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之窗:生命的姿勢

明明
font print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5月21日訊】鳥,飛翔于高空。魚,潛游在水底。獸,奔跑于荒野。樹,在大風中屹立。鮮花,在花園里綻放。浮萍,隨流水而漂移。千姿百態的生命,生生滅滅,繁衍在這顆藍色的星球上,每一個生命都有自己獨特的姿勢。

万物之靈的眼睛喜歡向外,注意觀察他人。或优美,或笨拙,或瀟洒,或敏捷,或從容,過匆匆,或猥瑣,或張揚,或乖順,或橫行……誰曾將目光收攏,反觀自己,你在生活中究竟是怎樣的一副姿態呢?

縱然學會了直立行走,也絕不能總是昂首挺胸。還必須常常彎下腰。農民,屬于彎腰一族。因為還沒有机械化,只能面向黃土背朝天,不斷地彎腰直腰,如果挺著腰板,怎么能种出好庄稼呢?种田的要彎腰,不种田的也要彎腰,有的彎腰出自禮貌,有的則是獻媚与恭維。恭維一旦養成習慣,就變成猥瑣,猥瑣的姿勢令眾人不齒。

童年的姿勢是游戲的,青年的姿勢是奔跑的,中年的姿勢是穩重的,老年的姿勢是遲緩的。女人的姿勢是柔美的,男人的姿勢是陽剛的。有的人,居高臨下俯瞰,俯瞰看出別一番景象。有的人,坐在井里,津津樂道眼眸的一小片天空。

生命的姿勢具有遺傳性。很多人的舉手投足,還离不開他們先輩的影象。生命的姿勢也接受社會的塑造。等級森嚴的制度,造就的是一群唯唯諾諾的奴才。

采菊東篱下,是一种姿勢,對影成三人,也是一种姿勢。橫刀立馬,是一种姿勢,舌戰群儒,又是一种姿勢。事必躬親,是一种姿勢,橫行鄉里,還是一种姿勢。迎風浪而怒吼,頂風雨而穿行,橫槊賦詩,坐空城而撫琴,弄蘭舟,釣江雪,有匆匆然奪路而行的,更有悠悠然信步江岸者。生命的姿勢呵,絢麗多彩,令人感慨万千。

有的人,喜歡翹著尾巴說話,有的人甘愿夾著尾巴做人,而我說,為什么一定要有條尾巴呢。割掉它,不是更輕松嗎?

做姿勢給人看,不可取。不論你做出的是高姿態,還是低姿態,一旦是刻意而為,就不再自然,也不會好看,盡管你自己感覺很很美。

姿勢,還是順其自然的好,該跑就跑起來,該停就停下來。也不妨驕傲一下,也不妨激動一番。遇上心儀的人,就大膽地追,一旦分手,也可以瀟洒面對。

生命的姿勢是人生的形體語言,如生活中的舞蹈藝術。典雅大方華爾茲也好,如夢如幻般的迪斯科也好,都要踏准節奏。節奏亂了,姿勢就亂了,跛腳之舞是不可以跳的,勉強跳起來是很難看。

攀登,似乎是一种永恒的姿勢。人往高處走成為生活的共識。峰頂在自己的理想中,气喘噓噓的登上一級又一級,遺憾的是忘記了觀賞風景。攀緣,是一种古老的追求,為的是爬到更高的地方,摘取他人培育的過果實。

在滾滾的紅塵里,在匆匆的人流中,目光內收,看看自己的姿勢,還是优雅的嗎?算的上是瀟洒么?是不是仍舊質朴而自然?或者已經變的虛偽做作,說不定也很丑陋呢。(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在沒有信仰神、沒有徹底體悟到神對人的生命所做的曉諭之前,個體只知道自己僅具有現世的、肉體的、短暫的物質存在;在信仰了神并徹底體悟到了神對人的生命所做的曉諭之后,個體相信自己還有超越于物質存在之外的永恒的精神的存在,即在天堂和地獄的存在(它是根据個體行為的好坏而最終由神作出的判決),這种意識使個體在思考人生、度過人生的過程中得以超越有限的時空因素的影響,超越人類的功利性計算,把有限的肉體生命作為追求不朽价值的時空載體。
  • 有個朋友對我說,如果去歐洲定居,最理想的國家就是奧地利。奧地利人雖然沒有法國人那般浪漫,但奧地利這個國家的文化品位是不容低估的,音樂、歌劇、音樂家,這些精致典雅的心靈生活、文人雅士造就的藝術氛圍,在歐洲無可代替。其實,奧地利的藝術与美食是并駕齊驅的。附圖
  • 日常生活中,有抑郁傾向的女性占一定比例。當她的眉頭緊鎖,用敏感的眼神和敏感的心靈去揣摸別人的一言一行時,自然傷害到的首先是她們自己。而“傷害”她們的人卻常常一頭霧水地不知自己做錯了什么?
  • 整個國際社會其實是在記者親臨北京市區以及公使館現場之後,才通過他們的報道瞭解了中國人對外國人的刻骨仇恨以及公使館當時所面臨危機的嚴重程度。這種普遍的仇外情緒和瘋狂訴諸暴力的事實,令來自西方世界的眼睛和心靈感到相當的困惑和震驚
  • 音樂能促進人體健康,主要是有益于心理衛生和消除疲勞,在此基礎上起到預防疾病和延年益壽的作用。
  • 茶是清心凝神的飲品,融合了各地的風土、水文与山靈的神韻。茶是好友相會時,知心共醉的心靈之水。我一向只知茶的膚澤、茶的姿態、茶的神韻与茶的妙趣,其實還不是個懂得茶心的人。茶好比人,也有喜怒哀樂、也有种种執著;茶好比一面明鏡,人的情緒与思緒無不真實地反映在茶味上。
  • 一轉眼又到了陽光燦爛的五月,還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又到了那個令中國政府擔心、令許多民眾傷心的敏感日子──六四。轉眼間六四已經過去了13年。盡管長安街上血跡早已經干掉,人民英雄紀念碑上面的子彈痕跡也早已被修复好,但是歷史的傷口仍然在流血,天安門廣場依然含淚。在接下來的几輯節目里,我將以"歷史的傷口"為主題,与大家一起听听那些還在為89年而付出代价的心靈的聲音。
  • 子夜,我站在山頂,極目遠跳。 天上,星河燦爛,長江兩岸,是層層疊疊的万家燈火,一條大橋把長江兩岸連接了起來,橋上,并列的橋燈和著燦爛的星光把夜色映襯得格外地璀璨和動人。看到這橋,我不經意地想起了我曾經見過的許多的橋。有鄉間質朴的石橋,有城市別具一格的立交橋,有跨越大山雄偉的鐵路橋,也有公園里古朴委婉的小橋。我想,如果這個世界沒有了橋
  • 一天晚上,我從山上散步回住處,我發現所有的門和窗戶都被風吹開了。离開房子時,我沒有把它們關牢,一股冷風刮過來,推開窗戶,把我桌上的紙張吹得滿地都是。我立即關上門和窗戶,點亮燈,拾起紙張,把它們重新整齊地放在桌子上,然后我在壁爐里生起火,木柴發出叭叭的響聲,不久房間里又變得暖和起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