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课教材(高级):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正见文化课教材编辑小组
font print 人气: 933
【字号】    
   标签: tags:

【原文】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1)其政。(《论语·泰伯第八》)

【注释】
(1)谋:参与计划。

【语译】
孔子说:“不在那个职位上,就不参与规划那职位上之事。”

【研析】
此章言不越职侵权。“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涉及到儒家所谓的“名分”问题。不在其位而谋其政,容易被人认为是“违礼”之举,有僭越之嫌。这在当时(春秋末年)维护社会稳定,抑制百姓“犯上作乱”起到重要的作用。从另一方而言,“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就是要“安分守己”。人人各司其职,管好自己,就天下太平,或许那些繁琐的法律制度,或有司人员也可以简化,甚至不需要存在了。

【延伸思考】
1、脑力激荡:“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什么时候可以例外?

【教学引导】
1、团队合作时,看到别人有难时……
2、你担任过什么班级干部?给自己做的好坏与否打一下分数,并说明原因。

【相关资料】

名正言顺

列子名叫列御寇,是战国初期道家的代表人物。

战国时代,史疾为韩国出使楚国,楚王问他:“你在研究什么学问?”史疾说:“我在研究列御寇的学问。”楚王问:“列御寇主张什么?”史疾说:“主张正名。”楚王问:“这可以用来治理国家吗?”史疾说:“当然可以。”楚王又问:“楚国盗贼很多,用它可以防范盗贼吗?”回答说:“当然可以。”楚王接着问:“怎么用正名来防盗?”

这时正好有只喜鹊飞来停在屋顶上,史疾说:“请问你们楚国人把这种鸟叫什么?”楚王说:“叫喜鹊。”史疾又问:“叫它乌鸦行吗?”楚王说:“不行。”史疾说:“现在大王的国家设有柱国、令尹、司马、典令等官职,任命官吏时,一定要求他们廉洁奉公,能胜任其职。现在盗贼公然横行却不能加以禁止,就因为各个官员不能胜任他的职位,这就叫做:‘乌鸦不称其为乌鸦,喜鹊不称其为喜鹊啊!’”

“名正言顺”这个成语出自《论语》,表示名义正当,道理就讲得通,也表示作事理由充分。

(出自《战国策‧韩策二》)
http://big5.zhengjian.org/articles/2004/5/5/26973p.html

【课后作业】
综合以上的认识,你认为什么时候该讲究“名正言顺”?什么时候又不必固守这个观念?请举生活实例说明。

─ ─转载自:正见网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季康子问孔子如何治理政事,说:“如果杀掉无道德的坏人,而亲近有道德的好人,这样好吗?”孔子说:“您治理政事,哪里用得着杀呢?您想重德行善,人民也会跟着重德行善。君子的德就像是风,普通百姓的德就像是草,风吹在草上,草一定倒。”
  • 汉朝有一壮士叫马援,从小就有远大的抱负,想要自己开创一番事业。他知书达礼,精通武艺,果然长大后当了郡都邮官。
  • 战国时,有一个卖盾和矛的楚国人,先是自夸他的盾说:“我所卖的盾坚固无比,没有东西能把它刺穿”;又夸赞他的矛说:“我所卖的矛十分锋利,没有东西不被它刺穿”。旁人听见后,忍不住的说:“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结果会如何?”楚国人一时无法回答他的问题。
  • 子贡曰:“如有博施(1)于民而能济众(2),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3)其犹病诸(4)。夫(5)仁者,己欲立而立人(6),己欲达而达人(7)。能近取譬(8),可谓仁之方(9)也已。”(《论语.雍也第六》)
  • 战国时魏国大臣庞葱,将陪同魏太子到赵国当人质,临行前对魏王说:“现在有一个人说市集上出现了吃人的老虎,大王会相信吗?”
  • 将军前在南阳(1)建此大策,常以为落落难合(2),有志者事竟(3)成也!弇(4)因复追步(5),步奔平寿,乃肉袒负斧锧(6)于军门。(《后汉书·卷一九·耿弇列传》)
  • 曾子说:“可以托六尺之孤(1),可以寄百里之命(2),临大节(3)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4)?君子人也。”(《论语·泰伯第八》
  • 孔子说:“如果有人能像周公那样具有美好的智能和技艺,却表现骄傲自大而且吝啬小气,即使还有其它方面的才华,也就不值得看了。”
  • 孔子说:“泰伯可以说是具备高尚品德的人了,他再三把王位让给弟弟季历,又隐藏自己的功绩,百姓找不到合适的词句来赞扬他。”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