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与孩子争吵不会赢

冯霁月
font print 人气: 45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2013年07月11日讯】(大纪元记者冯霁月编译报导)为什么与孩子争吵会让他得势?当你习惯与孩子争吵时,他就会逐渐认为与你是平辈人并有权向你挑战。这钟情况很麻烦,因为孩子没有意识到他的感觉是不切实际的。他越是认为自己强大(和通过挑衅行为得到的东西越多)他就越愿意用争吵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学习如何管理孩子的这类行为很重要。这当然也不易做到——事实上,这可能是作为家长要学会的最困难的事情之一。以下要说的就是“怎样才能以最少的争吵让孩子成熟并独立”。记住,我们的目标是让孩子学习如何负责,与他人良好沟通,并开发解决问题的技能。

*争吵是否有好处呢?

请明确:意见分歧和惯常模式的与孩子争吵是有区别的。你要教孩子以适当的沟通方式表达不同意见。知道如何以有效途径表达分歧是一项重要的生活技能。一般来说,最好在你们俩都平静时谈谈你们不同意的事情。孩子应该学会如何以尊重他人的方式(不要取绰号或粗鲁)说明他或她的观点。聆听也是一个重要的技能,因为你要能够不带有成见和防备地倾听其他人的观点。你们可能最终都无法改变想法,但至少每方都有发言并让对方了解了自己的想法。

家长们都知道,与孩子陷入争吵是多么不容易避免。权力斗争可以发生在大大小小的问题上:让孩子清理房间,争论功课,到宵禁时间。我们建议父母“没有必要每次都参与争吵”。这意味着,你不必每次受到孩子挑衅时就卷入争吵。

重要的一点是你不可能在与孩子的争吵中成为真正的“赢家”。当争吵升级时,伤人的话就经常脱口而出,人会变得被动,并可能持续地交流不当——当这种情况发生时,没有人会赢。当你进入与孩子争吵的模式时,你只会节节败退。

你的孩子会不理你的规则,因为他将知道如果与你争吵就有机会使你退让。孩子们不断与父母争吵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因为他们知道这样可能会消磨我们的意志,并改变我们的想法。

*第一步:了解自己

改变与孩子这种格局的第一步是了解自己的触发因素。什么令你容易抓狂?甚至有可能一天中的某些时间更容易发生冲突。也许你的情况是早晨赶时间,匆匆忙忙地要让每个人都走出家门。请注意那些时间并提前规划好。

例如,下班回家后看到十几岁的儿子在客厅闲逛、吃薯片——通常都会弄得很脏。这会让人很窝火,并将随时爆发。我们要做的就是尽量不生气,让自己休息一下,在工作后给自己一些时间放松。去自己的房间,换一下衣服,从一天的疲惫中解压。当平静下来后,就可以跟儿子以合理的方式谈一谈清洁而不必吵架。要知道,当你进入争论模式的时候,就很难对孩子做出周到的回应。如果说,早晨的争吵在您的家庭已经成为一种习惯,那么你就落入了一个圈套。这有点像你的客厅里有流沙,虽然你知道它的存在,但你每天却不断被吸进去!

生活中为人父母的压力让人们感觉很低落是可以理解的。有时候,我们只是不知道其他的应对方式,所以我们失去了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但如果我们总是一遍又一遍地做同样的事情,我们就会继续得到相同结果,因为什么都没有改变。

*第二步:问些问题

一旦你发现与孩子争斗已经成为一种定式,就需要在原来的轨道上停下来重新评估一下与其互动的方式。你在吵架之前曾经发生过什么事?它是如何发生的?导致争吵的事件顺序往往是什么?是否有惹火你的词语、请求、或特定时间?

回答这些问题会帮助你对自己有所洞悉,所以下次你同孩子有矛盾时,就可以控制自己。记住,从来没有人真会在争吵中“赢”的——通过争论模糊了什么才是重点。你的孩子一般要避免的是承担后果、家规以及为他的行为负责。争斗成为了一种无效的习惯,可能会导致孩子相信,他可以利用争吵的办法逃脱,回避生活中他不希望做的事情。

*第三步:改变格局

如果你认识到这种模式,就可以开始做出改变了。计划一下再出现争论时的战略。当被惹怒时,你会做什么?当孩子试图拉你参加权力斗争时,下决心这次你不会“奉陪”。为了更清楚,这里举一个例子:比方说,你已经给你十几岁的女儿制定了惩罚规矩,她试图通过争吵来摆脱。如果你留在房间里继续跟她吵,你只会给她更多的权力。相反,你可以简单地说,“后果我们已经谈过了。我不想再讨论”,然后离开房间。当你离开的时候,你带走了所有的权力,而你的孩子只能留下来对着墙壁大喊大叫。

*第四步:让孩子了解

一旦你意识到你与孩子的模式,而且已经决定改变,就要让孩子知道你不打算再因这些争吵而让步了。根据孩子的年龄,你甚至可以说,“我想尽力不再争吵了。(争吵)对我们来说没有用。下次再有争吵,我会要你回房间去,直到我们都冷静下来再谈。”

*第五步:言传身教

孩子们在生活中是以你为“榜样”的。你可以教孩子争吵以外的其他办法。当您开始用不争论的方式互动时,你就是在教孩子以不同的方式沟通。你在树立榜样并提供了不同的沟通模式。请记住,孩子在学习我们的生活,我们的行为比话语更能教育孩子。

*第六步:从改变小事开始

当您第一次从争吵中走开时,作为父母那感觉真是一件伟大的事情。你制定了计划,并贯彻执行了。孩子可能因此不高兴,但你不会。变化可能是从非常小的事情开始的。计划可能是“下一次我对孩子说‘不’时他要争吵,我就要这样做。”想好后就按照实施。不要误会,这样做其实是不容易的。孩子可能不会以你期待的方式马上回应,但不要气馁。要坚持下去,因为(改变)可能需要一段时间。

*第七步:尝试不同的交流方法

作为父母,与其同孩子争论,不如想想要如何面对彼此。有时候,改变沟通方式可以产生很大影响。提高声调不如压低声音;啰嗦唠叨不如跟孩子直截了当。当孩子不听话时最好问他,“你现在应该做什么呢?”当孩子回答后,简单地说,“那就去做呀。”改变你的风格,尤其那些造成习惯争吵的东西。有些家庭在生气时互相写纸条或发电子邮件,而不是爆发争吵,这确实不失为好方法。勇于创新,想想那一刻可以沟通的不同方式,避免与孩子吵架。

找合适的地方与孩子交谈。如果你总是在早晨为按时上学而争吵,那么找个不同的话题或在另外的时间谈谈这个问题。或如果你的孩子长大了,你可以在车上讨论一下其他情况下不可能说的艰难话题。如果他们更大些,可以去餐厅吃饭,或坐在咖啡厅谈话,或者尝试去散步。你现在与孩子做出的改变将会需要你的勇气和胆量。这是份苦差事,但这些变化可以打破争吵的恶性循环。从长远来看这都是有益的——孩子学习更好的沟通技巧非常重要,因为他们长大后将用得上。

*第八步:不要往心里去

有时候,争吵真的很伤人,因为争吵升级时会说出刻薄或残忍的话。作为家长,如果你能将孩子的那些话尽量不放在心上,可能会有很大帮助。其更多的是为争吵而说(而且孩子想“赢”),并不是他真的情感。 (请注意,这不包括威胁的话或口头辱骂,父母对这类言辞应严厉处理。)

*第九步:获取外界的帮助

如果你发现你大多数时间都在与孩子争吵,可以考虑寻求一些外部支援。阅读育儿文章,参与育儿在线社区,或尝试育儿教育项目来处理孩子的行为;从家长支持热线获得帮助;尝试联系那些你信任的人:与朋友、辅导员、你的配偶或伴侣交谈。

作为父母要记住,每个人都会犯错误,并会有下一次。我们不会一夜之间就知道一切该如何正确处理。这是我们必须努力的事情。有幸的是,我们能够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并改变和成长。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5岁以下的小朋友们,如果你们还在跟着保姆玩或者成天成天地看电视,那么相比其他小朋友,你们在学习成长的道路上可就落后了。很多小朋友甚至从6个星期大时,就来到新泽西Learning Experience儿童早教中心,在轻松欢快的气氛中,开始一步步地学习生活、礼仪、社交和认知技能。
  • (大纪元记者冯霁月编译报导)大多数夫妇都经历过这种情况:有时你认为应以某种方式管教孩子,而你的配偶却想以不同的方式处理。你们各执己见,因而开始了争吵。
  • (大纪元记者冯阅编译报导)您的孩子是否对你的每次批评教导都当耳旁风?本周詹姆斯.雷曼兄弟为您提供了10种具体的办法,让即使是最顽固的孩子也会重视后果。
  • 对于父母而言,教导孩子懂规矩的重要性不言可喻。规矩就是教导孩子学习做个文明人,使他们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生活。然而,在教导孩子的过程中,孩子会反复测试父母的容忍度,父母也都曾经历孩子不守规矩的成长过程。美国医学新闻网站WebMD引用几位教育专家的观点,他们从平和及实用的角度出发,举出5项引导孩子有效学习规矩的技巧,供读者参考。
  • (大纪元记者冯霁月编译报导)继父母们是不是经常听到这句话——“你又不是真正的父母”?继子、亲生父母、朋友、亲戚、老师和社会上任何没有当继父母经验的人都有可能这样说。
  • (大纪元记者秦明月编译报导)身为父母,有时候你会觉得似乎一整天都在无休止的听到孩子跟你顶嘴——在你让他们做家务的时候,在你告诉他们停止看电视的时候以及在你给他们设定他们不喜欢的规则的时候。这是我们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所面临的最让人沮丧和精疲力尽的事情之一。
  • 过去一周内,美东联成公所赵文笙顾问接到三宗华人家长的求助案,除了两宗的当事人因体罚孩子分别被邻居及托儿所报警外,另一宗是因父母忙于生计,将孩子送返中国家乡,交由他人照顾,不料两岁的孩子最近病故死亡,死亡证明上显 示,孩子罹患多种疾病,令人看了心痛;而美国法庭也开始查问父母为何将孩子单独遗弃在祖父母的家中,追究其监护失职的责任。
  • (大纪元记者张君怡编译报导)在国外读书的中国学生,年龄越来越小。除了留学,越来越多望子成龙的中国家长,为孩子报名参加国外顶尖大学的夏令营课程,准备为他们在今后的大学申请书上添上漂亮的一笔,也为将来的留学生活提早积累经验。目前在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和英国伊顿学院参加暑期夏令营的学生中,有近10%的生源来自中国大陆和香港。
  • (大纪元记者冯阅编译报导)我们都曾经历过这些尴尬或忧虑:你的孩子在一个家庭聚会上行为不端; 你向着未来大步前进,但却看到孩子在成年后还在犯完全相同的错误——而且不下10次。或者处于青春期的女儿似乎无心学习,代数成绩一团糟,你甚至开始担心她是否能高中毕业,将来能否找到一份工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