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点教室日记:4

另ㄧ种补救教学

曾威凯
font print 人气: 1
【字号】    
   标签: tags: ,

这应该是阿俊生平第ㄧ次,当一位“称职”的老师。阿俊会怎么给自己打分数呢?不是教学方法上的,而是心情上、体验上的。

最近,支点教室“发展”出一种新的补救教学形式。新来的补救教学义工,既没上过培训课程,也不用参加督导进修,可是,我却能很放心地让他做。

午后,三个一年级的孩子围坐在ㄧ起写作业,但因为他们的功课不错,是没有参加过补救教学的孩子。天地良心,不是我要求他们这么做的,他们是一个“拉”一个地坐好,才开始写今天的作业。而今天负责进行教学的,是一直都有参加补救教学的二年级孩子—-阿俊,那个原来发起飙来会乱丢东西,拉也拉不住的孩子。

“请问妈妈买了13瓶果汁,被弟弟喝了5瓶,还剩下几苹果汁?”四个孩子齐声地念完数学题。接下来的画面堪称“经典”。

当三个一年级的孩子正皱起眉头时,同时望向阿俊,只见他伸出双手,然后一指一指地扳下,嘴里念着没人听得懂的“咒语”,然后满怀自信地说:“答案是8瓶。”其他三个孩子兴奋地立即写下答案。

当然,这不是最快的方法,开始有孩子拿出计算机来。我们的义工小老师阿俊见状不对,赶紧说道:“不要用计算机啦,我们可以靠手算啊!”说真的,话语听起来一点都没有“命令”的味道,反倒是能照顾到了其他孩子的困难。就这样,四个人讨论著双手可以怎么帮忙写数学功课。

当然,有些心急的孩子还是想伸手去拿计算机,眼尖的阿俊小老师也察觉了。孩子赶紧自清说:“上帝发誓,我没有要拿计算机算。”这时也只有每个礼拜天会见到的老先生,能帮忙作证了。

好景不常,开始有孩子出现不耐、烦躁的状况。终于,有一个孩子离开位置,走向支点教室另一个角落,玩起布偶来。坐在一旁的我,可真是难熬啊!我该开口吗?还是再等一等?真不晓得事情会有什么演变。

这时心想,阿俊最能体会那个时候“挣扎”与“矛盾”的心情了,毕竟,他也算是“过来人”。他大概也会想起,以前补救教学义工老师是怎么帮助他的。阿俊慢慢走过去,轻声说:“我们先去把功课写完,等一下再过来玩。”嘴里也许说不出那个体谅,但他的手轻搭在那个孩子的肩上。他知道,这个动作是有“魔法”的。

后来,在国语习作的功课上,阿俊也带其他孩子念着注音,帮忙想生字造词。我唯一能做的事,就是在一旁隐忍,克制我想插嘴插手的冲动,直到他们完成了作业。

这应该是阿俊生平第ㄧ次,当一位“称职”的老师。阿俊会怎么给自己打分数呢?不是教学方法上的,而是心情上、体验上的。靠着扳双手能够帮忙其他孩子的阿俊,在满怀欣喜的同时,也开启了无限的发展可能!(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很多妈妈问我,现在孩子精得很,挑战叛逆的语言一堆,连很小的孩子都会挑战权威,好难教!情绪就像一颗球,孩子丢出来,当爸妈的应该要适时转化这些脾气,千万不要用情绪硬碰硬,不然过一阵子你就会在孩子身上发现自己的影子。
  • 编者按:情感忽视会演变成情感虐待,但忽视与虐待之间的关系如何界定?父母与孩子之间亲子关系是人生中的一门重要课题,这一篇章,让我们与《欠缺母爱的孩子,你的伤好了吗?》 一书的作者来探讨,如何在过与不及的情感中,取得应有的平衡。
  • 上2篇介绍了性别认同教育引起的争论和家长们的不安,那麽如何才能保护孩子接受健康的教育?儿童心理学专家陈彦玲博士给出了一些建议。
  • 上篇我们讲了2个故事,2个孩子的父亲都因为“安全学校联盟计划”中所谓的“性别认同”而将孩子带回家自己教育。那麽“性别认同”是什么?专家又是如何解读的呢?
  • 澳洲新州教育部编入公立学校学龄前教育课程(Preschool Education)的无偏见教育(anti-bias education),正在对幼教教师灌输性取向和性别认同的观念。而当幼儿园对儿童灌输这些观念时,却不需要得到家长的许可,孩子的父母甚至完全不知情。
  • 关系攻击,是通过解除友谊、排挤和其它形式的社交排斥进行的威胁。父母们常常惊讶地发现,关系攻击可能会出现在三岁孩子的身上。对于这么小的孩子来说,被朋友推开的经历可能完全令人费解,并在日托或幼儿园引发焦虑。
  • 这个故事是为了帮助一群8岁孩子,希望他们能再度相信这个世界的奇迹和美丽—在听到这个故事之前,他们很难摆脱在网路上看到、令人不安的恐怖图像。图像加上难以摆脱的深刻感受,让孩子们吓得睡不着—他们尖叫、流泪,也恐惧独处。
  • 这是忍受多年悲伤和失去后,得以成长的故事。故事历程和隐喻,对许多艰难情况和不同的年龄层来说,都有所帮助。
  • 《筑巢的鸟儿》 适合年龄:儿童。 应对状况:被迫离开家园。
  • 这是适合大孩子、青少年和成人的故事,目的是为了在2011年日本沿岸遭受海啸袭击后,为人们带来希望并协助加强复原能力。这篇故事也收录在东京书籍株式会社出版的《儿童心灵成长故事》中。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