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子路強詞奪理

font print 人氣: 8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7月14日訊】魯昭公十三年,孔子幫助魯國國君與齊國交涉,收復了陽虎作亂時被齊國佔去的土地,獲得了魯國國君和大夫季桓子的信任。子路便順理成章的成為季氏的家臣,輔佐季氏處理政事。

季氏將新任費邑縣長的位子留給孔子的學生,他叫子路去幫他物色一個適當的人選。

子路是一個做事衝動的人,他很快就選用了子羔。而子羔雖然人品修養都很優秀,但從他的年齡、學問、經歷來看,都不適合擔任這個工作。

孔子知道後,就對子路說:「你這樣做,真是害人子弟啊!」

子路立刻為自己辯解說:「提拔子羔出來做官,這是一件好事,怎麼會是害了他呢?」孔子說:「子羔年紀還小,無論學問或閱歷方面都不成熟,他如何能治理像費邑那樣複雜的地方呢?」

這時,子路明明知道自己錯了,卻依然不改他不肯認錯的毛病,說:「費邑那裡也有百姓,也有社稷(指土神與谷神),這些都可以讓他學習。為甚麼一定要讀了書,才算是學習呢?」

孔子以嚴厲的眼神注視著子路,說:「君子必定是言行合一的,只有虛偽的人,才會用華麗的言辭來掩蓋自己的行為。而我最討厭的就是喜歡強詞奪理的人啊!」

聽完老師的教誨,子路終於明白了自己的錯誤,而且也真正體驗到了學問的意義。 (出自《論語》)──原載《明慧網》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皇帝認為呂夷簡是德行高尚的人,人們也都讚美呂夷簡不念舊惡,寬宏大量。范仲淹感謝呂夷簡說:“我在公事上一直冒犯你,沒想到你竟然還讚賞提拔我。”呂夷簡說:“我怎能總是記著以前的舊事呢?”
  • 誠信是自古以來就備受中華民族推崇的一種人格境界。它要求人們真實無妄、誠實無欺。誠信是一種個人修養,又是一種道德行為。一個人只有內心誠實,才能善待父母,善待朋友,進而整個社會才會和睦。因此,誠信既是一個人的立身之本,也是一個民族、國家的生存之基。只有誠信的人,才能心智清明,擇善而從。
  • 知恥就是有羞恥之心。孔子曾讚賞「行己有恥」的士大夫精神,他還說,「知恥近乎勇」。一個人有了羞恥之心,才能臨財不貪,臨難不屈;才能謙和退讓,取捨有度。無論是個人修養,還是民族氣節,知恥都是良知的先導。

  • 改過,就是改正過失或錯誤,這是古人很看重的一種道德修養,屬於自省和修身的重要方面。古人認為,即使是聖賢,也難免有過失。《左傳》上說:「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 「明志」就是明確志向。古人很重視人生志向的確立,諸葛亮說「志當存高遠」,只有志向遠大才能克服眼前的困難和自身的弱點,朝著既定的目標前行。古人常常登高望遠,表明心志,「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站的高才能看的遠,胸懷大志,不計一時的得失成敗,最終實現宏偉的志向。
  • 在古代,有一個叫秋的,他是整個國家棋藝最高的人,因為他善於下棋,所以人們也叫他弈秋。由於弈秋在棋手中的地位很高,在百姓中的影響也很大,於是有人對他打起了歪主意,想破壞他在人們心目中的威信。
  • 顏闔被請去做衛靈公太子的師傅,他去請教蘧伯玉說:「現在有一
    個人,天性殘酷。如果不對他進行管教,放縱他,就會危害我們的國家,如果對他進行管
    教,用法度來規諫他,就會危及自身。他的聰明足以知道別人的錯過,但不知道自己的過
    錯。遇到這種惰形,我怎麼辦呢?」
  • 早年,列子非常喜歡旅遊。壺丘子對列子說:禦寇啊(列子的名字),你那麼喜歡旅遊,我真不知道旅遊有什麼好處?列子回答說:「旅遊的樂趣在於觀賞新鮮的事物。其他人的旅遊,主要在於所見所聞,而我的旅遊則主要是觀察各種事物的變化。雖然都是旅遊,但沒有人能明白這其中的差別和不同。」
  • 中華民族自古就是文明禮儀之邦。「萬世師表」、「至聖先師」的孔子在禮儀方面更是以身作則,率先垂范。《論語﹒鄉黨》篇記述了孔子衣、食、住、行的生活情況,以及在各種場合下表現出的禮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