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的迷思

徐诗婷
font print 人气: 155
【字号】    
   标签: tags:

台湾的教育和文化,随着教育政策松绑,越来越朝向多元发展,近来九年一贯教育〈国中小课程整合〉、私人兴学增加〈实验性课程理念〉、综合高中〈兼具高中职功能〉等多元的教学型态,可见教化育人的使命感一直存在台湾的价值核心。但是台湾的教育格局是什么?是长远考量还是短视近利?成功或失败?本文拟从表面现象看现今教育问题的症结。

台湾的教育改革发展十余年头,当初的四大诉求之一“广设高中大学”,十年后,大学院校从1984年的58所,到2003年达到143所,十年来增加了85所,台湾大学生录取率近九成,却又出现大学生素质降低的疑虑,然而随着少子化来临,又担心大学太多,开始另一波“大学退场”的讨论。

可知教育改之又改,一个问题解决了又出现另一个问题,还有人感叹怎么越改越乱了。其实问题很简单,教育跟每个人息息相关,每个人都是从学生开始做起,所以每个人对台湾的教育都有一份责任,最务实的做法就是从“尽自己的本分”开始。

把教育比喻成一个生态圈,说得小一点,单从学生、家长、学校、政策就是环环相扣的生命体。

教育的功能是教化人民,使人民知礼循义,达到天人和谐的境界;学校的功能是把每一个学生教成人才,将来运用所学贡献社会;家庭的功能是教养子女,使人类的下一代健康发展;而学生的工作就是好好学习,成为一个有道德、有涵养的人。

教育的目的在每一层生态上都是相同的,都是要使人成为一个好人、对社会有益的人,只是做法不同。以上的情境绝对不只是乌托梆的理想,它是教育的基本准则。

对照一下现今的情况:多数学生的生活内容是考试和补习,注重个人主义;现代双薪家庭多,和孩子相处时间少,部分家庭的功能被学校和补习班取代;学校以升学率显示办学绩效,注重智育;教育改革推陈出新,但人人不满意。

其实现代的教育生态里,最重要的道德和人格的养成已经被层层忽略了,如果一个学生在进入社会前,只有知识、没有一些判断善恶的能力或道德感,那么就会因为判断的偏差,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社会问题,致使教育针对社会问题再设计新理论、新课程,但还会出现更多更复杂的问题,最后人都不知道怎么解决了。

如果以更大的生态系统来看,社会上的每一份子都对教育系统起作用,因为现今的资讯流通量太惊人了,尤其台湾的媒体之多,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事件,几小时内就可以透过新闻报导、网路、广播散布,尤其最近的弊案和犯罪,媒体天天连续剧式的新闻轰炸,或多或少也会对每个人产生影响。长期处于媒体大染缸中,人要想办法自净。

日本科学家江本盛博士的水结晶实验,证明人类发出的意念让水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晶状态,接受良善讯息的水形成雪花般的结晶,接受负面讯息的水结晶甚至支离破碎。台湾的小学生用米饭、馒头、绿豆、水果作实验,同样得到印证。

台湾的教育有没有希望?我认为台湾的教育充满生命力,但是,要把被忽略很久的道德意识先复兴起来,不论何种年龄层的人,想一想自己在教育生态中扮演的角色,扎扎实实打下教育的道德基础,这是一个长远的耕耘,但是他的收获会为台湾的教育生态带来一连串本质上的变化。@*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我建议教育部每年都举办一次全国性的会考,考试题目务求简单,其目的只是看看全国各级学校的各个年级学生中,有多少人根本没有达到最低标准。
  • 到目前为止,政府还没有勇气公布学力测验结果的城乡差距。我常常看到政府派人到欧美去考察教育,他们为什么不派人去看看乡下孩子的程度呢?
  • 我们需要好的戏剧方面的学者,精通希腊悲剧,莎士比亚和我国的各种戏剧,但我们也需要好的电影技术人员,精通各种拍摄电影的技巧。所以我们需要好的大学,更需要好的技术学院。
  • 我们也应该教育我们的下一代,他们踏入社会以后,根本不可能过高消费生活的,大学毕业生每一个月能赚多少钱呢?一开始三万元就差不多了,不吃不喝,一年的收入还不够买一辆汽车。
  • 我们希望大家知道,大学学位一定要经过一番奋斗,才能得到,否则这种学位就没有意义了。
  • 我们曾经以脚踏实地的态度建设了国家,现在又面临考验,我们希望在科技和教育上有更好的表现,更应该勇敢地面对现实,打好基础,才能有进步。打好基础的工作不光鲜耀眼,但是如果全国上下,都肯从事这种不耀眼的工作,我们的科技一定会有很大的进步。
  • 也许我们应该在公民教育中,将这种有关人权保障的观念讲清楚。如果整个社会都期盼警方办案要讲证据,一案两破的事情就不会发生了。
  • 教育部这种做法,非常正确,他没有下令禁止了事,而是彻底地解决了学校废料的出路问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