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乾坤 認字八

「人」生目的為何?重道敬神歸祖庭(下)

陳彥玲

漢字乾坤本次說到唐太宗給太子訓誡,總成《帝範》,並遵循著上天生成萬物的德行。(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氣: 481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大紀元2019年03月04日訊】上回說到留下道家修煉文化的老子李耳,本篇來說說開創唐代貞觀盛世的太宗李世民。唐朝盛世對現今社會仍有許多影響,例如:唐人街、唐裝、唐風、唐三藏取經和孩子入小學後必修的唐詩等等,擁有深遠豐富的文化內涵。筆者記得小學時讀過關於唐太宗的一個故事至今印象深刻,那就是太宗縱囚,如數返回的人間信義。

唐太宗與死囚的約定

這件事情在《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九十四》上記載著貞觀六年發生的這件事:「辛未,帝親錄繫囚,見應死者,閔之,縱使歸家,期以來秋來就死。仍敕天下死囚,皆縱遣,使至期來詣京師。貞觀七年,去歲所縱天下死囚凡三百九十人,無人督帥,皆如期自詣朝堂,無一人亡匿者;上皆赦之。」

每一個囚犯不論遠近不管健康或有疾,都在一年後如期地回來服秋決之刑,沒有一個逃亡者,這樣的信義讓太宗對他們開恩特赦,也成為現今研究特赦現象的典範。這位開創史上昌明盛世的太宗一生事蹟繁多如星,妝點了中華文明的璀璨,也留給世人無限的景仰。我們也該讓孩子們了解一代明君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以期在黑白是非不分的現今社會,有所依循與借鑒。

太子的訓誡

在去世的前一年(貞觀二十二年)唐太宗撰著了對太子李治的訓誡,總成《帝範》十二篇,共為〈君體〉、〈建親〉、〈求賢〉、〈審官〉、〈納諫〉、〈去讒〉、〈誡盈〉、〈崇儉〉、〈賞罰〉、〈務農〉、〈閱武〉、〈崇文〉。這是太宗修養經國的總結,也是成就「貞觀之治」的經緯理論。

從〈序文〉的首要太宗就提及了為君的最終目地:「撫育黎元,鈞陶庶類。」就是撫育教養百姓,所根據的是什麼呢?是遵循著上天生成萬物的德行,是依著君臣上下地位的結構分工乃謂:「大德曰生,大寶曰位,辨其上下,樹之君臣,⋯⋯」明確了為君的目標,再配合著倫理結構,用人唯賢,不敢絲毫鬆懈的戰戰兢兢,才能完成天命的囑咐。

然而,太宗對李治太子的「未辨君臣之禮節,不知稼穡之艱難」,太宗「每思此為憂,未嘗不廢寢忘食。」現代的父母是否也會對孩子在倫理禮儀和珍視食物上有所重視?還是能上好區的學校就足以堪慰呢?太宗舉了唐堯、夏禹、周、漢開國的神蹟,他說一切歸為:「皇天眷命」。

天意不可違

是的,沒有奉天承運,何來皇帝詔曰。話說太宗曾發現一個秘籍,內載:「唐三代之後則女主武王代有天下。」身為唐朝第二代皇帝的太宗當是十分緊張,急召來易學家李淳風。

李淳風向皇帝說明,在唐朝第三個皇帝之後將取而代之的女皇帝其實已生活在宮中,但不能捕殺之。因為,天定的「王者不死」,其實是沒有機會殺死她的,何況等她當上皇帝時,已不再年輕氣盛,所以雖然會殺戮許多唐朝皇帝的子孫,但還可能有活口的機會。可是一旦違逆天定安排,就算將其殺死,轉生之後的三十年還是一樣會當上皇帝的,屆時年輕手狠,或許李姓子孫將一個也無法存活,這皆是違逆天意的結果啊!太宗明白了天意無可違,也就不再做無謂的追究了。

身為一代英主尚且順應天意,身為現代父母是否也需靜下心來想想,我們送孩子上學讀書,所為何事?難道只是將寶貴的時光耗盡在磨人的考試與排名中?我們是否依著天時順序養育孩子?例如遵循時令而飲食?是否讓孩子心中有著敬天重德的約束?太宗在《帝範》中也舉了許多先人的典範事蹟來提點太子,那麼,我們真是應該多花時間講述中華文明中的一些典型人物,讓孩子明白先哲們的修身養性,在他們的心中刻劃仁義禮智信的經典故事,以為他們日後人生的圭臬!下回我們再說說帝範的其他篇章。#

責任編輯:李曜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小學六年認字排行上的第六個字:「有」。這個字在生活中也十分常見;〈世上只『有』媽媽好〉這首歌裡唱:「『有』媽的孩子像個寶。」孩子入學後就會主動或被詢問:「有什麼人生的志向或夢想?」,在課堂上還是很重要的作文題目呢!到了適婚年齡也得問問:「有什麼人品和經濟條件可以成家?」直到生命盡頭回首時還能問問:「有什麼可以為世界或子孫留下的紀念?」那麼我們就來看看這個「有」字的內涵和運用吧!
  • 第七個小一學生要認的字是「在」,根據可查到的資料顯示,「在」的甲骨文也是「才」這個字的甲骨文(見圖)。依其圖形看來可以理解為在建築物中頂梁或其他結構,人才不也正是意指能扛起重任者嗎?若根據《甲骨文合集》裡的卜辭:「王,才合,卜?」那是說能在合這個地方卜卦嗎?看起來「才」已被引申為「在」的意思了。
  • 上篇說「在」這個字的甲骨文,也是「才」的甲骨文。從其演變與應用的角度來看,在教孩子認字時,除了了解時間與空間定位上的用法之外,還可以作為讓他們成「才」的養分。那麼有哪些詞語,可以督促孩子往成才的方向努力呢?
  • 筆者的先父是一名小學老師,在鄉下他以一手好書法聞名,小時候常見他為學校書寫標語和文書,他的一手好字也來自於他對自己的嚴格要求。他在我小學時就叮矚我:「讀書人出門帶筆就跟軍人的槍一樣,筆『在』人『在』。」也囑咐我:「不論以後妳會遇到什麼樣的老師教導妳,妳都要尊敬他們,因為他們『在』老師的位置上。」時間過去了數十年,而我仍緊記在心,不敢或忘。
  • 孩子上學後與人事物的接觸會比在家裡要複雜,這些重要的過程也提供孩子認識自己,建立人際互動的分寸與界線,以便成就孩子日後能融入社會的運作,甚至貢獻更大的影響力。「我是誰」看似簡單的問題,但是自古就是個大哉問,上篇建議家長們可以從自家的姓氏來源,及歷史上有正面影響力的人物,讓孩子帶著先祖的智慧展開新的人生階段。
  • 大篆在我們當今社會中,已經不再是一種實用的字體,但是它的藝術價值和存在意義依然經久不衰,它的精神內涵、神性特點和傳統藝術價值,通過許多歸屬大篆的甲骨文、金文、籀文、石鼓文等留傳下來的古人佳作,發揮其影響力。
  • 新年元旦新桃換舊符,家家戶戶最常見的單字斗方春貼是哪個字呢?摘冠的當屬「福」字。這個福字不僅是庶民百姓熱愛,也為朝廷皇室鍾愛。為什麼從帝王到庶民家,新年都尚「福」迎「福」呢?在中華文化中「福氣」到底從何而來?
  • 在兩周金文書法中,《虢季子白盤》銘文與眾不同,藝術性相當突出。它流淌著創意者與書寫者的人生境界及道德標準,負載著豐富的文化背景和人文氣息,隱含深厚的文化內涵且具創意精神。《虢季子白盤》銘文在章法上,兼具傳統和獨特的審美性,寓古寓新、亦古亦新的境界顯示其表現技藝之爐火純青。
  • 神傳漢字還有許多妙解法,類似各種燈謎的作法。拆字、合字、妙會等等是漢字具有的特色文化之一,在燈謎中常用,古代讀書人也喜愛玩玩這種文字遊戲,透過玩字、猜字也能預測考題,端看猜者的妙解智慧。
  • 西周早期的青銅器《大盂鼎》,被列為「四大國寶」之一,非但其銘文字數多、書法藝術精彩絕倫,它本身的造型雄渾,工藝精湛,堪稱一流的寶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