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遊紀》(六十二)

興祿延陵氏
font print 人氣: 4
【字號】    
   標籤: tags:

第十四回﹕滑雪北國﹐見險勇為﹔觀光故宮﹐逢盜驚竊

詩曰﹕路遙知馬力﹐艱危見人心。大盜跡如絕﹐桃源不用尋。

話說魔如鹿在山十年﹐在師父的悉心教導下﹐不僅一身內外功夫已臻超上乘水平﹐而且滿腹文才﹐博古通今。(因為別的武俠小說裡的『武林奇芭』都是文武全才﹐博古通今的﹐所以在上也不能例外。況這種事只要一筆帶過﹐容易之極﹐非真實人生中十年寒窗可比。諒讀者諸君也不必究詰。)當她十九歲生日那天﹐秋瑾把她叫進丹室﹐對她說﹕『你現在功夫已學成﹐二指禪已有七成功力﹐足可代替為師行道世間。到時為師自會度你上山同參正果。』魔如鹿自被秋瑾度上山後﹐秋瑾對她介於母師之間﹐十年朝夕相處﹐一旦分離﹐魔如鹿也感到依依不捨﹐不覺流下雙淚。秋瑾笑道﹕『今雖下山﹐仍有相見之日。雖說女子善哭﹐但上面加了個「俠」字後﹐就不能再哭了。爾好自為之﹐下山去吧。』魔如鹿收淚拜別﹐回到自己洞室﹐收拾衣衫﹐離山而去。暫且不提。

再說無敵天王呂朋家住蜀山南麓的一個小村子裡。該村居民閑中常喜入山狩獵﹐故都學有一些防身功夫。呂朋從小也學會幾手。後來進了附近縣城中學時﹐課餘及假日﹐常去圖書館借閱武俠小說﹐甚至看得廢寢忘食。他嚮往著自己也能學會書中描述的種種神乎其神的功夫﹐能得到一本練什麼高深武功的秘集﹐喝到些石髓中蘊藏的萬年空青﹐吃到些千年結實的奇果。終日這樣異思怪想﹐上課也不好好聽﹐作業也不好好做﹐總算勉強混到中學畢業。大學當然考不上﹐連職業技能學校也沒考上。父母讓他在附近的農場裡工作﹐他也不好好幹﹐經常不上班﹐往蜀山裡跑。歲月匆匆﹐他就這樣糊裡糊塗過了二十歲的生日。有一天﹐他又一早往山裡去﹐還帶上獵槍及幾天的乾糧。他想走得深一點﹐或有奇遇。有時他遇到同村的人﹐也來打獵的﹐說上幾句﹐又一人向山深處走去﹐肚子餓時﹐邊走邊吃點麵包等乾糧﹐喝些裝在水壺裡的飲料﹐走到黃昏時﹐再也沒碰到人﹐因為一般打獵的人都要當天回家﹐決不會走得太遠﹐而他是『獵者之意不在獸』也。這時天已漸暗﹐因在林中﹐更覺黑了。他就拿出電筒來照著走﹐餓了又吃﹐渴了又喝﹐直到走得倦了﹐一看手錶﹐已是半夜二點鐘。他選了一棵較粗大的樹﹐爬上去﹐坐在一根較大的橫枝上﹐用帶子把自己系在樹幹上﹐頭靠著樹幹﹐一會兒就沉沉入睡了。一覺醒來﹐雖有天光透入﹐但難估時間﹐一看錶﹐已是早晨九點多。他鬆綁下樹﹐在附近找到一條小溪﹐匆匆洗把臉﹐漱幾口水﹐就著溪水吃了些糕餅﹐再動身向山深處走去。第二天他專找山洞﹐因為武俠小說中的練武秘籍多半是在山洞裡發現的。所以凡見山洞﹐不管大小﹐都要進去一看﹐但從未看到像武俠小說中描述的那樣有石榻石桌﹐像修道人居住過的山洞。他想只有這種山洞才會藏有秘籍。有一次﹐他遠遠看到一個山洞﹐忙奔過去﹐也不再看一下﹐就一頭鑽了進去﹐結果『喔唷』一聲﹐額頭腫起一塊。原來那個山洞太淺﹐一進去就碰痛頭。幸好不嚴重。他揉了一下﹐繼續前行。第三天晚上﹐他已來到一個人跡罕見的地方。在一條很小的溪流旁邊﹐有一棵幾抱粗的參天大樹﹐周圍還長著各種樹﹐是一片疏密相間的森林。他坐在地上﹐靠著一棵樹幹﹐正好面對那棵巨樹。他檢視一下背包﹐見口糧已所餘無幾。他一面拿起餅乾來吃﹐一面想著明天怎麼辦﹐還是回去﹐還是繼續前進。如再向前走﹐能否找到吃的東西。他一時難作決定﹐想先睡一宿﹐明天再說。他拿起電筒﹐東照西照﹐想尋一根合適的枝杈過夜。當電筒光照到巨樹幹上時﹐他看到樹幹上離地一丈多高處有一個大可容人的樹洞。他想﹐平時都在樹枝上過夜﹐今天換個新鮮﹐到樹洞裡去過夜吧。他吃好餅乾﹐喝些尚餘的飲料﹐隨後抽出身旁的匕首﹐在樹幹上刻幾個可落腳的凹處﹐隨即收好匕首﹐背起包﹐手腳並用﹐爬到了樹洞口﹐見裡面剛好容一人坐臥﹐底下還有乾樹葉墊著。他爬進樹洞﹐坐在樹葉上﹐感到比坐在樹枝上過夜舒服多了。忽然他覺得臀部底下隔著樹葉有一樣東西。他立刻伸下手去一摸﹐好像是隻小布袋﹐裡面有東西。他拿出布袋﹐打開一看﹐裡面有一隻葫蘆及一本紅色封面的小冊子。他先看小紅冊子﹐只見封面上正中寫著四個大字『元始神篇』﹐左下角一行小字『元始天尊留贈有緣人』。看過《封神演義》的讀者當知元始天尊其人﹐乃太上老君之師弟﹐姜太公之師父。或有讀者要問﹕『據說神仙寫的天書像畫符一般﹐凡人怎看得懂﹖』讀者有所不知。元始天尊法力高深﹐能前知數千年﹐後知數千年。自姜太公封神以後﹐他因閑著沒事﹐就細細推算後事﹐知道以後天道雖公﹐人道難公。因為人乃萬物之靈﹐靈就靈在能想出各種對策來應付公正的天道。於是天道到了下面﹐經過對策的折光作用﹐就變成了不公正的人道。因而在以後的年代裡﹐將會出現一種人﹐稱作『俠客』﹐來替天行道。他們都有一身武藝﹐能到達法律所不敢去的地方﹐以懲治邪惡﹐伸張正義。這些人的武功會一代比一代越來越高﹐越來越邪門。(如不越來越高﹐越來越邪門﹐怎能招來更多讀者﹐使銷量劇增。)元始天尊算罷未來﹐因洞中歲月悠閑﹐便開始寫一本教人練武功的冊子﹐用那時會使用的文字來寫﹐定名為『元始神篇』。學會其中的功夫﹐將是天下無敵。(讀者試想﹐在《封神演義》中﹐元始天尊的道法僅次於他師父及師兄。當然﹐按他寫的書所練成的功夫必定天下無敵﹐除非他師父或師兄也寫一本同類的書。且有的武俠小說提及前古仙人廣成子﹐說他本領如何如何大。廣成子乃元始天尊的徒弟也。)這本書慢悠悠地寫了一千年剛完成﹐也不過是本薄薄的小冊子。可見是幾經思考﹐擇其精髓要義而寫之。其中一字足抵其他練武秘籍中的一百字﹐一千字﹐甚或一萬字(﹗﹗﹗)。書寫成後﹐擇時擇地﹐藏之於深山的一棵大樹洞裡﹐用法術封閉﹐一般人看不見﹐找不到﹐以待有緣人到來。那時法術才自動破解﹐書才出現。

卻說呂朋看過封面﹐再看裡頁。只見其他頁上都是空白﹐只有第一頁上有字。他就湊在電筒光下看。上面寫道﹕『來者有緣人乃吾徒申公豹再世。彼多世之中盡作歹事﹐亦遭惡報。望今世中能勤習吾篇﹐改惡從善﹐修成正果。勉之勉之。』呂朋閱畢﹐始知前因後果。自己第一世為人時原是申公豹﹐想起被填入北海眼時﹐身上猶感到一股冷意﹐再想起師兄姜尚已幹出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自己今世一定要練好本領﹐也要幹番轟轟烈烈的事業﹐方不負師父栽培之意﹐方不負人生在世一遭。想罷﹐再翻閱第二頁時﹐上面有字出現了。寫的是『葫蘆內有丹丸十粒。每丸能使人耐飢一年﹐並增十年功力。爾今先服一粒﹐再按第三頁起所載秘訣練功。每年今日感飢餓時再服一粒。十年功成﹐可下山行道矣。』呂朋閱畢﹐忙取過葫蘆﹐剛一打開﹐一陣異香撲鼻﹐忙倒出一粒納入口中﹐順津而下直入肚內﹐只覺得百脈舒暢﹐連身體也輕快起來。呂朋忙蓋好葫蘆﹐藏在身邊﹐再翻到第三頁看時﹐只見上面寫著如何做吐納功夫的步驟和訣竅﹐並有圖示。呂朋就按圖示﹐參以文字說明﹐憑著自己的悟解﹐練了起來。倒底不愧是申公豹轉世﹐練過道法的人﹐一上來就對了路子。欲知後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秧歌成憶燕翩翩,楚粽飄香麥熟天。 種豆種瓜由爾意,心田只合植金蓮。
  • 最偉大的藝術家 是誰啊 一定該是大自然 一幅海上的風景 早晚時時都不同 山上海邊也不同 昨天今天更不同
  • 八九六四, 這是個刻骨銘心的日子。 青血之光, 映紅了北京的天空。 學子們, 用身軀和生命, 築成了一座自由的豐碑。
  • 陽光極盛的時刻,在司瑤的眼中,卻是天地盡失顏色,只有教人絕望的晦暗。她緩緩閉上雙眼,心碎、腸斷都不足以形容她的悲憤和痛楚。憑著一股執念強撐著……
  • 千古歲月逝如風 青史長河水流東 皆是天地匆匆客 可想為何來人中
  • 神農即炎帝,他不僅為政是帝王之聖賢,開創了農業、飲食文化,中醫和中藥也是他所奠基。圖為神農氏像,出自明仇英《帝王道統萬年圖》(公有領域)
    清和善信湧無停,先嗇宮參謁聖靈。 御宴酒茶呈寶殿,笙歌禮樂薦明庭。
  • 芒種芒種,花神敬送。 芒種芒種,稻穀緊種。
  • 層巒胸膛裡 飛泉如瀑 水聲嘩嘩 幽微山徑,老叟踽踽獨行 歲月的流淌中 深邃的瞳眸裡褪去茫然恍惚 重新面對塵世,逆光邁步向前
  • 霧漫十里連天濃 曦綻一曙破長空 東風湧浪雲濤散 碧泉尋仙駕紫龍
  • 山河顫。危崖畔。震災瘟疫刀兵患。 邪黨敗。靈魂賣。毒誓追命,眾生糟害。壞。壞。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