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奇闻‧乡野传奇

神医治鬼病 赤丸打鬼

作者﹕殷鑫整理

故事中的僧人违背了最基本的戒律,差一点变成鬼。(摄影:王嘉益 / 大纪元)

font print 人气: 995
【字号】    
   标签: tags: , , , ,

神医赤丸打鬼

晋代陶潜(陶渊明)的《搜神后记》记载着神医李子豫赤丸打鬼的故事。李子豫年轻的时候很会治病,远近闻名,都称他为“神医”。

那时,许永担任豫州刺史,驻守在历阳地方。他的弟弟得了一种古怪的毛病,心头和腹部都痛得不得了,拖了十多年,差一点就要死了。一家人愁眉苦脸地守护着他,不知如何是好。

一天夜里,许永正在陪他弟弟,忽然听见屏风背后有个鬼在对他弟弟肚子里的鬼说:“咦,你怎么还没把他弄死呢?要知道神医李子豫就要经过这里了,他会用一种红色的药丸来打你的,那时候你就没命啦。”

肚子里的鬼有些惊慌起来,不过还是故作镇静地说:“我,我才不怕他呢?”

许永一听,知道弟弟这一下有救了。第二天一早,他就派人到大路上去迎候李子豫,一定要请他来一趟。

神医治鬼病

不一会,李子豫果然来了。他还没进门,病人就听到自己肚子里有一种哀苦的呻吟声,等到李子豫进来一搭脉,就很有把握地说:“这是鬼病,我有办法治的。”

说罢,从药箱里取出一种“八毒赤丸子”来,让病人吞服下去。不一会,病人的肚子里发出咕噜噜的一阵响声,肚肠骨碌碌地好似在发绞,屙了几泡屎,病也就好了。

今天的八毒丸方”,就是这样传下来的。

资料来源:晋.陶潜《搜神后记》@*

责任编辑:古容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华文明五千年,英才辈出。古人云:‘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尤其是在中华文明鼎盛时期的唐朝,很多行业都出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顶尖人物。在医药界,唐朝的孙思邈被后世誉为之‘千古药王’,旷世千古,上下五千年,无人与之媲美。
  • 在中国古代,没有CT、B超,不可能拍X光照片,也没有核磁共振。然而古代的医生们却能依靠人体的感官来收集诊断资料,他们尝试并最终创立了一套通过收集外在病理表现,揭示病理本质的理论体系--中医学。在中国古代的名医之中,华佗是首屈一指的千古神医。
  • 华佗是东汉杰出的医学家,他生于永嘉元年(公元一四五年),卒于建安十三年(公元二零八年),是沛国谯(今安徽谯州)人。史书记载华佗活了六十四岁。
  • 孙思邈,被称为药王孙天医,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医生,亦是气功养生的实践家。他在西魏时代出生,相传他活到一百四十一岁才仙游。孙思邈少时因病学医,博通经史 百家学说,七岁时就能“日诵千言”。每天能背诵上千字的文章,被人称为“圣童”。
  • (大纪元记者郑孝祺综合报导)近日,俄国西伯利亚出土了二千多年前的人类骸骨,在二具骸骨的头颅上,发现了2起成功脑外科手术的证据。专家表示,即便在当今先进医学设备和条件下,此类开颅手术都属于非常复杂和高风险的,科学家正在试图重现当时手术过程。这次考古发现,也再次验证人类古代医术的非凡成就。但是,中国古代流传的名医华佗的医术明显要高出一筹。
  • 中国传统的中医根源于五千年前黄帝所传的“医道”。中医经典《黄帝内经》开篇“上古天真论篇第一”讲的不是如何治病,而是如何顺应道。而且,特意讲了真人、至人、圣人、贤人。这里说的真人、至人就是神。一部中医经典在开篇讲神、讲道,也就是在说,中医是“神传医学”。
  • 《难经》是中国古代医学著作《黄帝八十一难经》的简称,相传是名医扁鹊的著作。唐代大诗人,兼道士、医家王勃,在为其作序时写下一段话:“《黄帝八十一难经》,是医经之秘录也。昔者岐伯以授黄帝,黄帝历九师以授伊尹,伊尹以授汤,汤历六师以授太公,太公授文王,文王历九师以授医和,医和历六师以授秦越人,秦越人始定立章句,历九师以授华佗,华佗历六师以授黄公,黄公以授曹夫子。曹夫子讳元字真道,自云京兆人也。盖授黄公之术,洞明医道,至能遥望气色,彻视腑脏。洗肠刳胸之术,往往行焉;浮沉人间,莫有知者。”
  • 《名贤集》中有这样一句名言:“运去黄金失色,时来铁也争光。”这话是人生经验的总结,更是人生命运的诠释。不管是帝王将相,或是平民百姓盖莫能外。就拿灭商兴周的姜子牙来说也是这样,时运不济时卖面贩猪都赔本,时运通达时出将入相何等风光。
  • 《列仙全传》中,有这样一段关于孙思邈的记载。孙思邈是华原人,自幼聪慧过人,七岁就能够日诵千文,长大后喜欢读道家老子的书。
  • 在医学界,华佗的名声很大。他的治疗方法有的可以理解,比如利用心理学治病,故意激怒对方;有的很难理解,就没有人去说它,渐渐的就趋于失传。古代的治疗方法,很多都远远超越今天西方实证科学,用今天的思维很难去理解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