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课教材(高级):吾不试,故艺

正见文化课教材编辑小组
font print 人气: 2
【字号】    
   标签: tags:

【原文】
太宰(1)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2)之将圣(3),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4)。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牢(5)曰:“子云:‘吾不试(6),故艺。’”(《论语·子罕第九》)

【注释】
(1)太宰:官名,掌握国君宫廷事务。
(2)纵:让,不加限量。
(3)将圣:大圣。“将”,大。
(4)鄙事:卑贱的事情。
(5)牢:姓琴,名牢,字子开,孔子弟子。
(6)不试:不为世用。

【语译】
太宰问子贡说:“你们老师孔夫子是位圣人吧?不然为什么他这样多才多艺呢?”子贡说:“这本是天意让他成为圣人,而且使他多才多艺。”孔子听到后说:“太宰怎么会了解我呢?我因为少年时地位低贱,所以会许多粗俗的事。君子需要有这么多的技艺吗?不需要的。”

琴牢说:“老师说过:‘我不为国家所用,所以才有空去学习这些技艺。’”

【研析】
作为孔子的学生,子贡认为自己的老师是天才,是上天赋予他多才多艺的。但孔子这里谦逊地否认了这一点。他说自己因为少年地位卑贱,需要谋生,就会有机会多学习一些粗俗的事务。实际上,所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在生活中若能从洒扫应对进退的小处做起并且做好的人,其实,无形中也奠定做大事的基础。因为他能吃苦,愿意接受磨练与考验,相信便能累积足够的心性、技能或智慧来面对更大的挑战!

【延伸思考】
1、你曾靠自己的劳力赚取第一份零用钱或薪水吗?请分享你的体会。
2、所谓“英雄不怕出生低”,请你任举古今中外的例子说明之。

* * *
【相关资料】

不知不识

子贡是孔子的弟子,知道维护老师的尊严。

赵简子问子贡:“孔子的为人怎样?”子贡说:“让人认识不了。”简子不高兴了,说:“你跟随孔子学习了几十年,学成了才离开他。现在我问你,你却说认识不了,为什么?”子贡说:“如果让一个非常渴的人到江海里去喝水,他也只能喝下他能喝的,孔子就像江海一样,让我如何能认识他呢?”

齐景公问子贡:“你的老师是谁?”子贡说:“是孔子。”景公问:“孔子贤吗?”子贡说:“贤。”景公问:“有多贤?”子贡说:“不知道。”景公说:“你知道孔子贤,却不知道有多贤,有问题吧?”子贡说:“大人、小孩、聪明的人和愚蠢的人都说天高,可到底天有多高呢?谁也不知道,所以我说孔子贤却不知道有多贤。”

“不知不识”指知识不多。旧喻民风淳朴。

(出自《刘向说苑》和《列子·仲尼》)

http://big5.zhengjian.org/articles/2004/3/20/26331p.html

【课后作业】
综合以上故事及本章内容,你觉得子贡是一位怎样的学生?

─ ─转载自:正见网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孟尝(1)为合浦(2)太守(3)。郡境旧采珠,以易(4)米食。先时二千石(5)贪秽(6),使民采珠,积以自入(7)。珠忽徙去(8),合浦无珠,饿死者盈路(9)。孟尝行化(10),一年之间,去珠复还。(三国吴·谢承《后汉书》(据《艺文类聚·卷八四·宝玉部下·珠》引)
  • 曾子病重时,孟敬子去看望他。曾子对他说:“鸟将要死时,它的叫声是悲哀的;人将要死时,所说的话是善意的。君子所应当重视待人接物的道理有三方面:使自己的容貌举止依礼而行,便可以避免别人的粗暴、放肆;使自己的脸色端庄,这样就接近于诚信;使自己说话的言辞和语气要谨慎得体,这样就可以避免别人的鄙陋和背理的话。至于祭祀和礼节琐碎的事宜,自有专管这些事务的官吏来负责。”
  • 句践召集了战士们,向他们表明决心说:
  •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1)予足!启予手!诗云(2):‘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3)夫,小子(4)!”(《论语·泰伯第八》)
  • 君子防未然(1),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2),李下不正冠(3)。(《乐府诗集·君子行》)
  • 西汉时,韩安国担任中大夫,相当受梁孝王的器重,后来却因犯法而被拘禁在蒙地的监狱中。当时的狱吏田甲对他百般羞辱,韩安国非常愤怒,对田甲说:“已经熄灭的灰烬,难道不会再有燃烧起来的一天吗?”
  • 春秋时,吴王夫差要去攻打齐国,越王勾践率领部属去朝见吴王,并赠送财物给吴王及大臣们,吴国大臣们都很高兴,只有伍子胥觉得不妙。
  • 季文子遇事都要考虑多次才去做。孔子听到这件事情后,说︰“一件事情考虑两次就够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