種解釋,要麼精準度很高,與歷史復合;要麼就產生許多歧義,眾說紛紜。本文試圖從另外幾個角度對這個問題進行考察,求以能比較公允地對孔子的評價。

孔子是否對女人有偏見與傲慢?單從「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這句話來證明,似乎證據單薄一些。我們再來看看孔子是否還有說過對女人不敬的話,就證據比較充足了。請看《論語.泰伯》的一段話:

「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亂臣十人。」孔子曰:「才難,不其然乎?唐虞之際,於斯為盛。有婦人焉,九人而已。」2

孔子是周王朝制度的忠實繼承者和發揚者。按理說,他的開國元首說過的話,是不能否定的。周武王說過他有十大功臣,其中有一個是女人,孔子就否定說只有九人。武王說這句話,是在《尚書.泰誓》裡面記載的。《尚書》是記載歷代王朝重大事件的文書,相當於現代的國家歷史檔案文獻。周王朝歷代以來都沒有否認,而孔子既否定了:女人無論如何了得,都不算是人才。孔子對女人的偏見與傲慢可見一斑。孔子為什麼對女人有如此偏見與傲慢呢?我的理由是:

1、孔子所處的時代是父系社會盛行的時代。如孔子講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就沒有講「母母」的。說明當時的等級制度,是沒有將女人排列在內的(沒有講母子關係,只有講父子關係)。周朝的封建分封制是「公、侯、伯、爵、男」五等,也沒有女人的份。可以說,在孔子那個時代,女人的地位是很低微的。孔子對女人的偏見與傲慢,是時代的悲劇,並不是孔子一人的過錯。

2、從孔子成長的家庭背景來看,孔子對女人有偏見與傲慢情有可原。(待續)@

1《論語》,藍天出版社,2006年8月第一版,363頁。
2《論語》,藍天出版社,2006年8月第一版,167頁。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shown)如果說,仁是儒家君子所要達到至善的最高理念,那麼要實現這個最高理念的路子就是義。「人路」,也就是人應該的行為方式。
  • (shown)孟子以「集義」來實行他的人生目的。他的這個「義」,有點類似德國哲學家康德所說的「道德律令」。這個道德律令是義不容辭的純粹實踐理性,即「義務」。
  • (shown)父子之義是親情關係,君臣之義是尊等關係。父子是父子,君臣是君臣,這兩者是不能等同的。這種君臣關係等於父子關係,就如同現代的「我把黨來比作母親」、「祖國啊,我的母親!」是一樣的。實則這義不是那義,是不能亂點鴛鴦譜的。
  • (shown)仁者一定能愛人,但愛人不一定就是仁者;智可以辯言,但智者不一定就是知人。
  • (shown)孔子是以「仁」來貫徹其整個道德形而上學的。其他義、禮、智、信等都是圍繞這個「仁」而闡述。後儒如此排列,好像孔子的學說變成了五個命題。
  • (shown)我們要了解儒的「仁義道德論」為何要特別強調「親親殺」和「尊尊等」兩大倫理觀,就有必要了解中國的封建社會制度。
  • (shown)什麼是封建制呢?柳宗元說:「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設五等,邦群後,布履星羅,四周於天下,輪運而輻集。」
  • (shown)執政當局以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來劃分中國的歷史,說秦朝至清朝是封建社會,而把「夏、商、周」定為奴隸社會,極大地錯置了中國的歷史面貌。
  • (shown)如果說,沒有古希臘文明,就沒有現代西方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的發展,那麼也可以說,沒有中國早期的封建文明,也就沒有中國傳統文明的儒、道文化發展。
  • (shown)我們對封建社會有一定的瞭解後,對孔子的學說就有進一步的理解。原來孔子說他「郁郁乎文哉!吾從周」,其衷情的就是周朝的典禮制度,即周王朝的封建制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