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個角度看雍正(系列之十二)

是文字獄 還是朋黨謀反
小童子
font print 人氣: 2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5月25日訊】年羹堯辜負帝王負託,死後留下污名。年案另有三個枝節的案子被後世訛傳為雍正朝的文字獄,追究根柢,三案事實上都涉及謀反與朋黨!


素惠繪圖

原本年羹堯在帝王的信任下可以為天下貢獻長才,留下萬古英名,但因辜負了帝王的負託,死後留下污名。年羹堯的本案裏有二個人被處死(年羹堯賜死,其子年富立斬),除了這個本案,另外還有三個枝節的案子。

不是文字獄,汪景祺與年共犯

第一個枝節的案件是汪景祺案。汪景祺是年羹堯的門人,作《讀書堂西征隨筆》乙書。裏面竟有一篇《功臣不可為》文章,語涉譏訕皇帝。汪景祺除了建議年羹堯悖逆自立之外,還將年羹堯比作日月,稱其為「宇宙第一偉人」。年羹堯得汪景祺此書,竟與之唱合,有書信往來。這本書直到年家被查抄時才起了出來,不知已刊印多少流傳在外。由於汪景祺無尺寸之功,不能邀得寬典,因此犯此大逆之罪,刑部判以斬立決,妻子則發往黑龍江為奴。與年羹堯同時執行。

這算是年案唯一的一個共犯,與年羹堯一起犯下逆反之罪,說到底並不是文字招禍。

逢迎年羹堯,錢名世諂媚丟職

第二個枝節案件是侍講錢名世,他也是個逢迎年羹堯的士子。錢名世作詩投贈年羹堯,頌揚他平藏功德,主張皇帝為他所立的一個功碑不夠,應該為他再立第二個功碑。由於錢名世並未涉入叛逆,所以只因其諂媚言行有辱官箴而革去職銜發回原籍。但是雍正帝認為這種諂媚之徒有礙教化,因此另外立了一個「名教罪人」之匾,命人掛在錢家門上,以昭炯戒。這個案子是因為錢名世失去文人風骨而丟職,也沒有入獄的問題。

「維民所止」被砍頭?

第三個年羹堯案的旁枝案件是江西考官侍郎查嗣庭一案。

雍正四年是三年一次的鄉試年,查嗣庭身為主考官,出了幾道試題。頭一題與此案無關,所以跳過不論。第二題是《易經》──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見矣;第三題只有一句話──其旨遠其辭文;第四題是《詩經》──百室盈止婦子寧止。

第二題破題後考生還可以寫點東西──因為行為正大光明,也就符合天道人道。第三題要考生寫出意在言外的文章,不知是何道理?第四題的題意是說:當所有的穀倉都充實了以後,妻子兒女才能停止勞動,這不知要考生答些什麼?

這三個題目看似從不同的書裏面隨意截來一句話,當作國家考試題目,其實另有弦外之音。

藉考題謗帝,查嗣庭朋黨入獄

那查嗣庭其實是利用國家考試出題的機會,公然以此三個題目附和被處決的汪景祺。怎麼說呢?因為汪景祺在《讀書堂西征隨筆》裏說凡是年號裏有「正」字的就是「一止」,止為戈,如前代(明朝)的正德、正大等年號,都非吉兆。

不管中文或英文,都可以在文章的排版上玩一種把戲,最簡單的就是把每行的第一個字,設法串成一句話,用來傳遞密碼、暗號,或者譏諷嘲笑他人,還可以用「巧合」二字來脫免毀謗侮辱之罪。高中生、大學生編校刊時,常用這招來修理學校的老師──「張老師是笨蛋」或「朱老師是色狼」。這查嗣庭也是自認聰明,做了類似的事。查嗣庭玩的遊戲就是把第二題的頭兩個字「正大」,用第三題當連繫(其旨遠其辭文),串到第四題的最後一個字「止」。換言之,套上汪景祺的論調就是說「雍正朝不吉利」。

從這個奇怪的出題法看來,查嗣庭一定看過汪景祺的《讀書堂西征隨筆》,同時唱和汪景祺所說的明朝「正大」年號不吉,「正」字就是「一止」。

查嗣庭貪玩卻玩到國家的公開考試上來,於是便引來了注意。因為他弄出了這個奇怪的出題事件,於是就有官員去搜查查嗣庭的文稿書籍,發現他寫了一本「維止論」,內容全是子虛烏有的宮庭之事,還有許多對先帝(康熙帝)怨恨訕謗的文章與日記。除此之外,他又作了什麼「飛蝗蔽天」等造謠生事的記事,徹查之下,這才發現他與諸王之間有密切的往來,是朋黨的一員。所以他是因為朋黨而下獄的。

後來民間的傳說偏離史實,將查嗣庭案說成雍正朝的文字獄,同時說查嗣庭出了一道考題是「維民所止」四個字,意思是「雍正去頭」,所以查嗣庭才被砍頭。其實查嗣庭入獄後在雍正五年五月病死獄中,他是因為朋黨而獲罪,也沒有出過「維民所止」這樣的考題。

清朝的刑案斷獄嚴謹,重案還有許多王公大臣參與刑部審訊,雍正帝是個講究事實、洞悉人情的皇帝,絕不會憑空入人於罪,妄想以力服人。如果他真的嗜殺,那年羹堯一案,刑部也不會只定了兩個人的死罪。

呂留良案,涉及謀反

被堆在雍正帝頭上所謂「文字獄」最有名的就是呂留良案。其實這件案子也不是文字招禍,而是涉及謀反。但因為後來的小說有「呂四娘」(傳說中呂留良的孫女)刺殺雍正復仇的故事,因此特別有名。

雍正年間有一位叫曾靜的讀書人,無意間讀到呂留良(當時已死)所寫有關排滿的書籍。呂留良是康熙年間的人,但仍然稱清朝為「北朝」,稱明朝為「本朝」。曾靜讀了呂留良的書以後,把呂留良排滿的思想和理論灌輸給他的學生張熙。

曾靜於雍正五年派張熙去浙江購書,尤其是專門跑到呂留良後裔家中訪求遺著手稿。呂留良的兒子將其父遺稿交給張熙,其中有《備忘錄》以及《呂子文集》。曾靜看到這些書稿,「始而怪,既而疑,繼而信」,對呂留良佩服到五體投地,甚至認為呂留良有資格作皇帝。曾靜與張熙因此和呂留良的徒弟嚴鴻逵交往變得密切,反清的思想變為反清的行動。(待續)◇

本文轉載自《新紀元週刊》第59期【歷史新觀】欄目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在現實生活裏,探究神祕不僅是心理保健的目標,也是心靈之旅的目的地。——愛因斯坦
  • 菩薩清涼月,常遊畢竟空。為償多劫願,浩蕩赴前程。這首詩呈現了一個殊勝浩瀚的場面──佛菩薩乘願而來,為了度人而甘冒大險、承擔大業,進入六道中輪迴……從清涼月、畢竟空的境界,進到這濁世之中……浩蕩的慈悲與勇氣,無以名之!
  • 有一真人出雍州,鶺鴒原上使人愁。須知深刻非常法,白虎嗟逢一歲周。——唐朝高僧黃檗
  • 誰道空門最上乘,謾言白日可飛升;垂裳宇內一閑客,不衲人間個野僧。——雍正
  • 雍正帝為何以天子之位不惜與僧侶辯論佛法真諦?他真該當「好干佛道」的批評嗎?一如世界各國介入現實與專制抗爭的優秀主教不得不提出道德呼籲,雍正大帝同樣勇敢走上修行人的護法路。
  • 「果能實修實證、利己利人,則千百年後,帝王猶為之表彰,是亦勸勵之道。」《御選語錄》
  • 看著毀戒破律的魔子魔孫大面積開山立派,雍正帝護教心切,刊印《揀魔辨異錄》破除邪說;
    中國既有儒道釋正法開傳,雍正禁止西洋教士傳教,其實是極有深意的。
  • 宗教派別越多,人們卻越不信神、越遠離佛。二百八十多年前雍正帝就看清楚這個問題,還曾力阻這個下滑的趨勢。這豈是常人辦得到的?
  • 賤民世襲數百年,最後在奉行佛法的雍正手中終結。他以一道旨令為數萬賤民開創一條新的人生道路。這麼做,得罪的都是士族官家,吃力不討好,雍正帝為什麼要做這件事?
  • 清初西南邊陲的土司對土民任意生殺,雍正帝改土歸流,削弱世襲土司的地位與特權;康熙年間貧農多添丁就得多繳稅,雍正帝攤丁入畝,廢除不公平的人頭稅。這一切,都是為了實踐他對眾生平等的認識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