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学习策略〈7〉:文化内涵的学习

孟宪德
font print 人气: 25
【字号】    
   标签: tags:

中华文化产生汉字,汉字也在传递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涵,汉字和文化内涵互相涵射,其实只是微观讯息和巨观讯息的差别而已。汉字不是英语般的表音文字,先将文字转换成语音在语音上寻求社会共识的意义而是在字形、字音、字义上都和文化互相涵射。

就汉字来说神话文学、图画、美术、音乐、建筑、生活文化内容都体现了相同的内涵。例如“德”字是由ㄔ、十、目、一、心所构成也就是十方世界的眼睛都在看一个人的心和行为(ㄔ代表人小心走的意义)。在词上讲道德、公德、守德、品德。在句子上就有“做人要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等句子。在文章上就有“上天有眼”“善有善报”的各种故事。

儒家讲“不欺暗室”,章回小说、说书、戏剧在传达这种观点。寺庙中各种守德、善有善报、二十四孝的壁画等也都在传达这种道德观点。也就是说文字不仅是文字,他牵动着这个民族文化的方方面面其中包括神话文学、艺术、图画、美术、音乐、建筑、生活方式及背后的文化内涵。

除了德字外其他一些字也和文化互相涵射。中国人讲凡是忍耐不动心,所以忍字是刀“刃”加“心”都不动心;文化上要人善良说好话所以竞相“羊”“口”言(羊代表善,口即言)为善;中国人讲修身,自己做对的事,所以“义”字是“我”“羊”;“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对自己检查要仔细,所以反省的“省”字为“目”“少”(少即小即仔细);爱好和平所以“武”字是“止”“戈”为武;讲信用所以“人”“言”为信;“无欲则刚”所以心中“欠”的欲望不可以如山“谷”一般,所以“欠”、“谷”为欲。

文字是文化的一部分,文字也内涵文化,文化文字只是巨观讯息和微观讯息的差别而已。学习汉字就是学习文化内涵,正体汉字的学习也才能体会真正的中华文化内涵。@*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在中文字教学过程中会发现一个现象,那就是生字学得愈好的学生,学习生字时往往能正确无误的写出字形,而且俱有多样化的学习生字策略,会在一个学习策略不太适合学习时会立即转换另一种策略进行学习,而学习不佳的学生往往缺乏多样化的学习策略导至他们常常写出错别字。
  • 当学生写出错别字时,我们的订正策略常常是写出一个正确的字,然后再请他练习数遍。希望他能够纠正错误重新写出正确无误的字,然而这种策略真能纠正一切错误吗?
  • 常常发现学生将帮助写成帮住、栅栏写成栅“拦”,这些都是学生因为不了解词的意义所以写出别字,所以掌握词的意义进而掌握字义 就能写出正确的字了。
  • 我们在看到一个陌生的事物往往会用熟悉的事物去诠释,例如:当看到水中在一种生物很像甲字就有人用甲鱼来称呼鳖。这种诠释方式就是把新事物用旧经验去比较、类比来了解新事物,也把新事物融合成自己的经验范畴,也成了自己熟悉的一部分。

  • 在学习中文字时有一些学生常常写错别字却没有自己订正自己错别的策略,所以中文字的学习常需要教师提供策略而学生学习却相当被动,然而唐自杰(1965)发现学生主动分析与练习纠正错别字效果较好,也就是学生必须主动的去对自己学习中文字的状况提出修正策略。
  • 中文字是一种表义文字, 文字本身不因当代的语言变化而有所改变,所以数千年前老子的道德经现在的人们仍然可以传颂不已,然而莎士比亚的原本如不经翻译,现在的英国人只能望古英文兴叹了。学习中文字本身字义和字在文中的意义就更加重要。
  • 宋代的司马光,喜欢读书,用硬圆木做枕头,以警醒自己,避免熟睡。汉代的董仲舒,放下帷幕讲学,三年之间不曾朝外看庭园一眼。
  • 金协中彩绘《三国演义》第七十九回插图,兄逼弟曹植赋诗。(公有领域)
    曹植才思敏捷,出口成章。南朝宋谢灵运曾说:“魏晋以来,天下之才有一石,曹子建(曹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其他人共分一斗。”这也是日后“才高八斗”这个成语的由来。
  • 星象家认为,当天空中的王良四星排列成行,而策星位置在王良星之前时,表示将会车骑遍野,天下大乱。商朝时的傅说因为辅助武丁有功,得道升天,成为天上的星宿,骑乘在箕宿和尾宿之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