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矩和惩罚应建立在爱的基础上

书中标题:如何以深思平衡的方式建立纪律
作者:雪莉‧乔汉 译者: 谢明珊
很多规矩是为了体贴别人,让大家互利共存而定的。(Fotolia)
font print 人气: 159
【字号】    
   标签: tags: , ,

如果你跟孩子保持真正温暖的连结,你会更容易接纳孩子难免会犯错,这一生可能会跌很多跤,经历很多难关。当你把注意力放在长期,你根本不需要靠什么奖励或罚站,来控制小孩子的行为,虽然偶尔还是会善用这些道具。

我的建议是除非有必要再使用,而且用在小小孩身上,最好要深思熟虑,但如果会让孩子羞愧,或者孩子已经够痛苦了,你还继续孤立他,又或者可能破坏亲子关系,那就不要再使用了。

你不妨从下列三个面向,试图跟孩子解释你订的规矩,而不是你一直搬出规矩,孩子一直想办法逃避,导致你越来越灰心。

1. 为什么要有这些规矩呢?一旦你破坏规矩,别人有什么感受呢?

这是在探讨规矩形成的原因。如果我们不守规矩,别人会有什么感受呢?对集体的福祉有什么影响呢?大家很容易忽略“背后的原因”,只顾着吓唬小孩子,或者威胁小孩子不乖会怎样。这种亲子对话欠缺同理心和理性推论,如果孩子年纪还小,可能会出于恐惧而乖乖就范。等到孩子大一点,就必须让他们明白这些规矩存在的原因,以及不守规矩的后果。

举例来说,如果准时到学校是你们亲子关系紧张的根源,先别急着大小声、循循善诱、控制或批评,反之去询问孩子,为什么准时到校很重要。如果孩子迟到,对其他人有什么影响?如果有人迟到,老师和其他同学会有什么感受?试着跟孩子解释一下,让别人枯等,或者打断大家准时开始的活动,其实是不太体贴的举动。如果每个人都姗姗来迟,不依照指定时间到校,学校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你孩子看其他同学姗姗来迟,心里有什么感受呢?人生本来就没有秩序可言,不可能事事仰赖别人,或者要求共同经验一帆风顺!不妨趁机提醒孩子,很多规矩是为了体贴别人,让大家互利共存。

2.不守规矩对全家人有什么影响?对你们的关系有什么影响?

跟小孩说清楚,你每次逼他做不想做的事情,你内心有什么感受,这会在你们之间制造多少压力和紧张。你不妨问问看孩子,每次你碎碎念,要求他做这个做那个,他内心有什么感受。你可以坦白告诉他,当你为了他好,要求他去做某些事,如果他可以表达尊重,你的感觉会好很多,但是别忘了,你的要求必须合情合理,而非过度控制,我们对于孩子的行为要保留弹性(例如别让孩子觉得,每次都是在顺应你的需求或期待)。

3. 讨论不守规矩的后果。

我们再来探讨迟到的例子。你不妨问一问孩子,如果他延迟到校,会有什么事情发生,他会有什么感受。跟孩子说清楚讲明白,迟到是他自己做的选择,如果他选择迟到,就必须接受迟到的后果。

行为管理、纪律和后果

如果你的孩子还小,不明白这些概念,请尽量发挥耐心和毅力。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难免需要连哄带骗,甚至要出动奖励贴纸等正增强(positive reinforcement)妙招,可是等到孩子大了,明白不听话的后果,你就要展现严厉的爱,一方面富有同情心,另一方面舍得让孩子承受不守规矩的后果。

比方,孩子不听话,没有在预定的时间出门,你也试过正增强的方法,现在只剩下两条路可以走:第一条路是逼孩子就范,但是这么做没有爱,也缺乏尊重,第二条路是让孩子知道迟到的后果。跟孩子说清楚,这就是他要承担的责任,他选择不听话,晚一点出门,现在要承担这个选择的后果。不过,你要注意语调,千万别语带威胁,毕竟我们不是要处罚孩子。你记得要保持慈悲,但态度坚定,自然会坦然面对一切,痛苦看着孩子(和你)受到评价和惩罚。

有时候孩子会持续再犯,你更要保持上述的慈悲心,但可能要跟孩子约法三章,如果再犯的话要付出代价,例如剥夺他们喜欢做的事或特权。我并不提倡这种方法,但我在小小孩身上试过几次,成效确实不错。

有一些研究显示,每个人都有负向认知偏误(negativity bias),因此惩罚(例如失去)比奖赏(例如获得)更能够加速学习,怪不得要以剥夺孩子东西作为惩罚,让孩子内化新的行为规范。一开始,你先信任孩子,一起达成协议,但如果孩子老是做不到,你大可跟孩子说,你的信任正逐渐丧失,当双方的关系缺乏足够的信任,你便无法让他们自由的做某些事或享受某些特权。找孩子一起讨论该如何补救,并且在过程中全力给予支持。

如果你选择这种教养方式,请试着把后果和情境连结。如果孩子对朋友的态度不佳,你要跟孩子说清楚,现在你不相信他会善待别人,所以这礼拜的玩耍日暂时取消。再不然,你可以拿他们珍惜或喜欢的事物作为惩罚,让孩子明白人生就是要靠自己争取特殊待遇,以及做错选择就要付出代价。惩罚务必合情合理,让孩子觉得公平,如果可以的话,先跟孩子说清楚讲明白,让他们清楚不守规矩的后果。

惩罚孩子或者让孩子承担后果,必须拿捏好分寸

你的惩罚不可抽离爱、认可和温情,否则会引发深层的焦虑或压力。你无须用威吓来换取孩子的尊重,当然也没必要姑息孩子。如果孩子大哭,这表示你惩罚过度,方法可能要软化。如果孩子挑衅你,跟你唱反调,无法直视你,这表示你的说话语调和内容都要调整。你可以语气温柔,但是坚定和权威,你跟孩子必须事先讲好不守规矩的惩罚。为了做得到位,你必须忍受孩子接受惩罚的任何情绪。

我经常跟孩子说,我明白他们被剥夺的感受,我也很遗憾最后会走到这一步。我跟孩子讲明了,我不喜欢惩罚人,但是这关乎信任。他们必须向我证明,让我相信他们会听话。

我知道你可能试过类似的建议,但孩子隔天、下周或下个月还是再犯了,让你心灰意冷。这不表示你的方法无效,而是孩子的脑部发育不全。除非孩子的神经发育异常,或者有潜在的问题导致他难以集中注意力、控制冲动、发挥同理心或自我调节,否则只要给孩子足够的时间,父母暂时保持冷静,方法终会奏效,这绝对值得你耐心等待。

如果你跟孩子之间有深厚的关系和温情,这种规训技巧不仅会更有效,还不会产生副作用,也不会伤害孩子的自我意识,以及你跟孩子的亲子关系。

─ ─摘自:《不再焦虑的深层教养:教养从心连心开始…》大树林出版社提供@

视讯提供: 大树林出版社

责任编辑:黎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