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正述】夏之五:夏禹授禪

神傳文化之中國歷史正述(大紀元)
font print 人氣: 1169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夏朝:帝禹時代之一

夏禹授禪

舜帝十四年,在隆重的祭祀大典上,樂工們奏起了簫韶之樂。簫韶,又稱九韶、大韶、韶樂、九招,是舜帝時的大樂舞,旨在頌揚帝舜之德。這韶樂雖為舜樂,其實也是大禹奉舜帝之命而創作的。當簫韶之樂第一次奏響時,在舜德的感召下,天降祥瑞,連鳳凰也從遠方飛來,翩翩起舞。

帝舜像,出明仇英繪《帝王道統萬年圖》冊頁。(公有領域)

然而,在這一次的祭祀大典上,當樂工們敲響青銅之鐘玉石之磬、吹起笙竹之管時,卻突然天降雷雨,疾風大作。桴鼓倒地、鐘磬亂響,舞人們恐懼地匍匐於地,樂官們驚慌地到處躲藏。帝舜見狀卻似乎明白了什麼,他一手執璇璣,一手持玉衡,微笑說道:「明白了!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這些鐘石笙管是在傳達天意啊!」

舜帝的意思是說,這天下非一人之天下,終有改朝換代的時候。而每一朝代都有每一朝代的樂舞,這時因為一朝之樂是與那一朝的天命相應,當改朝換代時,前朝的樂不能再適應新的天命,所以新朝必要改樂以應天數。如今這韶樂未能奏完就被中斷,這正是上天示象,天命將改,而這韶樂也將被新樂所替代。

那麼新天子又將是誰呢,舜帝早有人選,他就是平水土、劃九州、拯萬民的大禹。

當舜帝明了天意時,天上降下祥瑞:和氣來聚,祥雲來集,若煙似煙,若雲非雲,鬱鬱紛紛。於是舜與群臣、百工相和而歌。他們所唱的正是那首著名的《卿雲歌》。

帝舜唱道:「卿雲爛兮,糺縵縵兮,日月光華,旦復旦兮!」群臣們和道:「明明上天,爛然星陳,日月光華,弘於一人。」帝舜持璇璣玉衡繼續唱道「日月有常,星辰有行,四時從經,萬姓允誠;於予論樂,配天之靈,遷於賢聖,莫不咸聽」,舜帝用盛美的德音向天下宣告了改朝換代的天意。並在最後時唱道「精華已竭,褰裳去之」,宣布自己大功告成,該是功成身退的時候了。

盛美的歌聲迴蕩在上空,天下萬物無不感應,於是,八風和暢,卿雲鬱鬱,連江河湖海的蟠龍、蛟魚、龜鱉也都受到感召,踴躍而出,遵照帝舜的號令,「遷虞歸夏」順應夏道之興。

帝舜又設壇於黃河之畔,虔誠靜侯,一直等到日暮時候,有祥光瑞氣籠罩河上。一條黃龍負圖而出,其上寫有赤色的文字,大意是當禪位於禹。

於是帝舜決定禪位於大禹。他們間的一段對話就記載在《尚書‧大禹謨》中。帝舜對禹說:「你平息了水患,使五行相續;金木水火土以及穀物,這六項民生大事都已修治;正身之德、利民之用、厚民之生,這三個方面都能做到。這六府三事是關係到千秋萬代的大事,這是你的功勞啊。」

接著,帝舜又說:「朕即帝位已經三十三年了,如今年事已高,不能再日理萬機,你不要懈怠,要代我治理天下。」

大禹聞言,卻謙遜地認為自己的德行不夠,不足以服眾,並向帝舜推薦皋陶。帝舜卻說:「正因為你能推善讓人,不居功自大,所以天下沒有人能與你爭功。」大禹又提出用占卜的方法,遵照天意來選擇更合適的賢人。舜對禹說:「我志已定,也問過群臣,他們也推選你,也請示過天意,神明也屬意於你,也進行了占卜,都是相同的結果。你不要再推辭了。」

夏禹像。(公有領域)

舜帝三十三年春正月,大禹率領百官在堯帝之廟授命攝天子之政,一如當年堯帝時舜的攝政大典一樣隆重。

舜帝四十八年,一百一十歲高齡的帝舜巡狩南方,竟駕崩於蒼梧之野。消息傳來,大禹悲痛萬分。他離開了都城,避處於陽山之南、陰山之北。一來,大禹要在這裡為舜帝服喪;二來,他想將天子之位讓給舜的兒子商均。三年過去了,大禹形容枯槁、面目黎黑。然而萬民們卻都不去依附商均,而是追隨大禹。人們期待大禹的出現,登上高地,仰天大呼:「禹棄我,我們該怎麼辦。」此時,大禹服喪三年已畢,他聽到下民的呼聲,心中無限悲憫,於是決定承天命,踐天子之位。

按《綱鑑易知錄》中所載的,西元前2205年春正月,大禹踐天子之位於安邑,也就是今天的山西運城。中華大地上一個新的王朝出現了,這就是大夏。夏德為金,色尚黑,以正月為歲首。

大禹治水,被稱頌為「地平天成」的萬世之功。洪水退去,在洗滌過的上古大地上、在新劃定的九禹州上建立起的大夏,也必將呈現出一派嶄新的文明。

參考文獻:
1. 《繹史》
2. 《尚書大傳疏證》
3. 《尚書註疏》
4. 《綱覽》
5. 《綱鑑》
6. 《史記》

神傳文化之中國歷史研究組
反饋信箱:zglszs@feitiancollege.org

點閱中國歷史正述】系列文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文化,在現代人的概念中,是Culture的對應詞彙。這種對應始於日本學者。Culture的字源,有「耕作、培育」諸義。因而日本學人在其西化過程中,斷章取義地借用了中文古籍中的一些表述,將「文」與「化」二字聯用,作為和化漢字譯文詞語中Culture的專譯名詞。清末民初,西風東漸,當時的中國學人套用了這一翻譯而沿用下來。
  • 「中國」,就是中央、中心之國。這個「中央」,隨不同朝代之地域、文化的變化而變化。所不變的是其含義,仍然是君主、天子承其天時、地利、人和居中央而統攝、教化四方。
  • 伏羲氏除了創立八卦、開創易理學外,還留下了其它許多偉大的文明成就。
  • 神農氏除了嚐百草,開創農業、中藥治病和茶道外,還留下了許多偉大的文明成就。
  • 帝顓頊生了窮蟬,窮蟬無德,與弟弟魍魎爭奪帝位,使魍魎死於雷澤。結果顓頊將帝位讓給堂侄嚳,並將窮蟬廢為庶人,自此世代淪為平民。
  • 三年後,堯將帝位禪讓於舜,舜在正月的一個吉日,於堯的太廟中接受了禪讓。舜向上天報告了繼承帝位之事,祭祀了天地四時與山川、眾神,並接受了四方諸侯的朝拜,將圭玉頒發給他們。
  • 堯舜禹被稱作古代的三聖王。神人共在的聖王時代是華夏神傳文明中一個令人心嚮往之的時代。上古三代夏商周繼唐堯、虞舜之後而起,其中夏朝便是由聖王大禹所開創。在這一章中我們所要講述的,正是這上古三代中的第一朝:夏朝。
  • 顓頊帝時共工氏怒觸不周山,使地陷東南,引發了一場大洪水。由於洪水一直未得到根本的治理,上古先民自此時常為水患所困。這種狀況一直延續到帝嚳之世,又延續到帝堯之世。洪水的規模之大,在《尚書‧虞書‧堯典》中如此記述:「湯湯洪水方割,蕩蕩懷山襄陵,浩浩滔天。」
  • 帝堯在位七十二年,大禹受命平水土,輔佐大禹一同治水的還有伯益與后稷、夔。諸侯百姓們在大禹的帶領下,登高山,跨深谷,伐林開路,鑿山疏河,踏上了治水的漫漫長途。
  • 大禹治水,周行天下,丈量大地,同時,還做了一件開天闢地的大事:給天下山川命名。上古之世,名字被視為萬物生命的一部分,事物之名是掌握萬物的鑰匙,連通著駕馭萬物的力量。能夠給山川命名的人必須是君王或能溝通天地神明的有聖德之人。所以命名一事牽連深遠。大禹治水後因給山川萬物命名,被尊為山川神主,背後有著深厚的文明意涵。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