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欧教育标榜不分类、不排行;而东方则“扬优批劣”。从小教导小孩如何“打败他人”,他将来就一定杰出吗?
别给男孩贴标签
为什么我们一说起5岁的女孩会读书就沾沾自喜,怎么从来没有人夸奖同岁的男孩跑得有多快?树爬得有多高?跳墙的时候有多勇敢?为什么男孩子的强项一定要被看作缺陷呢?
在思考是否给予孩子足够时间之前,你需要先坦白、诚实地排出他们在你心中的顺位。你当然有权利决定孩子不是主要首选,你大可选择打拼事业、赚大钱等伟大志向,没有人能说你不对。只是,若你做了这种选择,你将永远无法与孩子拥有足够的珍贵时光。不过,若你将孩子排在前位,你也必须做出某些抉择。
自主学习要如何准备?如何才能成为一位真正终身学习的人?在指南群山的环抱中,李雅卿缓缓道出这十几年来,他们所坚持的教育理想。一个孩子要有自主能力,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对生命的自觉,包括自我生命跟别人生命存在的觉知;第二,他必须要有能力,包括生活能力、学习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等。
孩子需要跟爸爸相处的时间,这是理所当然的事。孩子的确会把关爱与被陪伴的时间画上等号。但如果只是长时间坐在客厅跷脚陪孩子看电视,这样算陪孩子吗?至少要花些时间专心陪伴孩子、与孩子产生互动才有用。研究指出,在严格定义下,每个孩子每天获得父母陪伴的时间,甚至还不到两分钟。
年轻的读书人,要多读高雅有益的好书,描写淫乱行为的坏书千万不能看。否则,好的品德会不知不觉地受到损害乃至丧失,好比白璧破碎,难以保全。这是修身养性、为人处世的基本道德。
又是温馨感人的5月天了,身边有2位典型的贤慧妈妈,她们的孩子的表现也确实是可圈可点。许多人都说自己很疼爱孩子,然而却缺乏亲子关系的经营,以致孩子几乎感受不到父、母的疼爱心意,常惹得大人痛苦不堪、小孩愤慨万千......为什么贤慧的妈妈,就比较能教养出优秀的孩子呢?个人觉得理由有:
现在社会,多少年来,所有的学校都在大会小会的谈德育,但还不时遇到一些令人头疼的问题如抽烟、喝酒、校园暴力、破坏公物、甚至侮辱教师等等。看来如何理解、实施道德教育,怎样使道德教育充满活力并富有成效,的确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每个家长费尽心思栽培孩子,无非希望他们拥有更多能力,在未来更有竞争力,以确保有个幸福快乐的未来。父母的苦心当然没有错,但是,当我们鼓励孩子优异的表现,为了他们赢过别人而雀跃时,会不会无形中造成孩子以外在成就或别人的评价来定义自己的价值的生活态度?
爱孩子,就该教他(她),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除了学习知识技能之外,还要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会替别人着想,懂得尊重、关怀他人,不自私自利、不虚荣、不浮夸、踏实负责....等。
儿子提到现在的家庭很普遍的现象──各司其职,爸妈卖力工作,孩子窝在房里各忙各的,尤其越是安静不惹事的孩子,更让父母放心,或者在上学、补习间周旋,比父母还早出晚归,家人的情感越来越疏离……
爱的奇迹
三十年前一位教社会学的大学教授,曾叫班上学生到巴尔的摩的贫民窟,调查三百名男孩的成长背景和他们的生活环境,并对他们未来的发展做一个调查评估,每个学生的结论都是“他们以后都没有出息,毫无出头的机会。”三十年后,另一位教授叫学生做后续调查,发现剩下的两百三十名中,有两百一十三名成就非凡,其中担任老师、律师、医师或商人的比比皆是。
日新月异的科技不断地给人类带来各种便利,同时亦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其中当然包括学校教育。诸如:便携式电脑、手机、MP3、因特网、多媒体等数字产品,不仅使传统意义上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发生着改变,同时也在影响着受教育者成长的方方面面。
的确,梦想非常重要,甚至比一切的知识或技能还要重要。梦想与“找个好工作赚大钱”这一类的目标不一样,梦想是一种向上向善的愿景。梦想应该不是可以计量的成就,不是经由管理手段可以达到的目标。不过,要确定到底什么是自己的梦想,有时候是不太容易的......
“传宗接代”自古是中国人建立家庭的重要使命,连布衣人家也有传承的庭训,何况是流芳之作的经典,如北齐的颜之推、三国诸葛亮的戒子书、宋朝的朱熹、司马光、明朝的王夫之及清朝的郑板桥、曾国藩等等,都留有家训。颜之推,为了告诫子孙不可自恃门第、骄逸怠惰,也希望能将士族门风维系不坠,于是写下4万多字的《颜氏家训》。传诵了一千四百年而不息,被后世尊为家训之祖。
当孩子受到关心与尊重,受到信任与鼓励,在情绪稳定后,自能建立起信心,这时候再加上适当的辅导,学习将不再是问题......只是我知道我们永远无法代替孩子身边天使的地位──那一位上帝派来守护孩子的天使,因为单亲而失去的天使......
历代读书人在文化经典中守德修道,更在正统艺术中涵养自己。孔子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如果要修道,就必须以德为基础,做一个好人,在艺术中涵养陶冶。因此正统文化中文学或艺术都以“道德”为核心思想,以涵养教化人民。观赏神韵艺术团演出将为儿童道德教育种下一粒善的种子,将使儿童知理养正,将来成为有用的人。
自尊、自信是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对于身心尚处于发育阶段的孩子来说,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则更为关键,因为,它将影响孩子一生事业的发展、人际交往等各个方面。
我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从孩子十二岁起,我就天南海北地经常漂泊了,全年十二个月,能够团聚的时间加起来最多个把月。当然也有现代化的通讯工具可用,但拿起话筒,无非都是一些日常的寒暄,孩子没有更多的话跟你讲,你给他讲的,他也没什么兴趣听,整个通话兴味索然。于是不能不承认,这做爸爸的味道,看起来是越来越淡了。
正向管教 孩子才能快乐成长
管教的过程是教育,管教的目的也是教育。懂得善用正向思维与方法,方能减少管教的冲突与伤害;智慧地正向管教,才能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与习惯;也唯有正向管教的父母、师长,才有真正快乐成长与学习的孩童。
中华文化蕴涵重德行善的人文精神,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珍贵遗产,广为国际友人珍惜与热爱。但是古老文明如何赋予新貌,洗净现代社会污染的尘垢,而不沦为说教与灌输呢?真、善、美是普世的价值,美育可以用很具象的形式表现内涵,触动人心、启发善念,促进心理生活的理性纯真。
一项最新调查显示,许多澳洲父母首先希望自己的孩子具有乐天派的性格,其次才是才貌技能等素质。
某天参加一个聚会,看到一对母女坐在前面,那个女孩不断的打着妈妈,或许是要引起妈妈的注意。那是一位年轻妈妈,但是她却连理也不理,或许她知道她孩子的习性吧......教育的困难在于人是活的,人有自己的思维;人有个别差异,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教育也就更重要了。因为人的可塑性,所以教育可以改变人的行为表现,可以感化人的内在思维,当受教者对教育者产生认同时,教育的深耕就开始长苗头了。
茹芬外表看起来有点高傲,但事实上她并不是骄傲,她对于人际交往显得手足无措。从幼稚园到国小毕业,她一直是老师眼中的资优生,也是爸爸妈妈心中聪明的乖女儿。老师交代的作业,茹芬绝对准时缴交,作业完美的程度令老师啧啧称奇。
尊敬的同仁们:您们好! 我们常常会体认到,学校的工作压力大多数是来自于学生所带来的问题。看着学生不伦不类的举止言行总是会有一股脑儿的郁闷想要抒发纠正,可是问题一再重复的出现,好像无法根除学生不当的言行,究竟问题出在哪里?最近我发现问题的根源其实在于品格教育。
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说:“美育可以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中华文化辉煌且精深,富涵着重德行善的深邃精神,然而目前的教育偏重知识技能的传授,但缺乏文化与人格的熏陶,利用艺术的欣赏以提升学生对中华神传文化与伦理道德价值的深入认识,是一种捷径,也是当务之急。美国神韵艺术团已连续三年在全球巡回公演,佳评如潮,令许多人感动落泪,其演出节目是以正统人类文化,神传文化为主,例如:
我对孩子的养育观念,是在我将满两岁四个月的孩子送进日本保育园(幼稚园)时,才开始慢慢累积。与其说是我自己从养育过程中获得经验,倒不如说是保育园里的老师、主任,每个月不断地灌输,我才从中学习到正确幼儿教养观念。
茶树旁的杂草吸引了蚯蚓,有了蚯蚓松土的茶树,树根能尽情的伸展,茶树自然健康不怕病虫害。如果把杂草和昆虫视为竞争者,喷洒农药消灭他们,喷洒农药后的茶叶虽然外表完整亮丽,冲泡时第一泡茶水谁也不敢喝,因为──怕农药残留。这使我想到一位朋友的孩子......
因为金融风暴加上不景气的影响,很多朋友有的转换工作跑道,有的因为公司少了很多与客户的应酬往来,总算能够回家吃晚饭,有时间陪伴孩子,开始过着正常的家庭生活。当原本“失踪”很久的父亲,重新出现在晚餐桌上时,不但没有增加家庭亲子互动的温馨时刻,反而给家人带来许多的压力与困扰。我想,大概是这些爸爸们没做好准备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