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吃掉所有的人〈3〉

文/李苑芳(猫头鹰图书馆馆长)
【字号】    
   标签: tags: ,

梦想

刚坐下,就看见小君喘着气跑进来,“我的作业已经给交给老师了,我今天可以好好的听你讲故事啦!”

我一听,高兴的忍不住把她抱了起来:“太棒了!真的是太棒了!”
她不自在的从我的臂窝里挣扎出来。

“喔!对不起!因为太高兴了,所以忍不住的想抱抱你,把你给吓着了吧?”她听了羞涩的笑笑。

“你看,我今天带来了几本好好看的书,要来讲给你听呢!”
“哇!猫头鹰,你还带那本《吃不饱的猫》来耶!”眼尖的小君非常准确的抽出“她的最爱”来回的翻阅着。

“是啊!我觉得你好像很喜欢这个故事,所以特别带来给你看。”当我说到“特别带来给你看”的这句话,小君脸上浮起了几分尴尬的表情,我笑笑的看着她说:“更何况,我自己也想再讲一遍给你听啊!”我们两人一人一边扶著书,就开始逐字的读出来给她听。

“哇!猫头鹰,你看,这图画得好美喔!”她拿起书本仔细的端详著书上画的图画。我突然想起,老师曾经提过小君很喜欢画画。
“你觉得他那里画得最好?”
“他把大肥猫画得好大,好好看!”
“嗯!真的耶!真是漂亮。你知道吗?它是由挪威的一个画家画的。”
“挪威?在那里啊?”

“在欧洲!来,我们来找找挪威在那里。”说完,我们就到地球仪上转来转去;最后,终于找到了。
“好厉害喔!那么远的书也跑到我们这里来。”我笑着点点头。
“你喜欢画画吗?”
“喜欢!”

“如果你认真的画,将来也许有一天,你画的书也会跑到很远的地方,让外国的小朋友也看到你的画喔!”小君的眼睛闪过一道光芒,沉默不语。

“那以后有空我们也来画图,好吗?”我提出进一步的建议。
“好!”
隔天,我带了一本书和一盒粉蜡笔到学校给她。
又是星期一,她一推开门就递给我一张图画纸:“这张送你!”

“画得好漂亮啊!这是……?”
“拿书的这个人就是你。”她笑眯眯的指着图里面的人。
“那坐在旁边的小可爱就是你啰!”
她的眼睛弯得快要和嘴角碰在一块儿了。

“你真的很会画图耶!”我由衷的赞叹着:“小君,我今天也带了一些画来给你看。”我从皮包里拿出了一叠“口足画家”的卡片,一张一张的放在桌上。

“猫头鹰,你看这张画得不错耶!”
“小君,你觉得这张怎样?”我们两个人认真的欣赏着,最后我展示出一张口足画家们的实地作画相片。
“哇!他们好厉害,居然连嘴巴和脚都能拿着笔画画!”单纯的小君,并没有察觉到任何异样。

“你仔细看看,他们和别人有什么地方不同?”
“咦?他们的手好像怪怪的!”

“他们是一些残障同胞,有的是一生出来就肢体残障、有的本来是四肢健全的,可是后来因为发生意外才变成这样!”小君瞪大眼睛听我继续说:“但是,他们都是一些勇敢的人,他们不向命运低头,努力的学习着,即使是没有手、没有脚,也要用嘴巴来画出他们生命的彩画。”

“好佩服他们呀!”
“小君,猫头鹰希望你也能勇敢的克服家里的问题,努力的学习,无论如何也不要放弃!好吗?”我紧紧的握住小君的手,一字一句用力的说出来!〈完〉

——转载自台视文化出版社《我是坏小孩?》@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一天,小君的老师亲切的拉着我的手,说:“说故事的魅力实在太大了,班上的学生只要一遇到你要来讲故事的那天,就会自动的特别早到;而且前一天放学时,彼此总会竞相告知,兴奋的期待你的到来呢!”
  • 星期一早上,我兴匆匆的抱着几本童书到小君班上,却撞见老师皱着眉头的说:“她又没写功课了!”所以,在老师的目送下,小君抱着功课跟着我到辅导室去,她盯着一片空白的“国语习作”嘟着嘴迟迟不肯下笔。
  • 很多妈妈问我,现在孩子精得很,挑战叛逆的语言一堆,连很小的孩子都会挑战权威,好难教!情绪就像一颗球,孩子丢出来,当爸妈的应该要适时转化这些脾气,千万不要用情绪硬碰硬,不然过一阵子你就会在孩子身上发现自己的影子。
  • 编者按:情感忽视会演变成情感虐待,但忽视与虐待之间的关系如何界定?父母与孩子之间亲子关系是人生中的一门重要课题,这一篇章,让我们与《欠缺母爱的孩子,你的伤好了吗?》 一书的作者来探讨,如何在过与不及的情感中,取得应有的平衡。
  • 上2篇介绍了性别认同教育引起的争论和家长们的不安,那麽如何才能保护孩子接受健康的教育?儿童心理学专家陈彦玲博士给出了一些建议。
  • 上篇我们讲了2个故事,2个孩子的父亲都因为“安全学校联盟计划”中所谓的“性别认同”而将孩子带回家自己教育。那麽“性别认同”是什么?专家又是如何解读的呢?
  • 澳洲新州教育部编入公立学校学龄前教育课程(Preschool Education)的无偏见教育(anti-bias education),正在对幼教教师灌输性取向和性别认同的观念。而当幼儿园对儿童灌输这些观念时,却不需要得到家长的许可,孩子的父母甚至完全不知情。
  • 关系攻击,是通过解除友谊、排挤和其它形式的社交排斥进行的威胁。父母们常常惊讶地发现,关系攻击可能会出现在三岁孩子的身上。对于这么小的孩子来说,被朋友推开的经历可能完全令人费解,并在日托或幼儿园引发焦虑。
  • 这个故事是为了帮助一群8岁孩子,希望他们能再度相信这个世界的奇迹和美丽—在听到这个故事之前,他们很难摆脱在网路上看到、令人不安的恐怖图像。图像加上难以摆脱的深刻感受,让孩子们吓得睡不着—他们尖叫、流泪,也恐惧独处。
  • 这是忍受多年悲伤和失去后,得以成长的故事。故事历程和隐喻,对许多艰难情况和不同的年龄层来说,都有所帮助。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