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移民家教严 小孩较有责任感

记者曾去执/编译
font print 人气: 14
【字号】    
   标签: tags:

根据每日科学(ScienceDaily)网站近日的报导,近年移民人口大量增加,这些移民如何适应新的国度成为许多心理学家研究的课题。在美国心理学会出版的“家庭心理学刊”6月特刊中,研究人员发现,家庭成员的关系亲密,是移民者成功适应新环境的关键因素。此外,对移民华人青少年对家庭的责任感较重,这使得他们有忧郁症的机会较低。

报导说,加拿大安大略顾尔夫大学(University of Guelph)博士庄苏珊(Susan S. Chuang)在特刊的序言中表示:“本特刊中的文章研究从世界各角落的家庭与儿童抵达北美、欧洲与以色列的心理情况。这项研究协助我们更加了解家庭关系对移民家庭的重大影响。”

特刊中有几篇文章报导亚裔的家庭情况,以及他们奋斗的情形。亚裔在美国是快速成长的少数族群之一,近来的普查资料显示,美国移民儿童的数量快速增加,约占儿童人口的20%,预料至2015年,其比率将增加为30%。

这一移民率的激升,显示越来越多的家庭必须适应新的国家与文化。这些家庭与儿童面临一连串的挑战,包括歧视、孤立与财物压力。

特刊中有一篇探讨家庭财务压力对华人青少年学业的影响。这项研究所涉的444个家庭,大部分的父母是从中国移民到美国。研究发现,了解家里经济困难的青少年,比起家中财务不受影响者,比较可能出现忧郁症状,学校成绩也较差。

另有一项研究发现,华人移民中,作母亲的比较可能用高度威权方式管教学龄前的子女,与子女的关系比较密切,同时也对子女的期望较高,指导较多。研究发现,威权的管教方式使子女在学习时行为方面的问题较少,整体而言,华裔父母威权管教的程度比研究人员原先想像的高。

另一项研究断定,华人父母对子女的管教态度比美国父母一致。美国父母比较尊重子女的行为,或许是希望借此建立孩子的自尊;而华人父母较严格的管教,则使孩子出现的行为问题较少。

此外,特刊中一篇文章探讨旧金山地区几百个华人高中生,其家庭责任感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结果发现在中国出生的学生比在美国出生的学生,对家庭的责任感比较重,可是出现忧郁症状的情况较少,这显示家庭责任感对华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爱孩子,就该教他(她),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除了学习知识技能之外,还要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会替别人着想,懂得尊重、关怀他人,不自私自利、不虚荣、不浮夸、踏实负责....等。
  • 每个家长费尽心思栽培孩子,无非希望他们拥有更多能力,在未来更有竞争力,以确保有个幸福快乐的未来。父母的苦心当然没有错,但是,当我们鼓励孩子优异的表现,为了他们赢过别人而雀跃时,会不会无形中造成孩子以外在成就或别人的评价来定义自己的价值的生活态度?
  • 孩子需要跟爸爸相处的时间,这是理所当然的事。孩子的确会把关爱与被陪伴的时间画上等号。但如果只是长时间坐在客厅跷脚陪孩子看电视,这样算陪孩子吗?至少要花些时间专心陪伴孩子、与孩子产生互动才有用。研究指出,在严格定义下,每个孩子每天获得父母陪伴的时间,甚至还不到两分钟。
  • 自主学习要如何准备?如何才能成为一位真正终身学习的人?在指南群山的环抱中,李雅卿缓缓道出这十几年来,他们所坚持的教育理想。一个孩子要有自主能力,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对生命的自觉,包括自我生命跟别人生命存在的觉知;第二,他必须要有能力,包括生活能力、学习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等。
  • 在思考是否给予孩子足够时间之前,你需要先坦白、诚实地排出他们在你心中的顺位。你当然有权利决定孩子不是主要首选,你大可选择打拼事业、赚大钱等伟大志向,没有人能说你不对。只是,若你做了这种选择,你将永远无法与孩子拥有足够的珍贵时光。不过,若你将孩子排在前位,你也必须做出某些抉择。
  • 为什么我们一说起5岁的女孩会读书就沾沾自喜,怎么从来没有人夸奖同岁的男孩跑得有多快?树爬得有多高?跳墙的时候有多勇敢?为什么男孩子的强项一定要被看作缺陷呢?
  • 北欧教育标榜不分类、不排行;而东方则“扬优批劣”。从小教导小孩如何“打败他人”,他将来就一定杰出吗?
  • “大量时间”并不单只是花时间在家陪伴孩子。许多爸爸在家的时间很长,却没有用心照顾孩子,也没有在心理、生理、情感或精神层面上,以有意义的方式与孩子相处。的确,许多受访者的爸爸虽然常常在家,但他们都认为自己的爸爸不算称职。
  • 古人把教育子女看成是父母的重要责任,养子必教,养子不教不仅危害自身,也危害他人,更危害国家。家庭教育是人生的启蒙,它对一个人的一生所起的作用,往往比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更有深远影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