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閣大儒」胡儼 除虎害惠萬民

作者:洪熙
旅店奇遇,讓張季弘人生行事能三思後行。 圖為明 唐寅《山水》局部。(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377
【字號】    
   標籤: tags: , , , ,

明朝賢士胡儼(1361年─1443年),字若思,號頤菴,江西人。他從小就勤奮好學,於天文、地理、律曆、醫卜無不深究。

明太祖洪武年間,胡儼中舉後,被授予華亭教諭,是隸屬官府的正式教員,他能克盡師道。母親去世後,胡儼回鄉守喪。服喪期滿,改任長垣教諭。胡儼向朝廷提出請求,要在距家近一些的地方為官,以便照顧長輩和家庭,於是他被改派到余干縣任職。朝廷允許就近作官,還是從胡儼開始的。

虔誠祝禱 清除虎患

明惠宗建文元年(1399年),經大臣推薦,胡儼擔任桐城知縣。他以愛民為本,有很多感人事蹟,還在此留下不少傳奇故事。

此前,山中猛虎為患鄉里,胡儼為解虎患,虔誠地齋戒沐浴,向神明祝禱,老虎從此銷聲匿跡。桐城縣民感其神異並緬懷胡儼為民除害的恩德,把他供祀在朱邑祠。

山中猛虎為患鄉里,胡儼為解虎患,虔誠地齋戒沐浴,向神明祝禱,老虎從此銷聲匿跡。圖為清 滑樛指畫《老虎》。(公有領域)

施德政 惠萬民

有一年,鄉里發生蝗災,胡儼帶人勘查處理災情,在半路看到倒臥的病人,就命里長將病人抬到民舍,請醫生為他們治療開藥(明朝時期,以110戶為一里。里長就是管理110戶百姓的地方長官)。當夜適逢大風雨,許多鄉民因為得到庇護救助,倖免於難。

胡儼常利用閒暇到地方學府,勸導督促儒生勤修學業,不要懈怠和荒廢。得益於胡儼的督學教化,桐城一帶人才輩出,文教頗為興盛。

為了造福百姓,胡儼讓人開鑿河渠引來桐溪水,以便百姓澆灌農田,獲得好收成。胡儼離任桐城後,人們將他主持開鑿的水渠稱為「桐渠」。

智足帷幄 屢受推薦

建文四年(1402年),副都御史練子寧向燕王朱棣(1360年─1424年)推薦胡儼,說道:「胡儼學富五車,知識足以通達天人;足智多謀,可以運籌帷幄。」不久,胡儼又得到另一大臣解縉(1369年─1415年)的推薦。朝廷授予胡儼翰林院檢討一職,和解縉等人同在文淵閣任職;後來升為侍講(官職),為帝王講授文史經書,擔任皇帝的顧問;再後來,又升為左庶子(太子府屬官),服事太子府的內部事務。胡儼為人憨直,在內閣時,受到皇帝青睞。

解縉像。(公有領域)

館閣大儒 重修巨著

永樂八年(1410年),明成祖親自率兵遠征漠北,臨行前詔令胡儼以祭酒兼侍講,掌管翰林院事務,輔佐皇太孫留守北京。

當時天下統一,承平時期長達五十年之久。明成祖得以在國內修明政治,大興禮樂教化,對偏遠的外邦實行安撫、整治。而且朝中的公卿大臣都是滿腹經綸的飽學之士,能參與修史、修書的人幾乎都是朝中重臣。

胡儼作為館閣大儒,是素有聲望的博學之士,朝廷許多重要文稿,大都出自他的手筆。胡儼主持重修了《太祖實錄》、《永樂大典》、《天下圖志》等,都是擔任總裁官。

圖為明成祖坐像。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公有領域)
永樂盛世時期,明成祖朱棣的坐像。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公有領域)

洪熙元年(1425年),胡儼因病請求告老還鄉。此後,明仁宗、明宣宗仍對他恩賞有加;他家居二十年,四方重臣待其以師禮。胡儼淡泊名利,生活簡樸,與大臣們交談,從來不談個人私事。

胡儼於正統八年八月卒,享年八十三歲。#

@*

明嘉靖隆慶年間內府重寫本《永樂大典》,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公有領域)

出自:
《玉堂從語》 卷2
《明史》卷147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明 劉俊《納諫圖》。(公有領域)
    大唐賢才燦若星河,有人光耀青史,流芳千載;也有人寂寂無聞,但其威望卻能攝服富豪貴族。本篇介紹的唐朝大臣許孟容,時人稱其「有大臣風采」,我們就來領略這位先賢的風采。
  • 圖為明 杜堇《十八學士圖屏之畫》。(公有領域)
    梁彥光胸懷正道,待人以至誠,相州昔日刁蠻的民風,在他的治理下,全然大化。
  • 皇朝膺天命,主掌中原,一統天下諸國。楊惟中擔任宰相,令天下休養生息,整頓綱紀,去除地方惡患,愛養芸芸黎庶。楊惟中熱衷收藏漢文典籍,傳承漢地人文,所以道學沒有滅亡,天下百姓得以再次看到清平的治國之道。
  • 軍餉是軍隊的專用物資,朝廷撥發軍餉,養軍隊為國效力。大明時期,大臣韓文曾以軍餉救荒,成為後世一樁美談。
  •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他的《勸學詩》激勵了一代代的莘莘學子;他的書法豐厚雄渾,雍容正大,法度謹嚴又氣勢磅礴;他為官清廉,正直敢言,凜然赴難,視死如歸,其忠義大節,光風霽月,高山仰止。他就是字如其人的不朽典範——大唐書魂顏真卿。
  • 岳陽樓
    《岳陽樓記》就像一個巨大的文學磁場,吸引、感染著接觸到這篇文章的讀者。現在想來,如果沒有巴陵郡守滕子京獨具慧眼地對范仲淹的約請,後人就讀不到這篇繪聲繪色描寫浩渺的洞庭湖變幻無窮的風光、遷客騷人對洞庭湖的不同感受、最後又轉化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千古浩歎的美文。
  • 民間過大年前有祭灶神的風俗,祈求福祿臨門。在東漢時,「天下無雙,江夏黃童」的孝子黃香卻「不祭灶」,到底是怎回事?而且,他從一介貧民轉身為得皇上賞識尊重的賢臣,掌管國家樞機要務。這樣的福分從何而來呢?
  • 明孝宗弘治二年追贈于謙為「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太傅」,賜諡「肅愍」。明神宗萬曆十八年改諡「忠肅」。于謙蒙冤於一時,卻萬世不泯,忠心義烈,與日月爭光。
  • 《書經‧大禹謨》有句話:「滿招損,謙受益,時乃天道」。意思是說,自滿會招致失敗,謙虛會得到益處,這是自然的規律,普遍的真理。而耿直敢言的伯宗,卻無法遵從。不過伯宗的妻子卻深知此理,後人稱讚伯宗妻子知「天道」,從而保全了兒子的性命。
  • 明孝宗弘治二年,朝廷追贈于謙為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太傅,諡號「肅愍」。浙江巡撫傅孟春認為「肅」之一字,未足以盡于公之良惠忠貞,為此具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