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說新語】言語篇:新亭對泣

劉義慶
font print 人氣: 865
【字號】    
   標籤: tags:

《新亭對泣》

過江諸人(1),每至美日(2),輒相邀新亭(3),藉卉飲宴。周侯(4)中坐(5)而歎曰:「風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異(6)!」皆相視流淚。唯王丞相(7)愀然(8)變色曰:「當共勠力(9)王室,克復神州(10),何至作楚囚相對(11)!」

1.過江諸人:指晉室渡江南下的達官名士。
2.美日:佳日。
3.新亭:位於江蘇省江寧縣南,三國吳所築。地近江濱,依山為城壘,為軍事及交通重地。
4.周侯:周顗(音:以),字伯仁,晉安城(今河南省汝南縣東南)人。少有重名,官至尚書左僕射。王敦作亂,王導詣臺待罪,顗申救甚急,而導不知,後奉詔見王敦,敦問導周顗何如,導不答,遂被殺,後導見顗申救之表,泣曰:「我雖不殺伯仁,伯仁由我而死。」
5.中坐:筵席至半。
6.山河之異:言山河日蹙,情感自異。
7.王丞相:王導,字茂宏,晉朝名臣,臨沂(今山東臨沂縣)人。元帝為瑯琊王時,導知天下將亂,勸王收賢俊共事,及即位,參與政務,朝野傾心,號稱為「仲父」。後受遺詔輔明帝,又輔成帝,歷事三朝,出將入相,晉朝中興,導功居多,官至太傅,卒諡文獻。
8.愀然:容色驟變的樣子。
9.戮力:努力、效命。
10.神州:中國。
11.楚囚相對:比喻陷於困境時如囚犯相對哭泣,無計可施。

《衛洗馬初欲渡江》

衛洗馬(1)初欲渡江,形神慘顇(音:翠)(2),語左右云:「見此茫茫(3),不覺百端交集(4)。苟未免有情,亦復誰能遣此!」

1.衛洗馬:晉衛玠,字叔寶,安邑人。官至太子洗馬,洗馬亦做先馬。漢時為東宮太子的屬官,晉以後改掌圖籍。
2.慘顇:憂慘。
3.茫茫:廣大無涯之江面。
4.百端交集:各種感受混雜在一起。比喻思緒混亂,感情複雜。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孔文舉(1)年十歲,隨父到洛,時李元禮(2)有盛名,為司隸校尉,詣門者皆儁才清稱(3),及中表(4)親戚乃通(5)。文舉至門,謂吏曰:「我是李府君親。」既通,前坐。元禮問曰:「君與僕有何親?」對曰:「昔先君仲尼(6),與君先人伯陽(7),有師資之尊(8),是僕與君奕世(9)為通好也。」元禮及賓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陳韙(音:委)後至,人以其語語之。韙曰:「小時了了(10),大未必佳!」文舉曰:「想君小時,必當了了!」韙大踧踖(音:促及)(11)。
  • 孔融被收(1),中外(2)惶怖(3)。時融兒大者九歲,小者八歲;二兒故琢釘戲(4),了無遽容(5)。融謂使者曰:「冀(6)罪止於身,二兒可得全不?」兒徐進曰:「大人豈見覆巢之下,復有完卵乎?」尋(7)亦收至。
  • 荀慈明(1)與汝南袁閬(2)相見,問潁川人士,慈明先及諸兄。閬笑曰:「士但可因親舊而已乎?」慈明曰:「足下相難(3),依據者何經(4)?」閬曰:「方問國士(5)而及諸兄,是以尤(6)之耳。」慈明曰:「昔者祁奚(7)內舉不失其子,外舉不失其讎,以為至公。公旦(8)文王(9)之詩,不論堯舜之德,而頌文武者,親親(10)之義也。春秋(11)之義,內其國而外諸夏(12)。且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不為悖德(13)乎?」
  • 南郡龐士元聞司馬德操在潁川,故二千里候之。至,遇德操采桑,士元從車中謂曰:「吾聞丈夫處世,當帶金佩紫焉有屈洪流之量,而執絲婦之事。」德操曰:「子且下車。子適知邪徑之速,不慮失道之迷。昔伯成耦耕,不慕諸侯之榮;原憲桑樞,不易有官之宅。何有坐則華屋,行則肥馬,侍女數十,然後為奇?此乃許、父所以慷慨,夷、齊所以長歎。雖有竊秦之爵,千駟之富,不足貴也!」士元曰:「僕生出邊垂,寡見大義。若不一叩洪鍾,伐雷鼓,則不識其音響也。」
  • 鍾毓、鍾會少有令譽。年十三,魏文帝聞之,語其父鍾繇曰:「可令二子來。」於是敕見。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對曰:「戰戰惶惶,汗出如漿。」復問會:「卿何以不汗?」對曰:「戰戰慄慄,汗不敢出。」
  • 司馬景王東征,取上黨李喜,以為從事中郎。因問喜曰:「昔先公辟君不就,今孤召君,何以來?」喜對曰:「先公以禮見待,故得以禮進退;明公以法見繩,喜畏法而至耳!」
  • 嵇中散既被誅,向子期舉郡計,入洛,文王引進,問曰:「聞君有箕山之志,何以在此?」對曰:「巢、許狷介之士,不足多慕。」王大咨嗟。
  • 諸葛靚(音:敬)在吳,於朝堂大會。孫皓問:「卿字仲思,為何所思?」對曰:「在家思孝,事君思忠,朋友思信,如斯而已。」
  • 諸名士共至洛水戲,還,樂令問王夷甫曰:「今日戲樂乎?」王曰:「裴僕射善談名理,混混有雅致。張茂先論史漢,靡靡可聽。我與王安豐說延陵、子房,亦超超玄箸。」
  • 中朝有小兒父病,行乞藥。主人問病,曰:「患瘧也。」主人曰:「尊侯明德君子,何以病瘧?」答曰:「來病君子,所以為瘧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