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中國大學第一屆學術月特稿

吳震宇:中華民國第二次衛國戰爭

吳震宇
font print 人氣: 6
【字號】    
   標籤: tags:

中華民國分前期與後期,前期即大陸時期,其特徵是,為爭取中華民族大義而不斷被迫戰爭。後期即偽中華人民共和國統治時期,其特徵是,馬列民族取代了華夏民族,炎黃文明在大陸被徹底摧毀,中華民族進入歷史上最低落的亡國時期。

在前期中華民國發生的衛國戰爭有兩次,第一次是中國與日本之間的戰爭:自1931年9月18日,日本正式侵略中國開始,一直到1945年以中華民國徹底勝利結束。其間蘇聯為了獲取更多自身利益,通過其代理機構“中華蘇維埃全國臨時中央人民政府”瘋狂搶奪中華大好河山,與日本人南北兩線夾擊我中華民族。

第二次衛國戰爭是在中華民國艱難尋求國家統一民主道路上的由中共挑起的一場破壞式戰爭。它的本質是華夏族與馬列族之間的戰爭,時間從1927年到1949年,而以1946年後為烈。其間因第一次衛國戰爭而暫停,戰爭雖暫停,馬列的掠奪從未停止。尤其是在中華民族為第一次衛國戰爭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國力幾乎消耗殆盡的情況下,馬列代理人共產黨則急不可耐,抓緊時機趁火打劫,主動挑起戰爭並取得最後勝利。

“第二次衛國戰爭”是史學的新概念,中華歷史哲學的主線是以文化及中華民族大義為基準的“夏夷之辨、內外之分”,惟有如此,歷史的真實脈絡才能被清晰地展現出來。其一,既然明瞭內外之分,馬列子孫非我族類,那麼這場戰爭就是一場侵略與反侵略的維護民族主權和利益的外戰,和中日戰爭的性質相同,也和歷史上的宋元之戰、明清之戰的境況類似,而不能再稱為“內戰”;其二,有人稱之“國共戰爭”,讓人誤以為只是兩個黨之間奪權的戰爭,把維護主權的意義徹底抹殺為奪權的利益之爭,不但使英雄受辱、正義遭劫,更使馬列族可以堂而皇之地炫耀他們“奪權”的歷史功績,而掩蓋了其“亡我中華”的真實面目。

第二次衛國戰爭,中華民族大敗,退守臺灣孤島,整個大陸全部淪陷,其後民族文化更被馬列族徹底毀滅,產生的破壞主要有:第一、摧毀中華民族的靈魂——道德修煉體系。5000年的中華文明有著一脈相傳的完整文化體系,馬列族佔領中華後,一步一步地有計劃地摧毀了這個人類文明最寶貴的遺產。第二、毀中華民族文化的載體——漢字。第三、半廢半棄中華民族的書面語——文言文。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真正的亡國,並一直沿襲至今。但保存在臺灣的華夏文明的火種,經受了半個世紀的風雨飄搖,頑強地生存下來,並創造了更為輝煌的中華文化,為未來的中華複國及華夏族的再次復興埋下伏筆。

參看文獻:李後主,《伏魔十三式第6》。

(本文轉載自未來中國大學校刊《大學視野》)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貫穿中國文化的是一個“道”字,整個文化的各個層面都是在圍繞這個“道”來開展和演繹,上到治理天下,下至婚喪嫁娶、起居風俗,尊重。全部中國傳統文化一個用“道”字概括。各個層面都是“道”的延伸和擴展。道的本質是注重內在的神,而輕視外在的形,人生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無處無道,無不體現人們對“道”的尊重。中國傳統文化核心的儒釋道三家思想也都處處體現了“道”的理念:《老子》五千言,反復的論述了這個“道”到底是什麼。孔子自述:“志于道,據於德,依于仁,游於藝”,由此可見,儒家的核心也是道。
  • 中國的傳統文化中“術”的概念。是道指導下的一種具體領域的學問,比如“方術”、“算術”、“武術”、數術、建造術、堪輿術、醫術、藝術、技術等,對應於西方的科學一詞,應該名之為“科術”,即相當於西方科學概念裏的“科學”,但是來源不同。
  • 中華文化中,信仰實際上是理性的結果,即修煉悟證過程中現實理性自然延伸至暫時實證不到的地方而產生的超驗性認識。
  • 在一個中世紀小鎮上,許多家庭都有自己的羊群,人們靠出賣羊毛和羊肉維持生活。所有的羊都到小鎮周圍的草場上吃草,那塊很大的草場是鎮上的共有地,居民們到那裏去牧羊不需要支付任何費用。起初,鎮上的每一個人都是幸福的。隨著時光的流逝,鎮上的人口不斷增加,到那片共有草場上吃草的羊也在增加,公共草場逐漸失去自我保護能力,終於變得寸草不生,牧羊活動無以為繼,曾經繁榮的羊肉和羊毛業也就破產了。所有的家庭因而失去了生活來源,人們只得背井離鄉。
  • 君主帝制在中國是從秦始皇開始的一種政治管理制度,是君主制的一種。歷史上的君主制可分為三個階段,即:封建制為共主君主制,帝國制為中央集權君主制,共和制為立憲君主制。
  • 中國的君主制從採集、漁獵文明開始,貫穿農業文明始終,是中國社會發展史的重要階段。在此期間,君主制從酋長聯盟開始,經由以氏族為主體的酋長邦國組成聯盟,推出共主,逐漸根據經濟的發展形成封建共主制,之後發展為以郡縣制為主體的大一統國家格局,其中加雜著王道政治與王術政治的角逐。
  • 歷亡秦之亂,漢王朝定鼎中原。西漢立國之初,中央機構的設置基本上是承襲秦制,仍為三公九卿,但“三公”在名稱上對應改為“相國府”、“太尉府”、“御史大夫府”,分掌政治、軍事和監查三權。對於“九卿”諸機構,內部結構亦有所調整、充實,職能亦有所增加,分工更加細緻。
  • 中華民國第二次衛國戰爭是在其艱難尋求國家統一、探索民主道路上的由中共挑起的一場破壞式戰爭。它的本質是華夏族針對馬列族入侵的衛國戰爭,時間從1927年到1949年,而以1946年後為重點。戰爭的結果是馬列代理人共產黨取得了軍事上的勝利,中華民國則失去了中國大陸,退居臺灣。但要說中華民國失敗則為時過早。那麼中華民國為什麼沒有贏得第二次衛國戰爭的勝利?
  • “統”是指事物之間的連續的關係,國統就是國體的連續的關係!法統就是一部根本大法或者是一部根本綱紀的連續的關係!中華民國的國統和法統,就是對中華民國共和國體繼承關係,以及在中華民國國體之內制定的具體的根本大法或大綱的繼承關係!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