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课教材(高级):大公无私

成语故事
正见文化课教材编辑小组
font print 人气: 27
【字号】    
   标签: tags:

【原文】
风,漂(1)物者也。风之所漂,不避贵贱美恶。雨,濡(2)物者也。雨之所堕(3),不避小大强弱。风雨至公而无私,所行无常乡(4),人虽遇漂濡,而莫之怨也。故曰:“风雨无乡,而怨怒不及也。”(《管子.形势解》)

【批注】
(1)漂:吹动。
(2)濡:音“如”,浸湿、沾湿。
(3)堕:落、掉。
(4)乡:音、义通“向”,方位、方向。

【故事阐述】
“大公无私”原为“至公无私”。

管子,又为管仲,春秋齐国人,也是法家的始祖。《管子·形势解》中提到,风是空气随风向而动,并不会因富贵贫贱美丑的好恶而躲开。雨是会沾湿物体的,它所落下之处并不会有大小强弱的分别。风、雨是至公无私的。人虽然遇到了风雨吹袭,也不会有所埋怨。所以说:“风雨没有固定的方向或特定的喜好,”

后来“大公无私”就被用来指秉公处理,毫无偏私。

【讨论】
(1)公与私之间的界线常常被模糊,如何才能做到大公无私?
(2)你周遭的人是否有人可以大公无私的处事?请试着说说看他的例子。

【造句练习】
例:公务人员在执行公权力时,应采取同一标准,大公无私的对待每一个人。
例:包拯之所以能够被称为包青天,是因为他办案一向都是不畏强权、“大公无私”。

【相似成语】
铁面无私;大公至正

【课后时间】
请找出五个谈到“公”或“私”的成语。

【参考答案】
秉公无私、公报私仇、假公济私、公而忘私、公私两便

─ ─转载自:正见网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汉朝有一壮士叫马援,从小就有远大的抱负,想要自己开创一番事业。他知书达礼,精通武艺,果然长大后当了郡都邮官。
  • 战国时,有一个卖盾和矛的楚国人,先是自夸他的盾说:“我所卖的盾坚固无比,没有东西能把它刺穿”;又夸赞他的矛说:“我所卖的矛十分锋利,没有东西不被它刺穿”。旁人听见后,忍不住的说:“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结果会如何?”楚国人一时无法回答他的问题。
  • 子贡曰:“如有博施(1)于民而能济众(2),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3)其犹病诸(4)。夫(5)仁者,己欲立而立人(6),己欲达而达人(7)。能近取譬(8),可谓仁之方(9)也已。”(《论语.雍也第六》)
  • 战国时魏国大臣庞葱,将陪同魏太子到赵国当人质,临行前对魏王说:“现在有一个人说市集上出现了吃人的老虎,大王会相信吗?”
  • 将军前在南阳(1)建此大策,常以为落落难合(2),有志者事竟(3)成也!弇(4)因复追步(5),步奔平寿,乃肉袒负斧锧(6)于军门。(《后汉书·卷一九·耿弇列传》)
  • 曾子说:“可以托六尺之孤(1),可以寄百里之命(2),临大节(3)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4)?君子人也。”(《论语·泰伯第八》
  • 孔子说:“如果有人能像周公那样具有美好的智能和技艺,却表现骄傲自大而且吝啬小气,即使还有其它方面的才华,也就不值得看了。”
  • 孔子说:“泰伯可以说是具备高尚品德的人了,他再三把王位让给弟弟季历,又隐藏自己的功绩,百姓找不到合适的词句来赞扬他。”
  • 此章言不越职侵权。“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涉及到儒家所谓的“名分”问题。不在其位而谋其政,容易被人认为是“违礼”之举,有僭越之嫌。从另一方而言,“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就是要“安分守己”。
  • 孔子说:“对于禹,我实在找不出缺点来批评他了;他对饮食很简朴,而尽力去孝敬鬼神;他平时穿的衣服很粗劣,而祭祀时穿得华美,他自己住的宫室很简陋,而致力于修治沟渠水道。对于禹,我实在找不出缺点来批评他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