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子路强词夺理

font print 人气: 10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7月14日讯】鲁昭公十三年,孔子帮助鲁国国君与齐国交涉,收复了阳虎作乱时被齐国占去的土地,获得了鲁国国君和大夫季桓子的信任。子路便顺理成章的成为季氏的家臣,辅佐季氏处理政事。

季氏将新任费邑县长的位子留给孔子的学生,他叫子路去帮他物色一个适当的人选。

子路是一个做事冲动的人,他很快就选用了子羔。而子羔虽然人品修养都很优秀,但从他的年龄、学问、经历来看,都不适合担任这个工作。

孔子知道后,就对子路说:“你这样做,真是害人子弟啊!”

子路立刻为自己辩解说:“提拔子羔出来做官,这是一件好事,怎么会是害了他呢?”孔子说:“子羔年纪还小,无论学问或阅历方面都不成熟,他如何能治理像费邑那样复杂的地方呢?”

这时,子路明明知道自己错了,却依然不改他不肯认错的毛病,说:“费邑那里也有百姓,也有社稷(指土神与谷神),这些都可以让他学习。为什么一定要读了书,才算是学习呢?”

孔子以严厉的眼神注视着子路,说:“君子必定是言行合一的,只有虚伪的人,才会用华丽的言辞来掩盖自己的行为。而我最讨厌的就是喜欢强词夺理的人啊!”

听完老师的教诲,子路终于明白了自己的错误,而且也真正体验到了学问的意义。 (出自《论语》)──原载《明慧网》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皇帝认为吕夷简是德行高尚的人,人们也都赞美吕夷简不念旧恶,宽宏大量。范仲淹感谢吕夷简说:“我在公事上一直冒犯你,没想到你竟然还赞赏提拔我。”吕夷简说:“我怎能总是记着以前的旧事呢?”
  • 诚信是自古以来就备受中华民族推崇的一种人格境界。它要求人们真实无妄、诚实无欺。诚信是一种个人修养,又是一种道德行为。一个人只有内心诚实,才能善待父母,善待朋友,进而整个社会才会和睦。因此,诚信既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也是一个民族、国家的生存之基。只有诚信的人,才能心智清明,择善而从。
  • 知耻就是有羞耻之心。孔子曾赞赏“行己有耻”的士大夫精神,他还说,“知耻近乎勇”。一个人有了羞耻之心,才能临财不贪,临难不屈;才能谦和退让,取舍有度。无论是个人修养,还是民族气节,知耻都是良知的先导。

  • 改过,就是改正过失或错误,这是古人很看重的一种道德修养,属于自省和修身的重要方面。古人认为,即使是圣贤,也难免有过失。《左传》上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 “明志”就是明确志向。古人很重视人生志向的确立,诸葛亮说“志当存高远”,只有志向远大才能克服眼前的困难和自身的弱点,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行。古人常常登高望远,表明心志,“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站的高才能看的远,胸怀大志,不计一时的得失成败,最终实现宏伟的志向。
  • 在古代,有一个叫秋的,他是整个国家棋艺最高的人,因为他善于下棋,所以人们也叫他弈秋。由于弈秋在棋手中的地位很高,在百姓中的影响也很大,于是有人对他打起了歪主意,想破坏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威信。
  • 颜阖被请去做卫灵公太子的师傅,他去请教蘧伯玉说:“现在有一
    个人,天性残酷。如果不对他进行管教,放纵他,就会危害我们的国家,如果对他进行管
    教,用法度来规谏他,就会危及自身。他的聪明足以知道别人的错过,但不知道自己的过
    错。遇到这种惰形,我怎么办呢?”
  • 早年,列子非常喜欢旅游。壶丘子对列子说:御寇啊(列子的名字),你那么喜欢旅游,我真不知道旅游有什么好处?列子回答说:“旅游的乐趣在于观赏新鲜的事物。其他人的旅游,主要在于所见所闻,而我的旅游则主要是观察各种事物的变化。虽然都是旅游,但没有人能明白这其中的差别和不同。”
  • 中华民族自古就是文明礼仪之邦。“万世师表”、“至圣先师”的孔子在礼仪方面更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论语﹒乡党》篇记述了孔子衣、食、住、行的生活情况,以及在各种场合下表现出的礼仪。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