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本来是一番美意,希望孩子多学一些才艺,未来比人强,可是孩子早负荷不了,没有人听见孩子投降求救的声音,这责任该归咎于谁?
《林立的网咖店和网路游戏,演成“新青少年运动”,线上游戏已经成为青少年的休闲主流,这股风潮下,造成社会广泛性的压力,其虚拟实境与现实感、死亡与暴力、暗黑的元素与操控感的本我.....均需要探讨。》
随着网路文化的日趋普及、网路人口的大幅成长,网路已与现代人的生活产生了紧密的结合。尤其青少年们对资讯繁多、新奇的网路世界趋之若鹜,结果因沉浸于网路世界而引发的大量问题,不仅令家长及教育学者们忧心忡忡,也使得各国政府不得不加紧脚步,研拟如何保护学童上网的安全。如何落实网路道德教育,让学童有正确使用网路的观念,远离网路陷阱,已成为当前网路教育非常重要的关键。
前一阵听一位西人朋友抱怨,说自己的儿子在学校非常淘气,在学习上也表现不好。回家对儿子凶一些吧,他就更叛逆,还威胁说如果挨揍了他就会去叫警察(在西方社会,打孩子确实会招来警察的)。如果对儿子继续听之任之吧,眼看他在外面越来越不像话下去,也不是个办法。看这个朋友恨得牙痒痒的样子,让人感觉其实西方人和中国人在面对孩子淘气时是一样生气的。这生气的程度让人想起中国古装剧里面一个父亲大喝一声“拿家法来!”然后把儿子绑在长凳上一顿好打。我颇为同情那位朋友。我的孩子虽然在别人眼中已经属于非常乖了,不像那位朋友的孩子那么淘气,但是,当我孩子也有不听话的时候,我也常常情绪很坏。
架起一道彩虹,帮助你自立
终于盼到入学典礼这一天了,吃了早饭,儿子就迫不及待地催促我们出门。从今天开始他要开始新的人生阶段,人家要上学了!他兴奋地背上书包,然后又抱起新生入学袋。这个袋子早就做好了,就等着开学这一天上午抱到学校,这是新生入学的一个标志。锥形的大袋子比他人小不了多少,上面还装饰了高高的彩带,后面的书包也比肩膀还宽,小小的身躯被夹在中间,脸上挂着几分兴奋、几分期待,几分紧张、几分自豪……
一天晚上,上中班四岁的晏儿很严肃的问我:“妈妈,爱骂人会下地狱,对不对?”我发现了不对劲:“怎么了?”晏儿:“中午吃饭的时候,一个小朋友一直骂人…,我用手摀着耳朵,不想听...。”看着无辜的小脸:“然后呢?”
一听到这个名词,许多家长会觉得这四个字离自己遥不可及,“哲学”这样的字眼大概属於哲学家或教育家一类的专家学者吧,其实不然,如同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生活哲学一样,每个人其实也都有自己的教育哲学,或教育心得,只是您没整理出来而已。
不论输赢都要耐心下完一盘棋,慢慢学会不论面对顺境、逆境,都要有坚持到底的谦虚心态及忍耐力。从中体会胜不骄、败领悟的道理。
近两星期,全城热话“资优童”,家有资优的孩子,究竟是喜还是忧?所有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聪颖过人,不但要考试第一,还要不断跳级,甚至直升大学,成为传媒焦点,名震遐迩。
当老师的人在课堂上最常期勉的,莫不是要学生努力读书,将来在社会上做一个成功有用的人。一天,一个说话常常不经思索的学生突然冒出一句:“老师呀,什么才叫做‘成功’?”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足足让我思考一阵。
  营队开始至今快一个月过去,虽然订有课表、固定作息,排定的讲师也认认真真的在带领孩子,但名为快乐园丁营的课程,众人却一点也快乐不起来......
下午来接孩子的时候,也是这位妈妈大显身手的时候,有时她会做出一副很吃惊的样子的看着James, 有时会跟James一样在地上爬来爬去,玩这儿玩那儿,有时会和我们开开玩笑,讲讲一天的见闻。还有给老师的留言,一般的家长都会千篇一律的写着“请注意给孩子保暖!”,“请按时吃药”。可她的留言却是有趣之极:
暑假到了,各式各样的展览与夏令营的活动纷纷出笼,虽让孩子的假期可以五彩缤纷,但也让家长伤透脑筋:到底暑假里要给孩子什么?
世说新语记载一则陶母教子的故事:陶侃年轻时做了官,专门管理渔场。有一次,他用坛子装满干鱼送回家,以此孝敬母亲。
有一句话说:“你有什么样的习惯,就有什么样的命运,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命运。”习惯疏懒怠惰者,凡事差不多,得过且过,最后将一无所长,前途事业黯淡无光。习惯勤劳谨慎者,凡事兢兢业业,今日事今日毕,绝不拖泥带水,干脆俐落,这种人将会是个好主管、好伙伴。
小武的父母亲希望老师教导孩子,却又不愿意接受老师的建议,不希望给小武太多的要求,家长不接受孩子犯错的事实,相信自己的孩子永远是对的,别人的孩子是错的。小武的父母亲不相信老师,又要求老师教育孩子。既然家长对老师持着怀疑的态度,孩子又怎么能相信老师,接受老师的教导?
一进入会场,首先映入眼帘,除了服务人员亲切的招待外,整个社教馆散发着一股难以用笔墨形容的感受,也许当您分享我的感想后,就可以传神的了解了,坐在座无虚席的表演厅中,随着国乐飘扬的乐音声再加上会场宁静典雅的呈现,在我的脑海里,不知不觉引发无限的期待与遐思。
看到书架上有一本关于耶稣诞生的故事书,制做的非常精美。于是便在mat time上给孩子们讲了这个故事,孩子们听得很认真,教室里静悄悄的。不料下午,一位好心的同班老师告诉我,最好不要在班里讲有关耶稣、上帝的故事,因为......
那天朋友跟我分享一件事,说他的孩子让朋友用摩托车载,却被一对骑快车的年轻人撞上,从后座摔下来,肇事者却逃之夭夭。当员警来勘查时,幸好有目击者作证,当地也有监视器,才能让他罪证确凿无法蒙骗,否则闯祸者还是满口谎言推卸责任。
五月,因康乃馨的缤纷而多彩;母亲,因康乃馨的祝福而璀璨。母亲节,一个伟大的节日,值得天下所有的子女欢唱吟颂的日子。
近来,佛州理工学院的枪击事件弄得沸沸扬扬,全美国,应该说全世界都在议论这件事。连小孩子学校里的班上老师也和他们一起讨论。
打开电视,新闻又在报导暴力、诽闻及政治人物的口水战;不仅仅是连续剧,甚至动画卡通片也不外乎勾心斗角、暴力恐吓、逞凶斗狠的戏码,而我们的孩子每天收看的就是如此惊心动魄的电视节目。
美时髦诊断新名词 形成医学标签症候群
近来美国人似乎掀起一股医学标签热。从精神及神经病学的亚斯伯格氏症候群、注意力不足过动症到教育界的“天赋异秉”、“学习障碍”等,有越来越多的孩童被冠上各式各样特殊的标签。过去父母或许曾强烈反对,特别是像“学习障碍”这类会招来歧视的称号加在小孩身上,而现在为了子女在考试时能多延长一些时间做答﹔在医疗保险能获得给付﹔在教学方面能得到额外辅导,这些父母有时确实会主动为小孩寻求这些医学诊断。
曾经有人说:“教育是心灵改造的工作,而教育工作者就是改造心灵的推手与执行者”。对于心灵改造的重大工程充满的憧憬与热情,多么伟大的名词,教育是多么伟大的一件工作。学生时的我对于老师肃然起敬,尊重、景仰老师的学问与道德。成为教育工作者后,时代潮流的变迁,世俗价值观念转变,教育工作者已经不再有伟大的光环,教育工作者也非令人称羡与受人敬重的工作,自己与同事常调侃教育工作者简直是高级的服务人员。
一名英国教育官员说,由于学习外语的英国儿童越来越少,因此他建议英国儿童从小学开始就要学一门外语。
身为父母,你希望子女接受怎样的教育?身为“当事人”,你希望接受怎样的教育?身为父母的你,希望子女在未来接受怎样的教育?身为老师的你,希望有怎样的教育制度与环境,教出怎样的学生?或许,在教育的思潮里,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答案,这答案或许坚定,也或许有千千万万个不确定,但无论如何,教育带给人的一切,正向也好,负面也罢,总是在我们每个人的一生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学期结束了。翔翔是全班第二名,他的妈妈问他想要什么奖品,他说想要一支钓竿,可是他的妈妈认为使用概率太少,希望他改变主意,但是他坚持就是要钓竿。他的妈妈请我跟他谈谈,希望能改变他的选择。
去年带中班时,有一位来自香港的小女孩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个小女孩才四岁,但自理能力却非常强,总是把自己的物品摆放地整整齐齐。
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有这么慈善的一面,只是我们没有去挖掘它而已。“视别人的子女如己出,视别人的父母如己亲”天底下就没有孤儿了,也没有孤独无依的老人了。
没有小孩足以幸运到一生都在温室中过生活的,在人的世界中总会有风有浪,你不可能永远扮演孩子的避风港,提供他一切免于伤害的保护站。那么你又该演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