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復興時期最偉大的肖像畫家之一:小漢斯‧霍爾班(上)
小漢斯‧霍爾班生於德國巴伐利亞州的奧格斯堡市(Augsburg),屬於文藝復興時期歐洲北方的畫家與版畫家。他被公認為十六世紀時期最偉大的人物肖像畫家之一,除了肖像畫之外,他的作品還包含宗教畫、警世內容的版畫等等。特別是他警世意涵的木刻版畫用於人文思想著作的插畫,在傳播新教思潮的時代裡,起到了有力的作用。
美術長廊
困知勉行—徐明義畫集8—蜀葵(彩墨)

我差不多每天都會去桃園市蘆竹區的鄉下散步,經常看到有些愛花人士在他們家的前院栽種各類花草或小灌木。

困知勉行—徐明義畫集8—雨後村墟(彩墨)

在桃園縣大溪、龍潭甚或是新竹縣的關西、竹東一帶,因為臨近中央山脈,且都是丘陵地,地形多變,美景處處。往往此時看是一景,繞個彎卻又是另一處截然不同的景色,令人目不暇給。

玉琮:華夏五千年文明曙光  獻神的最高禮敬

玉琮是人間獻給神的最高敬意,是祭祀天地的禮器,承載著天人合一的文化。五千年前的玉琮蘊藏著「密碼」更是與眾不同。

解讀古希臘悲劇故事《安提戈涅》的重要元素

藝術家的願景和技巧創造出的成果總能和我們的心靈對話,觸發我們的喜悅或悲傷等情感。即使只有片刻時光,我們仍和藝術家共同感受了作為人的意義和深刻的真理。

巴洛克藝術(四):約爾丹斯和科爾托納

繪畫藝術上的這些變革並不能全方位地展現巴洛克藝術的風采,因為巴洛克並不局限於此。直到有一天,意大利雕塑家、建築家、畫家皮特羅·達·科爾托納(Pietro da Cortona,1596—1669年)天才地將其所學融會貫通,將建築、雕塑與繪畫等諸多因素集於一體,創作出了此後流行於西方世界各地的巴洛克盛期風格的楷模。

巴洛克藝術(三)魯本斯

雖然卡拉瓦喬對巴洛克繪畫風格的建立、成型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其被人們稱之為「暗色畫派」的用光特點及對人物形象的「平民化」塑造,仍然無法代表巴洛克整體上恢宏、華麗的藝術特色。終於,擁有不同人生經歷的弗蘭德斯畫家彼得·保羅·魯本斯在獲得了一系列的成功之後,成為了17世紀西歐巴洛克繪畫風格的代表。

創作或賞析 就在神奇的「細節」中

當我們花時間把事情做好,不論做的是煮飯做菜、學位考試、照顧別人,或者藝術創作等等事情,都能反過來激發別人,一同盡自己所能做到最好。

巴洛克藝術(二)卡拉瓦喬

談到文藝復興三傑中的米開朗基羅,很自然的讓人聯想到另一位名字中也帶有“Michelangelo”(米開朗基羅)這幾個字母的意大利著名藝術家Michelangelo Merisi da Caravaggio(1571 - 1610年),為了便於區別二人,人們將他稱作“卡拉瓦喬”。

《梅杜薩之筏》:黑暗中的希望

那麼我期待的是甚麼呢?我遠方的船上載著什麼呢?對我而言,我希望我們能夠耕耘對彼此的信賴,對萬物的慈愛,包括那些可能傷害我們的人。我希望在艱難的時刻仍能保有耐心。儘管我們面對的是黑暗,我仍然希望所有人都能遇見奇蹟。

巴洛克藝術(一)

呼吸著聖潔而又燦爛的光芒,在神聖的讚歎聲中,巴洛克的時代步入藝術的殿堂……

從《清明上河圖》看時代風華(上)

歷史上著名的《清明上河圖》是北宋張擇端所畫,以長卷形式來描繪當時的汴梁(今河南開封)承平時期,京都街市與汴河漕運的繁盛景象。「清明」這繪畫主題有什麼特殊意義?「上河」的內涵是什麼?展開畫軸,從城郊沿汴河到虹橋再進到城區,河道兩岸的自然與人文風光,以及市井生活、水陸交通經濟發展,種種描寫細緻而生動…

米開朗基羅(12)《最後的審判》(下)

在許多識貨的藝術愛好者或專業人士眼中,《最後的審判》毋庸置疑是當時最偉大的藝術創舉。

繪畫中的瘟疫——罪與罰的故事(一)

古希臘的著名悲劇《伊底帕斯王》就從一場瘟疫揭開序幕。底比斯國王伊底帕斯面對肆虐全國的瘟疫束手無策,因而派人前往德爾菲的阿波羅神殿求神諭,經過一番曲折和調查,得到的答案卻是最為不堪的:正是他自己犯下弒父娶母的逆天罪惡引發了這場災難!

畫家的臨摹聖地——意大利布蘭卡契小堂

位在意大利佛羅倫斯的卡爾米聖母大殿(Santa Maria Carmine)內,這裡保存了文藝復興早期最重要的壁畫系列之一。它的重要性並不在於題材,而是馬薩喬 (Masaccio,原名Tommaso di Ser Giovanni di Simone)使用了創新的壁畫技巧描繪聖彼得的故事。

希臘神話 納西瑟斯的過錯

我在社群網站上分享作品,同時渴望獲得別人按「讚」鼓勵。誠實說來,發文獲得越多讚數,我對自己的滿意程度就越高。但這些讚數和我對它的渴望實際意味著甚麼呢?

法國版拉斐爾——尼古拉‧普桑的藝術深度

「我沒有遺漏任何東西」,17世紀法國古典主義畫家尼古拉·普桑曾如此自信地說。誠然,普桑作品裡的每一樣東西都是有理由的,理由即為他筆下每一幅畫作背後的根本依據。

米開朗基羅(11)《最後的審判》(上)

在羅馬的恢復與重建當中,教宗克里門七世決定繼續裝飾西斯汀禮拜堂,為自己任內留下藝術巨作。或許有感於人類的罪孽,他選擇的題材是《最後的審判》,而最理想的藝術家人選,自然非米開朗基羅莫屬了。

米開朗基羅(10)重回佛羅倫斯(下)

米開朗基羅為整個圖書館營造的,是一種進入知識聖殿的情境。人要邁向學習之門時必須先沉澱自我,收起驕慢與浮躁。好比進入了第一道門,卻發現還沒有真正登堂入室。在玄關轉換了心境,再以恭敬嚴肅的態度向著高處的聖殿拾級而上,如逆水行舟一般付出努力。

魯本斯筆下的聖洛克——無懼瘟疫的慈悲

這並不是西方社會第一次遭受瘟疫之苦。早在14和17世紀,歐洲就經歷過黑死病,一種由鼠疫引起的大瘟疫。在歐洲爆發(14世紀)的五年之內,估計就有超過2千萬人喪命,是當時歐洲三分之一的人口。黑死病之後便消失了,但300年後又再次捲土重來。

米開朗基羅(9)重回佛羅倫斯(上)

《創世紀》 工程結束後,米開朗基羅立刻著手教宗靈寢工作,想一口氣完成陵墓。次年,朱略斯二世逝世,米開朗基羅和教宗的繼承人簽署新合約 ,將陵墓修改為挨靠著牆的壁墓,大為縮減原來的規模。接下來三年間,米開朗基羅完全投入這件工作 ,首先完成的是摩西和兩個奴隸像。

宗教與藝術——天堂印象的不同詮釋

這些人並不是在崇拜藝術本身,而是它代表的東西。舉例來說,在俄羅斯東正教中,聖像長期以來被視為神聖的物件,並不是因為它的顏料和筆刷,而是因為這些圖畫開啟了連接天堂的一扇窗。

米開朗基羅(8)《創世紀》(下)

米開朗基羅採用數字「三」來劃分天頂為左中右三行,中央《創世紀》故事部分又分為大小輪替的九個畫面,每三個圖為一個組,分別描繪《神創世》、《造人與原罪》、《諾亞的故事》。順序的安排是根據禮拜堂本身的功能有關的,如創世的部分安排在教皇舉行儀式的祭壇上方;以其接近神的緣故;而人間的故事則放在群眾席的另一端。

米開朗基羅(7)《創世紀》(上)

神按照自己的形像造了人』,這是許多古老民族的共同傳說。舊約記載的主神創世時先造了日月星辰、山川海洋、動植礦物等等,那也是為人預備一個能賴以生存的環境,和生命得以循環不息的範圍。所以人是世間的主體,是萬物之靈。這是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的根源,也是米開朗基羅藉以讚頌主神造人之榮恩的創作主體。

湯瑪士柯爾的「生命之旅」

柯爾生於英國卻是像早期典型的美國人自學而成,而英國成長的經歷與教養背景,給了科爾另一種視角。他的人物畫並不像學院派訓練出來的準確,但是風景畫卻能讓人屛息凝神,蕩氣迴腸。

米開朗基羅(6)儒略二世的雄心

1505年2月,米開朗基羅因教宗儒略二世的召見(註一),放下了《卡西納戰役》和其它未完成的工作,前往羅馬為教宗設計陵墓。從此他的創作生涯將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赫拉克勒斯的選擇:美德女神或享樂女神?

畫家雷瑞斯描繪了希臘神話大力神赫拉克勒斯(Hercules,台譯海格力斯)人生的關鍵時刻。反觀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我似乎也面臨著同樣的選擇。

米開朗基羅(5)《聖家族》

除了《大衛》和《凱西納戰役》,米開朗基羅同時期承接的工作還包括一座青銅的《大衛像》(今遺失),聖母百花教堂委託的《十二使徒像》(後來僅做了《聖馬太》粗雕),一座《布魯日聖母》 ,兩幅圓形的《聖母子》浮雕 ,還有一幅較知名的《聖家族》——即《多尼圓幅》(Doni Tondo) ,或稱《多尼聖母》(Doni Madonna)。

重讀希臘神話《帕里斯的裁判》:我們忽略了誰?

希臘神話最著名的故事莫過於《帕里斯的裁判》(Judgment of Paris)了。說白了,它的故事情節很簡單,但是在表面上「誰最美?」的偽裝之下,卻有非常深厚的意涵。只要人類開始反思自己,就會發現至今這個故事仍無所不在。

米開朗基羅(4)與達芬奇交鋒

相較於達芬奇從繪畫的角度來經營畫面效果,米開朗基羅自始至終沒有忘記他雕刻家的身份,他以人體為表現元素,畫中人物一個個如雕像般肌肉結實,輪廓分明;整體的造形力度生動而緊密。

米開朗基羅(3)化腐朽為神奇——《大衛像》

1501年,26歲的米開蘭基羅回到成為共和政體的佛羅倫斯,此時薩弗納羅拉已被處以火刑,索德里尼(Piero Soderini)於1502年繼任行政首長,呈現一番新氣象。由於羅馬的《聖母悼子像》廣受讚譽,米開朗基羅開始嶄露頭角,大量的工作合同蜂擁而至,其中最重要的,應屬新共和國政府委託的重要公共藝術工程,一是代表佛羅倫斯精神的《大衛》雕像(1501~1503年),其次是在維奇歐宮的議事大廳與達芬奇《安加里之戰》對壘的壁畫《卡西納之役》。

共有約 2898 條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