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四篇:

孔孟之道判釋(53)

孔孟高深的人生學問
黃鶴昇
font print 人氣: 27
【字號】    
   標籤: tags:

中國人尊稱孔子為聖人,孟子為亞聖。古人說:「天不生仲尼,漫漫長如夜」。這就是說,如果中國不誕生一個孔夫子,我們仍然生活在野蠻黑暗的時代,永遠見不到光明。此等評價,就等於說,假如中國不出現孔夫子,中國就不成為中國,中國就不是四大文明的中國了。孔夫子是何等的偉大啊!聽說現在的執政當局,也很尊崇孔孟,在海外辦了很多孔子學院來宣揚儒家的學說。孔孟被中國人奉為至聖先師,不是說他們創造一套道德倫理就了得的,在這裡我想說說他們高深的人生智慧。

何謂「孔孟之道」?孔孟是何方神聖,或說有何等能耐,他們所說的道理竟讓中國人這樣代代相傳,尊為至聖先師崇拜他們上千年?歷代很多儒者,將其視為安邦、治國、救民之道。歷代的統治者為了鞏固政權,亦將孔子的學說提昇到宗教的地位,稱之為「孔教」或說「儒教」,叫人民對孔子頂禮膜拜。實際上孔、孟是否是個說教者,專講些不吃人間煙火的大道理?不是的。他們那套高深、神妙的為人處世智能,你深加體會,也不得不讚嘆折服。

孔子有一個人生自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1按照孔子所說,他三十歲就知書識禮,立志做人了;而到四十歲就看透了這個人生世界,沒有什麼能夠困惑他了;到了五十歲,天命如何運轉他都明了了;再到了六十歲,什麼話(正反兩方面的話)都聽得進去了;而到了七十歲更是了不得,心使神往,無所不通,而且沒有逾越規矩。這樣的人生,簡直是神仙了。我們可以想一想:你活到三十歲,有所立了嗎?假如你活到四十歲了,你敢說你一點困惑都沒有嗎?這個世界有太多的不可知不可預測性,今天不知明天會發生什麼事情,更不用說個人前途渺茫迷惑不清了,還有人際關係的複雜等等諸多問題,讓你總是在惶惑不安的困境下度日。而孔子既能做到不惑,沒有過人的智慧是做不到的。我們不要小看「不惑、知天命」五個字。這五字大有人生學問。《中庸》一書對此有解釋:「質諸鬼神而無疑,知天也;百世以俟聖人而不惑,知人也。」2這意思是說,連鬼神都難不倒他,沒有什麼可懷疑、困惑的,就是知道天命了;通悟千百年來的人類歷史和人性,就是知人了。「故君子之道,本諸身,徵諸庶民,考諸三王而不繆,建諸天地而不悖。」3這就是說,知己知彼,上至天文地理,下至九流三教,無所不知,無所不曉,夏、商、周三個朝代(幾千年的歷史,百世歷史)了然於胸,所做一切與天地神明並行不悖,暢達無阻。可見孔子的人生學問是多麼的高深。不僅要有高深的學識,而且有要有很高的悟性。(待續)@

1《論語》,藍天出版社,2006年8月第一版,20頁。
2、3《大學、中庸》,華語教學出版社,1966年第一版,91頁。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shown)孔子是以「仁」來貫徹其整個道德形而上學的。其他義、禮、智、信等都是圍繞這個「仁」而闡述。後儒如此排列,好像孔子的學說變成了五個命題。
  • (shown)我們要了解儒的「仁義道德論」為何要特別強調「親親殺」和「尊尊等」兩大倫理觀,就有必要了解中國的封建社會制度。
  • (shown)什麼是封建制呢?柳宗元說:「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設五等,邦群後,布履星羅,四周於天下,輪運而輻集。」
  • (shown)執政當局以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來劃分中國的歷史,說秦朝至清朝是封建社會,而把「夏、商、周」定為奴隸社會,極大地錯置了中國的歷史面貌。
  • (shown)如果說,沒有古希臘文明,就沒有現代西方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的發展,那麼也可以說,沒有中國早期的封建文明,也就沒有中國傳統文明的儒、道文化發展。
  • (shown)我們對封建社會有一定的瞭解後,對孔子的學說就有進一步的理解。原來孔子說他「郁郁乎文哉!吾從周」,其衷情的就是周朝的典禮制度,即周王朝的封建制度。
  • (shown)儒家如此強調君子的德行,這個德行是如何得到的呢?「修身」。靠自己修行來完善道德規範。
  • (shown)孔孟之道在漢朝發達過,在宋明兩朝也發達過,在清朝乾隆盛世更達到頂峰,演變到近世倒成了「吃人的禮教」了?
  • (shown)孔子的學說,是非常人性的。他的說教,不是命令式的教條,而是充滿人情味的話語。可以說,孔子是一個人類學大師,他對人類的心理學研究很有造詣,對人性的弱點研究很透徹。
  • (shown)從孔子的「知禮、知人、知天命」三大學問來看儒學,我們就看出其中間環節的一個弱項:這個「行己有恥」沒有宗教的神來保證,實在太弱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