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籍珍藏

一部智慧的兵書 《六韜》(14)

姜太公 呂望
font print 人氣: 41
【字號】    
   標籤: tags: ,

文 啟 第 十 四

周文王問姜太公:「聖人管理天下應遵循什麼原則?」

姜太公說:「不需擔憂什麼,也不需制止什麼,天下萬物就能各得其所;不去制止什麼,也不去擔憂什麼,天下萬物就會繁榮滋長。政令的推行,要使民眾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感化,就像時間在不知不覺中推移那樣。聖人遵循這一法則,則天下萬物就會被感化,週而復始,無窮無盡。這種從容悠閒、無為而治的政治,君主必須反覆探求。既已探求到了,就不可不放在心中;既已放在心中,就不可不貫徹執行;既已貫徹執行,就不必將其中的奧妙明告世人。天地不宣告自己的規律,而萬物自會按其規律生長;聖人不炫耀自己的英明,而自能成就輝煌的功業。

古代聖人把百姓聚起來組成家庭,把許多家庭聚起來組成國家,把許多國家聚起來組成天下。分封賢人為諸侯,把這一切叫做治理國家的綱紀。宣傳教化,順應民情,移風易俗,把不正的轉為正直,各國的習俗雖不相同,但能使民眾安居樂業,人人敬愛君王,這就叫做天下大定。

唉!聖人努力於清靜無為,賢君努力於端正身心,愚昧的君王不能端正身心,所以會與民眾有矛盾。君王政令煩多,就會使刑罰繁雜嚴苛,刑罰繁雜嚴苛就會造成民眾憂慮;民眾憂慮,就會流離失所。上下不安,社會就會長期動亂,這就叫做政治大失。

百姓民心的向背就像流水一樣,堵塞它就停止,放開它就流動,清靜它就變清澈。唉!真是神奇啊!只有聖人才能看到它的發端,並進而推斷出它的結果。」

周文王問:「怎樣才能使天下清靜呢?」

姜太公說:「天有一定的變化規律,百姓有從事的行業。君王能與百姓共安生業,天下就會清靜。所以說最好的政治是順應民心來進行管理,然後是宣揚政教以感化民眾。民眾被感化,就會服從政令。所以,天道無為而能生長萬物,百姓無需施捨就能豐衣足食、這就是聖人的德政。」

周文王說:「您的話我深有同感,我將時刻不忘,把它作為治理天下的根本原則。」

【原文】

文王問太公曰:「聖人何守?」

太公曰:「何憂何嗇,萬物皆得;何嗇何憂,萬物皆遒,政之所施,莫知其化;時之所在,莫知其移。聖人守此而萬物化,何窮之有,終而複始。優之遊之,輾轉求之;求而得之,不可不藏;既以藏之,不可不行;既以行之,勿復明之。夫天地不自明,故能長生;聖人不自明,故能名彰。「古之聖人,聚人而為家,聚家而為國,聚國而為天下,分封賢人以為萬國,命之曰大紀。陳其政教,順其民俗,群曲化直,變於形容。萬國不通,各樂其所,人愛其上,命之曰大定。嗚呼!聖人務靜之,賢人務正之。愚人不能正,故與人爭。上勞則刑繁,刑繁則民憂,民憂則流亡。上下不安其生,累世不休,命之曰大失。天下之人如流水,障之則止,啟之則行,靜之則清。嗚呼,神哉!聖人見其所始,則知其所終。」

文王曰:「靜之奈何?」

太公曰:「天有常形,民有常生。與天下共其生,而天下靜矣。太上因之,其次化之。夫民化而從政,是以天無為而成事,民無與而自富,此聖人之德也。」

文王曰:「公言乃協予懷,夙夜念之不忘,以用為常。」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周文王好奇,上前詢問:「先生您很喜歡釣魚嗎?」
    太公回答說:「我聽說君子真正高興是在於他心中懷著遠大的志向,而一般人高興則是在於把目前的事情做好。我釣魚,與這個道理很類似,我並不是真正喜歡釣這個魚啊。」
  • 文王問太公說:「天下大局熙攘紛亂,有的時候強盛,有的時候衰弱,有的時候穩定,有的時候又很混亂,之所以會如此,到底是什麼緣故?是因為在上位者賢能或不肖所致呢?還是因為有天命難違、大自然變化的必然因素在其中呢?」
  • 文王問太公:「我想了解治國的基本道理,我想知道如何才能使君王受到尊重,百姓得到安居?」太公答:「只要學會愛護百姓就足矣了。」
  • 周文王問姜太公:「君王和臣子之禮應該是怎樣的?」
  • 周文王生病在床上休養,把姜太公召來,當時太子姬發也在床邊。周文王說:「啊!天將要放棄我的壽命了,周國的社稷大事就將要託付給您了。現在我很想聽您說說至理明言,好讓我明確的傳給後代子孫啊。」
  • 周文王問姜太公:「統理國家、治理百姓的一國之君,其所以失去國家和百姓的原因是什麼?」
  • 周文王問姜太公:「如何才能保住國家呢?」
  • 如果他遵照天地運行常理來治理天下,百姓就會安定。百姓如果不安定,就有可能產生動亂。那麼,天下紛爭就必然隨之興起。聖人君子此時就悄悄的儲備自己的能力與才華,等到時機成熟才公開進行征討。
  • 太公回答:“身為君王,應該尊崇有才德的人,抑制無才德的人,任用忠誠可靠的人,防止奸詐虛偽的小人。嚴禁暴動的行為,制止奢侈浪費的習俗。也就是說君王要警惕六賊和七害。
  • 這些圖是摘自西元十八世紀,由一群歐洲知識份子編纂成的《百科全書》中的一部分。從書中可看出當時流行的幾款鞋子的造型,以及鞋子從簡陋至複雜、由粗劣至實用的演變過程。此書亦成為西方第一套最完整的百科全書。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