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ochtimes
culture
news
life
arts
新聞
副刊
評論
體育
娛樂
電子時報
突破封鎖
關於我們
投稿
正體
简体
文化百科
文明探索
人生感悟
文學世界
史海鉤沉
人物春秋
教育園地
預言與傳奇
詩詞歌曲
詩經
樂府
古體詩
唐詩
宋詞
元曲
其他詩詞
古體詩詞創作
現代詩詞創作
歌詞歌謠
散文隨筆
古典散文
現代散文
名家散文
閒話文史
電影隨筆
開卷有得
書序書摘
書評書話
劇本劇作
名言錦句
小說大觀
古典長篇小說
古典短篇小說
現代長篇小說
現代中篇小說
現代短篇小說
社會/紀實文學
報告文學
文學常識
認識文學
詩詞常識
文法修辭
應用文類
外國文學
外國詩歌
外國散文
外國古典長篇
外國現代長篇
外國短篇小說
大紀元首頁
副刊
文化網
文學世界
文學賞析
唐詩
唐詩
【唐詩漫談】祖席離歌 江河碧空
白居易說「天意君須會,人間要好詩」。作為中國文化頂峰之上的明珠,唐詩當然就是這樣的「好詩」。那麼,唐詩怎麼「會」「天意」呢?一言以蔽之,表現「真正的人類文化」,寫盡人性之真、之善、之美。
唐詩漫談
唐詩
2022年4月26日 10:10 AM
雪夜訪戴 詩畫風流
東晉時期的一場雪,因浸著那個時代的風流氣韻,顯得格外晶瑩澄澈。那場雪降臨在山陰,讓出身世家大族的王子猷,驀然生出了吟詩之興和訪友之心。
雪夜訪戴
王子猷
李白
剡溪
黃公望
2022年3月29日 11:10 AM
讀詩詞:漁父之意不在魚
他一簑煙雨,一桿風月,與桃花為鄰,以鷗鳥為侶。搖櫓清歌,他自沉醉青山綠水,任南北東西逍遙遊賞。
品讀唐詩
大唐詩人
漁父
張志和
船子和尚
2022年3月23日 11:00 AM
讀詩詞:欲話去年今日事
猶記得去年的一個春日,桃花開得灼灼,他邂逅了樹下的陌生少女。女子巧笑倩兮,花面相映,而他凝眸端視,心馳神搖。不知是桃花映紅了美人的面容,還是姣好的容顏照亮了繁盛的花樹?
品讀唐詩
品讀宋詞
崔護
歐陽修
去年今日
2022年3月16日 6:49 PM
【唐詩漫談】骨肉別離難 親人天一方
古代別離詩多寫友人之別。清人《唐詩三百首》中,別離詩占十分之一,寫骨肉之別者僅一首,即韋應物《送楊氏女》…
唐詩漫談
別離
渭陽之思
思無邪
2022年3月14日 11:00 AM
【唐詩漫談】白雲無盡送歸人
隱士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獨特現象,於政治、文化都有影響。什麼是隱士呢?就是一些有道德、有才幹的人,由於某些原因沒有進入官場,或者做了官後又離去歸隱。
唐詩漫談
隱逸
唐詩
2022年2月8日 11:22 AM
【唐詩漫談】離別時的豪爽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一掃送別詩中的悲愴之氣和悲苦之態,使詩人高遠的志向、豁達的情趣和曠達的胸懷躍然紙上……
唐詩漫談
離別
王勃
李白
唐詩
2022年1月27日 2:00 PM
李白詠月藏玄機 你看出來了嗎?
千百年來,月亮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被賦予了豐富的內涵,有多少關於月亮的傳說故事令人嚮往,有多少關於月亮的詩、詞、歌、賦讓人傳頌,詠月佳句,意象豐富,內涵深廣,體現了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無盡的韻味。
李白
詩仙李白
明月
詠月
故鄉
返本歸真
明慧之窗
2022年1月16日 11:46 AM
【古韻流芳】 依依似君子 劉禹錫的歸真之路
「牡丹真國色」、「依依似君子」出自大唐詩人劉禹錫(772年-842年)的詩,雖然這兩句一個詠牡丹,一個詠青竹;一個象徵繁華富麗,一個象徵守節清虛,二者看似風牛馬不相及,卻在詩人的一生中,竟也相得益彰。
古韻流芳
劉禹錫
詩人
唐朝
牡丹
修煉
2021年10月29日 11:15 PM
【古韻流芳】張九齡《望月懷遠》詩人遇見的月光
無論從政治還是文學方面,張九齡都可稱得上是「嶺南第一人」了。他去世後,安史之亂也很快爆發了,他成了盛唐最後一位名相,被人追憶;而他筆下的明月光,也定格成盛唐別具一格的壯美畫面,被後人永遠銘記。
古韻流芳
唐詩
詩歌
明月
相思
唐朝
張九齡
2021年8月19日 4:22 AM
【古韻流芳】生死劫後淡功名 賀知章的仙緣
賀知章年輕時就以詩文揚名,是少數仕途順遂的大詩人,但是到了老年,他突然決定辭官回鄉。賀知章傳世的詩歌不多,但是他的代表作,幾乎是人人都能背誦的經典,比如寫下「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的《詠柳》,還有就是他晚年所作的兩首《回鄉偶書》
古韻流芳
賀知章
李白
唐詩
詩歌
傳統文化
《詠柳》
《回鄉偶書》
2021年8月11日 11:47 PM
【唐詩漫談】人世多神仙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或以為是個神話。不過,八仙之中的張果老可是正史有錄,如《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鑑》等。《全唐詩》載張果老《題登真洞》詩一首,修成金骨煉歸真,洞鎖遺蹤不計春。 野草謾隨青嶺秀,閒花長對白雲新……
唐詩漫談
唐詩
張果老
呂洞賓
2021年8月8日 6:28 PM
【古韻流芳】白居易《觀刈麥》嘆民間疾苦
白居易不僅是一位有責任感的詩人,也是盡忠職守的官員。他主要生活在唐憲宗時代,憲宗是盛唐之後很有作為的皇帝,曾大力征討藩鎮,讓唐朝再次出現統一的中興局面,史稱「元和中興」。白居易一生中,既有《觀刈麥》這樣的諷喻詩,也有《琵琶行》這樣的抒情敘事詩。
古韻流芳
唐詩
白居易
詩歌
傳統文化
2021年8月7日 9:16 AM
【古韻流芳】創清新詩風 賈島「推敲」造新詞
盛唐過後,雄渾昂揚的詩歌氣象有所減弱,一批崇尚清新奇僻詩風的詩人出現了,「詩僧」賈島就是這類詩人的代表。他的代表作是《題李凝幽居》。
古韻流芳
唐詩
賈島
《題李凝幽居》
詩歌
傳統文化
2021年8月5日 12:24 AM
【品讀唐詩】久別故鄉 他卻只問梅花開未
思鄉之情,人皆有之。久在異鄉的遊子每當與故人重逢時,往往會熱淚盈眶,激動不已,然而唐代大詩人王維只是「輕描淡寫」地問了一句:家鄉窗前的那一株梅花開了嗎?
唐詩
品讀唐詩
王維
故鄉
2021年8月3日 5:08 PM
【古韻流芳】劉禹錫越挫越勇 詩文盡顯豪氣
公元826年,在劉禹錫五十多歲的時候,他結束了長達二十三年的貶官生涯。在一次宴會上,劉禹錫對好友傾吐了這些年的心路歷程,他說,自己在偏遠的巴山楚水謫居多年,感覺自己像被世界拋棄一樣。他的心情是悲涼的嗎?當然不是,他認為自己就像是沉船,旁邊卻有千帆行駛的忙碌風景;也像是病樹,周圍卻有萬木爭春的繁榮景象。而今天他又能和好友敘舊賦詩,不也是一樁令人精神大振的樂事嗎?
古韻流芳
唐詩
劉禹錫
詩歌
傳統文化
古詩
2021年7月31日 4:38 AM
【唐詩漫談】桃花為何紅?
唐詩中,於桃花流傳最廣的一首詩,當屬崔護的《題都城南莊》:「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唐詩
唐詩漫談
桃花源
2021年7月30日 12:00 PM
【古韻流芳】李商隱《錦瑟》美在解與不解之間
李商隱在《錦瑟》中表達了什麼情懷呢?是悼念亡妻,還是感時傷世,還是對國家政事的憂慮?或許這些感悟都包含在詩中。詩人正是想告訴大家:無論是兒女情長還是仕途功名,人生的際遇都是相似的,當你回顧它們的時候,既美好又遙遠,連同自己的青春都將消逝在回不去的時光裡。古人說,詩無達詁。正因為這首詩解讀的多樣性,每個人都能在詩中找到自己的回憶,這也就是《錦瑟》經久不衰的原因吧!
古韻流芳
唐詩
李商隱
《錦瑟》
傳統文化
詩歌
2021年7月29日 2:31 AM
【古韻流芳】岑參邊塞詩 飛雪似梨花
在唐朝有這麼一批文士,他們深入苦寒的邊疆地區,在驚歎大漠異域風光的同時,也接受嚴酷的生活考驗,在激烈的戰事中不斷成長。流露在他們筆下的,就是唐詩中最特別的類別之一——陽剛雄渾的邊塞詩。這一首詩,就是著名邊塞詩人岑參的代表作《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古韻流芳
邊塞詩
岑參
唐詩
西北
唐朝
七言
古詩
2021年7月23日 11:26 PM
【唐詩漫談】神童詩名世 人生更傳奇
駱賓王、李泌分別是初唐、盛唐的兩位神童,人生各有傳奇,但殊途同歸,俱入修煉之門。蓋韻姿天縱之才,或多世事磨練,結緣了願,而於本性覺悟,並留下一篇傳奇,讓世人琢磨人生之真義。
唐詩漫談
唐詩
駱賓王
李泌
2021年7月22日 8:22 PM
【古韻流芳】《終南別業》清新脫俗的修行之樂
咱們中華的傳統文化,從盤古開天地、女媧造人說起,到三皇五帝創建文明,再到後來,有道家、佛家修煉文化的弘揚,幾千年來,可以說我們在天地神明的護佑下,演繹出了輝煌璀璨的文明。因而,傳統文化也叫作神傳文化。秉性善良的古人,敬天地、拜神佛,保持著高尚純樸的道德修養;而歷史上信佛尋道的修煉人,也同樣是層出不窮,他們共同奠定了中華博大精深的修煉文化。
古韻流芳
王維
唐詩
修煉
傳統文化
詩人
詩歌
《終南別業》
2021年7月22日 3:38 AM
【古韻流芳】 王之渙筆下風光 詩歌成就名樓
在唐朝,有位正當壯年的詩人登上了依山傍水的鸛雀樓,他看到天上的夕陽挨著山巒漸漸落下,腳下的黃河向大海滾滾奔流。他極目遠眺,想要看到千里之外的景色,於是再登上一層樓,期望能夠看得更高更遠。
古韻流芳
唐詩
王之渙
《登鸛雀樓》
傳統文化
詩歌
2021年7月21日 3:49 AM
【古韻流芳】杜甫《望嶽》詠泰山的千古絕唱
泰山是什麼樣呢?有位詩人這樣形容,它蒼翠挺拔,即使遠在齊魯古國的邊境,仍然能夠看到它的山色風光。詩人認為,造物主將各種美景匯集到泰山上,而且山體高大,南北兩面甚至能分割出清晨和黃昏兩重世界。層層煙雲,讓人心神搖蕩;詩人不禁極目遠眺,欣賞那歸山的翩翩飛鳥。最後,他由衷地發願,一定要登上泰山頂峰,俯瞰群峰。
古韻流芳
唐詩
杜甫
泰山
望岳
神聖
2021年7月15日 4:33 AM
【唐詩漫談】俠是誰的童話?
俠是中國古代社會的特有產物,貫穿始終。至今海內外華人,「俠」意識、武俠小說、武俠電影仍廣為流行。為什麼呢?中國人講「仁義禮智信」,尤重「義」
唐詩漫談
唐詩
遊俠
俠文化文化
2021年7月12日 6:24 PM
【古韻流芳】高風亮節虞世南 大唐第一詠蟬詩
如果要用一個聲音來代表夏天,我們最先想到的,一定是蟬聲了。碧綠的樹梢上,人們總能聽到蟬連續不斷的唧唧的鳴叫。有時候它很聒噪,吵得我們難以入眠,但更多時候,我們把它視為夏天的象徵。因為到了秋天,蟬就很少鳴叫了,也就有了「噤若寒蟬」這個成語。由於蟬獨特的生活習性,幾千年前的古人就樂於把蟬作為描寫或歌詠的對象了。
古韻流芳
唐詩
傳統文化
虞世南
李世民
唐朝
2021年7月10日 8:36 PM
【古韻流芳】春日清晨 傳誦千年
唐朝是詩歌的國度,以至於人們一說起詩歌,首先想到的就是「唐詩」。唐詩裡有一大流派,叫「山水田園詩派」,其中最著名的詩人是王維和孟浩然,世稱「王孟」。今天我們要賞析的就是大詩人孟浩然的《春曉》。這首詩短短二十字,語意淺顯,哪怕是年幼的孩童也能讀懂。其實,很多人的詩歌啟蒙,就是從《春曉》、《靜夜思》這樣的五言小詩開始的。
古韻流芳
唐詩
春曉
孟浩然
詩人
唐朝
2021年7月7日 10:26 PM
【唐詩漫談】造反有理?
唐詩極盛,連其中的反詩都無有比肩者(清人編《全唐詩》錄黃巢詩三首)。歷史上,陶淵明以愛菊名,「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菊花也被稱為「花之隱逸者」。但在黃巢眼裡…
唐詩漫談
黃巢
2021年7月6日 5:01 PM
【古韻流芳】李白一首詩見證最深友情
朋友,在傳統文化中被列為「五倫」之一,今天人們也常說「千金易得,知己難求」。真正的朋友,可以相伴一生,在患難中互相扶持,在生活中分享快樂。如果能夠結識一位志趣相投的朋友,真是不亦樂乎!在一些節日或者重要場合,我們都喜歡給朋友贈送禮物表達祝福;重情重義的古人,也會互相贈送禮物。而且,他們的禮物新穎別緻,甚至成為千古流傳的佳話。
古韻流芳
李白
汪倫
唐詩
贈汪倫
2021年7月3日 9:34 AM
【唐詩漫談】宰相襟懷
「一代有一代之文學」,唐代的文學就是唐詩。下至販夫走卒,上到天子,皆喜詩,官員們更是一個主要的創作群體。《唐詩三百首》開卷之作,就是開元最後一位名相張九齡的《感遇》。
唐詩漫談
唐詩
張九齡
李紳
武元衡
詠史詩
鄭畋
2021年6月26日 7:11 PM
【唐詩漫談】帝者氣象
隋末大亂,太宗年雖少,然「豁達類漢高,神武同魏祖」,勸父起兵,拯救天下黎民;且其為「天策上將」,披堅執銳、攻堅克難,乃有大唐。24歲時所寫的《還陝述懷》一詩…
唐詩漫談
唐詩
唐太宗
2021年6月20日 6:12 PM
1
2
3
...
下一頁
共有約 404 條記錄
九尾狐為何變成妖狐?
我找到了藝術創作方向
靖康之難發生前凶兆多 徽宗詩作竟一語成讖
惠虎宇:元宇宙——無限商機下的無限危機
愛面子活受罪!不要臉也需要勇氣
面對人生風雨 許自己一個順應逆境的勇氣
民俗畫神品《清明上河圖》(2):沒有一墳一墓怎樣展現清明節民俗
民俗畫神品《清明上河圖》(1): 畫家與藝術表現
清明掃墓祭祖習俗的起源為何?你可能想不到
我們使用cookies來了解您如何使用我們的網站並改善您的用户體驗。這包括個性化的內容和廣告。若您繼續使用我們的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以及我们更新的隐私政策(Privace Policy)和使用條款。
更多信息
我同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