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品茗有道 虛靜之美(外四首)

作者:靜心
font print 人氣: 213
【字號】    
   標籤: tags:

品茗有道 虛靜之美--淺論茶之道

中華文化天上來 茶道文化居其中
茶道文化內涵豐 茶為載體使命承
茶可行道茶雅志 茶道六事悟真境
茶道修習神技運 修習茶心論茶經
茶道之苦品人生 以苦為樂順天行
苦後回甘降心火 淡泊儉德遵宇性
和靜怡真茶道循 滌除玄鑑心清明
虛靜之美茶道中 心靈虛靜寂無聲
茶色茶香茶之味 品茗審美修性靈
茶道平凡玄機蘊 平凡之中真境藏
心無羈物觀茶道 通徹天機玄妙境
修煉心性茶道涵 心性提升知天命
茶道乃是神傳來 順天論道功法成

註:茶禮、茶規、茶法、茶技、茶藝、茶心這六事構成,稱作茶道六事 。

天育清香 清明之境-- 詠茶與文人

文人雅士愛佳茗 題詠詩賦佳篇多
華而不艷靈性蘊 茶湯香醇盪心濁
品茶論詩塵囂遠 茶如詩心舞清波
飲茶文化天上來 天育清香洗沉痾
佳人似茶東坡詩 芳華絕代自天國
不染纖塵冰姿容 歷經風雲千載過
應物讚茶蘊靈性 高雅潔性濁念破
誠齋愛茶詩文奉 嗜茶一生心清澈
風骨氣質茶樣明 茶之澂明引墨客
以茶助學有易安 品茗論經俱特色
古今茶事風韻添 茶道詩文軼聞説

註:應物指韋應物,楊萬里世稱誠齋先生,易安指李清照。

四合其美 醇香四溢--淺談唐代茶藝

茶為國飲史久長 茶藝盛行始大唐
陸羽開創煮茶法 文化形成新風尚
清明茶宴唐宮崇 茶藝盛行茶器豐
煮茶講究茶技藝 四合其美清趣濃
烤茶在先製餅茶 碾茶適度香味正
茶湯清明香馥鬱 不生苦澀味醇香
茶水鹽火相配合 清心品茗樂融融
茶藝神技天上來 品茶有道濁塵清
雪芽姿清仙山採 纖塵不染俱靈性

註:「四合其美」指茶、水、火、器完美配合 。

馥香勝梅 千載聞名--詠陽羨茶

宜興產茶東漢末 名馳江南貢茶奉
陽羨貢茶中唐始 湯清芳郁帝王崇
歷代名士盛贊其 墨客雅士留題詠
芳香冠世推上品 淡黃不綠香韻濃
春茶多採穀雨前 雪芽細嫩製作精
纖細挺秀色澤潤 銀毫顯露幽雅清
滋味濃厚湯清澂 葉底幼嫩色味豐
紫砂沖泡不走味 清心品茗妙無窮
千載聞名香馥鬱 靈性神賜同化中

註:陽羨茶是中唐以來的貢茶,深受帝王喜歡,它以湯清、芳香、味醇的特點而譽滿天下。宜興陽羨茶歷來與杭州龍井茶、蘇州碧螺春齊名,被列為貢品。宜興歷史悠久,古稱荊溪、荊邑,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置陽羨縣。中唐以來一直是皇家的貢茶產地,發端於宋、興盛於明的紫砂陶更是舉世聞名。

造化乾坤 茶人合一--淺論茶道中之天地人

天神傳來茶道豐 飲茶文化博大深
三才融通順天理 茶乃神賜通乾坤
神造萬物成天地 清心方能佳茗品
提升性靈心怡然 茶人合一五行順
採擷天地之靈氣 品茶論道茶甘醇
原生茶種源自天 茶葉採摘觀時辰
天神恩賜玄妙物 人敬天地感謝神

註:三才是指天地人。 @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據《農業考古》介紹,中國人在散茶沖泡之前,一般都是煮茶吃。許多人曾依據《茶經》等文獻中的記載復原以陸羽煮茶法為代表的唐代茶藝,但大多是以文學家的想象展開的定性研究,主要體現表演價值。茶葉專家首次對唐代餅茶和陸羽的煮茶法進行了科學的量化研究和成功實踐,這在茶文化史上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 宜興,瀕臨太湖,層巒疊嶂,風光綺麗,更兼有「善卷」、「張公」、「靈谷」三洞之勝,吸引著無數海內外遊客。不少慕名而來的旅遊者,在飽覽了宜興的湖光山色、洞天奇景之後,都忘不了沏上一杯「陽羨茶」來品嚐一番。泡出來的茶湯清色濃,味香而甜,堪稱茶中佳品。
  • (shown)楊萬里品茶、愛茶,也欣賞茶的清澈澄明的品性,而作為人之道。
  • 「茶」雖被排在人們日常生活必需品的最後一位,但卻由於中國人「飯後一碗茶」的習慣由來已久,而使它有著更為深遠的歷史和文化內涵。茶道文化體現了東方傳統文化精神的特點,是「茶」與「道」的結合。
  • 品茶三十年,我體認到,無論古代高度茶文明或現代蓬勃的茶文化、乃至未來的走向,永遠貫穿、環繞著「天、地、人」三才的大學問,三才是闡揚、檢驗並融合茶事的重要尺標。
  • 陽羨茶是中唐以來的貢茶,深受帝王喜歡,它以湯清、芳香、味醇的特點而譽滿天下。中唐著名詩人盧仝在一首與茶聖陸羽《茶經》齊名的茶詩中寫道:「天子須嚐陽羨茶,百草不敢先開花。」可見陽羨茶之分量和魅力。宜興陽羨茶歷來與杭州龍井茶、蘇州碧螺春齊名,被列為貢品。
  • (shown)飲茶習慣在唐代宮廷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一環,甚至是皇室和後宮嬪妃時髦重要的休閒活動。法門寺地宮珍藏的唐代宮廷金銀器中,有一套十六件幾近完整無損的金銀茶具,反映了多彩的中國宮廷茶文化。
  • 中華文化天上來 漢字神傳蘊玄機 交流思想傳資訊 特殊工具使命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