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而復得」的故事

張文井
font print 人氣: 62
【字號】    
   標籤: tags:

大概很多人有過「失而復得」的經驗,可是,我這次比較特殊,所以寫下來,提供給讀者。

大約五十一年以前,在臺灣,我戀愛了。那第一次,存著追求的愛心去見當時的「林小姐」現在的「張太太」,是在臺北民生路天主堂。當時的她,篤信天主教,現在的她,還是每週日去美國佛州塔城(TALLAHASSEE, FLORIDA)的ST.THOMAS MORE天主堂望彌撒。我們的三個孩子,從小到大,也都是虔誠的天主教徒,都是受她的影響。

我自己從認識她開始,因為有「死後跟她在天堂見面」的意願,到現在,五十多年了,都一直「信」天主教。但是並不深入,只不過每週日去教堂望彌撒罷了。

去年七月中旬,有一天,我忽然感到像一艘漂在大海裏的小舟,天已暗,四周沒人,我怕死了,我需要有一個「依靠」。我想到天主,我馬上禱告,祈求天主保佑我,保佑我的老伴,保佑我的三個孩子,保佑我的兩個內孫,保佑我的兩個外孫。也保佑我的摯友張日增,劉惠方,跟張鎮海的在天之靈,更保佑我那英年早逝的亁兒子,劉亞群。

禱告完,我馬上給教堂打電話,問第二天早上幾點有彌撒。答案是:「早上7點。」

第二天,我一大早六點起床,六點半開車到了教堂。如果是星期天,教堂裏必然坐滿了教友。當時,七點不到,教友不多。

我在第二排選了一個坐位。七點正彌撒開始,七點半完畢。出了教堂,我渾身舒暢,決定每天去。這樣每個禮拜,星一到星五,早上望七點的彌撒,直到今天,我從未缺席。望這台彌撒的時候,我常常看到有的教友,手裏拿一本小冊子,似乎是跟著神父做彌撒的程式。

有一天,彌撒完了,我就問後排的一位先生,那是一本甚麼東西。

他笑瞇瞇得指給我看封面。書名是:MAGNIFICAT. 他給我翻了幾頁,是每天的彌撒程式,還有經文。他很熱心地對我說:「我明天想辦法給你找一夲。」

第二天,一見面,他就給了我一夲,並且說:「我已經代你向書店訂閱了一夲,算是我送你的小禮,下禮拜就可以收到。我給你訂了一年,你收到以後,再把這本還我。」說完握了手,說了再見。

這位仁兄大名是PETER COWDREY. (我把他譯成柯彼德)。

柯彼德對我特別友善,有一天坐在教堂,他問我會不會唸「玫瑰經」。

我說我想學,可是,多年前我老伴送我的「唸珠」已經找不到了,那串唸珠是淺褐色的,很可愛。一定在我家的哪個抽屜裏面,有空該找一找。太久了,恐怕十多年了。

過了兩天,他居然送了我一串,他說是他去羅馬的時候,教宗為他「聖」過的,是深褐色,我當然非常喜歡。自那以後,我天天唸玫瑰經,把那深褐色的唸珠帶在身邊,有時還帶在車上。至於老伴給的淺褐色唸珠,我當然忘得一亁二凈。

我不是個迷信的人,到現在,我還想不通:說來真奇怪,有一天,我回到家,一開車門,老伴給我的淺褐色唸珠居然躺在車門下面的草地上!難道是天主幫我找到了!@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考古學家從打劫者手裡找回了一個古代瑪雅祭壇。他們說,這件藝術品描繪了世界最偉大文明之一的瑪雅文化末期的情況。考古學家在當地居民協助下找回這個祭壇。 *瑪雅祭壇記載末期文化* 這個祭壇在公元七百九十六年、也就是瑪雅文化快要結束時設立於坎古恩大城,也就是今天的危地馬拉。
  • 五年前,在瑞典國家博物館遭竊的三幅名畫,16日已在丹麥失而復得。
  • 美學中講,完滿無缺,方圓對稱是一種美,而缺憾心傷,凋花殘月是又一種美。叫做缺憾之美、悲劇的美。遊歷今日的圓明園,從中應該,和能夠體味的,也許就是這種缺憾之美吧,因為歷史的原因,留下的只有這些了。
  • 早晨8點,校車准時停在鄰居家門口。看著孩子背著癟癟的書包,和小朋友們有說有笑的蹦跳著上了車,心中不由十分感慨。
  • 好心有好報,有很多種形式,這個真實故事裡的老翁丟了10萬元,又失而復得,和18年前的一件好心的往事…
  • 幾年前,岳父母(林南敏,李玉華)在世,每逢過年、過節、過壽或喜慶日子,都會跟老伴,林芸,飛去加州洛山磯,為二老略盡孝意。
  • 居美國近四十年,有的時候,難免嘴裡夾帶英文。尤其跟洋人打交道,那當然非英文不可。最近,車子忽然發不動,我被迫停在交通燈前面。
  • 「聯邦快遞」是一家私人公司,專為顧客想做郵遞服務。親戚說,他寄得是「第二天到達」。要我在4月26日早上在家等,11點以前,應該收到。這家公司很可靠,信譽卓著,我曾用過,所以那天一直在家等。
  • 當然主要還是受家父家母教誨──凡事要「誠」,因為「誠則靈」。後來,很多年過去了,其間,我親身體驗到有很多事件真的是「誠則靈」。
  • 可是我這兒講的「杯中物」不是文人雅士喝的,也非喜慶宴會用的酒。我講的「杯中物」是一隻「蚊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