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课教材(初级):幼学琼林(十二)

正见文化课教材编辑小组
font print 人气: 22
【字号】    
   标签: tags:

系列转载由来:此文化课教材是正见网编辑部为弘扬中国神传文化,编写的一套中国传统文化教材。大纪元教育栏目编辑亦身同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在下一代延续的重要性,特将全系列转载过来与广大读者分享。)

◇◇◇ ◇◇◇ ◇◇◇

【原文】
冬至百六(1)是清明,立春(2)五戊(3)为春社(4)。寒食节(5)是清明前一日,初伏(6)日是夏至第三庚。

【注释】
(1)百六:第一百零六天。
(2)立春:春季的开始,是每年的二月四日或五日。
(3)五戊:第五个戊日。戊,古时算日子的单位,天干之一。“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常与“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相配合,用来计年、月、日、时,一个周期是六十,称“一甲子”。

(4)春社:古代春秋两季要祭祀土地神,春祭称为春社,秋祭为秋社。
(5)寒时节:在清明的前一天,禁止生火煮东西,只能吃冷的食物(寒食)。
(6)初伏:伏,指金气伏藏之时。庚属金,金怕火,而夏天是火盛的时候,所以每到庚日必伏藏。夏至起第三个庚日为初伏,四庚为中伏,立秋逢庚日为末伏,合称“三伏”,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

【语译参考】
冬至后第一百零六天是清明,立春后第五个戊日是春社。寒食在清明的前一天,初伏日是夏至后第三个庚日。

【说故事时间 】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用来指示一年中气候寒暑变化的周期,以补救中国以前使用阴历日期,无法配合季节变化的缺点,综合了天文与物候、农业气象的经验,为中国古代历法家所独创。

二十四节气的形成与太阳有着密切的关系,简单的说就是地球绕日公转轨道上的二十四个点,描述了地球因太阳所呈现出来的自然现象。因地球绕日一年转三百六十度,将地球公转太阳的轨道每十五度定一节气,每个节气约十五天,这就构成了二十四个节气,反映出一年中各个不同时期的气候变化。

一年分为四季,“立”表示四季中每一个季节的开始,而“分”与“至”表示正处于这季节的中间。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分别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节气完全以春夏秋冬来划分,明显的指出气候变化,雨水多寡和霜期的长短。在淮南王刘安的《淮南子》书中的天文训篇里,二十四节气已齐备且和现在的名称完全相同,由此可断定在两汉时二十四节气就已完备了。

为了便于记忆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及顺序,人们将每个节气名称取一或二个字按次序组成歌诀:“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大小寒。”

冬至与夏至

大约殷商时人们已知道立竿测影来定季节,古代人们注意到一年四季中,在不同季节所见到中午时太阳的位置,其仰角的高低并不相同,人们在地上竖立一根竹竿,根据全年观测的结果发现,夏季时其阴影似乎较短,冬季时则较长,显然随着季节的变化,竹竿受阳光照射造成的阴影,其长短会跟着变化,因此取中午时竿影最短的那天为夏至〈至就是到顶的意思〉,又称日北至或日长至;取竿影最长的那天为冬至,又称日南至或日短至。

冬至是以阳历而论,每年的冬至约在十二月二十二或二十三日。冬至的白天最短,晚上最长,所以也叫“最长的一夜”,过了这一天,太阳直射位置渐渐往北移,白天就慢慢地变长。由于冬至是气候寒暑交替的转捩点,所以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这一天,成为重要的节日,民间称为“冬节”。周代已有冬节,汉以后,冬节更被重视,据《唐书》记载:“元正,岁之始;冬至,阳之复,二节并重。”唐代冬至与新年并重,所以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冬至的应节食品,北方多吃水饺或馄饨,南方多吃汤圆。中国人也有在冬至进补的习惯。在寒冷的天气里,为了抵御严冬,身体会消耗掉比平常更多的热量。因此,以高热量的食品进补,是很符合养生之道的。

寒时节与清明节

在二十四个节气中,只有“清明”和“冬至”两个节气演化为节日。

“清明”最初指的是节气,时间大约在“春分”之后,“谷雨”之前,换算成国历,约在四月四日或五日。在《淮南子》一书中记载:“清明”是在冬至过后的一百零六日,也是“春分”后的第十五日,这时万物洁净,欣欣向荣,风和日丽,所以叫做“清明”。

在古代,清明的重要性还不如其前一日的寒食节,扫墓也是较晚才出现的活动。古人扫墓通常没有特定时间,一直要到宋朝,人们开始有了在清明日扫墓祭祖的习俗。一方面是此时的天气良好,适合出外踏青,一方面趁机将坟墓四周整理干净,免得杂草因绵绵春雨到处生长,破坏祖先的坟墓。由于寒食与清明的日子相近,因此古人在寒食的活动,往往沿续到清明,久而久之,彼此的习俗便渐渐融合,形成了今日的清明节。

寒食就是禁火,只能吃冷的,或事先煮好的食物。相传春秋时代,当时晋国有一奸人欲害死大公子重耳,忠臣介子推便连夜护送重耳离开晋国。重耳和他的随从们,在外流亡了十九年之久,终于回国当上国君,也就是后来的晋文公。重耳和他的随从们,在外流亡了十九年之久,终于回国当上国君,也就是后来的晋文公。晋文公即位后,论功行赏,竟然忘了介之推。

介之推也不主动请赏,就带着母亲隐居在绵山。文公多次派人请他出山,他都不肯。这时有人献计放火烧山,以为这样可以逼他出来,然而大火烧了三天三夜,仍不见介子推出现,等火熄灭了以后,人们才发现介子推抱着柳树被烧死了。晋文公非常伤心悲痛,就下令每年的这一天,人民禁止用火,寒食一天,以纪念介子推的忠诚。

第二年,晋文公率领群臣到绵山祭拜介之推。一行人先在山下寒食一日,第二天才上山,介之推抱过的那棵柳树,已经长出了翠绿的嫩条。晋文公一见,心中忽有所感,便走上前去,折了一枝柳条,编成一个圈儿带在头上。随从的臣下看了,也纷纷仿效。晋文公把这棵柳树赐名为清明柳,把这一天定为清明节。晋国人民在寒食节禁火,清明节插柳,这些习俗代代相传,后来就成了全中国的传统节日。

动动脑、想一想

中国幅员广大,各地的清明习俗都不相同,找一找资料和大家分享。
学学古人的立竿测影,观察不同时间影子的变化情况。

* * *
【附录】

相关的诗词

1、唐·韩翃《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2、唐·杜牧《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备注:本段原文参考三民书局发行之《幼学琼林》

转载自:〈正见网〉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了解如何处理常见的团队工作问题非常重要,因为这有助于更好的完成小组作业。
  • 我们必须从“激发这类儿童的勇气,并让他们相信自己的长处与能力”来进行治疗。
  • 具有美感教育的玩具去哪儿了?如今,走进百货商店的玩具通道会让你吓一跳。炫目的色彩和灯光向你闪烁着,预先录制的声效在空气中噼啪作响。一切都过于张扬和夸张,到处都是醒目的商标。真正有教育性、想像力和美感的玩具去哪儿了?孩子们对世界最初体验的那些健康又美丽的玩具在哪里?好在它们仍然存在,只不过比以往更少见到。这里列出一些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玩具清单,这些玩具可以培养孩子的运动技能、想像力、乐趣、创造力以及与美好现实联系的体验。
  • “为什么要生孩子?”,让我们来看看孩子给我们的人生与家庭带来哪些快乐与好处,这些也许更真实一些。
  • 在成长到学龄的这个阶段,孩子们正在培养和练习帮助新朋友、与他人相处和交友能力。还有自我调节和理解他人观点的能力。
  • 英语是一门学起来很有趣的语言。尽管它被认为是一门相对容易学习的语言,但它仍有75万个单词,即使是最熟练的学习者也难以快速全部掌握。但有几个方法可以加快掌握英语:
  • 原产墨西哥的野生种向日葵,因民国89年满载葵花子的货轮,在彰化外海搁浅,种子漂流至沿海湿地。
  • 抖音危害儿童 遭意大利重罚1,090万欧元 TikTok Hit With $10.9 Million Fine in Italy for Failing to Protect Minors
  • 学龄儿童往往喜欢独立,但他们仍然需要你的爱、关注和认可。在成长和探索的过程中,孩子也需要一些限制和指导。这些限制可以帮助你的孩子感到安全,并为开始上学后的新规则、惯例和责任做好准备。
  • 学习曲线分为4个能力阶段。澄清这一点很重要:在这种情况下,能力是你做某事的能力,不一定是你缺乏资格证书。当第一次开始学习新事物时,每个人都从不知道自己能力不足这一阶段开始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