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馬克思(7)

虛榮的馬克思--鮮為人知的馬克思之三
真言
font print 人氣: 13
【字號】    
   標籤: tags: ,

偉大的東西是光輝的,光輝則引起虛榮心,而虛榮心容易給人以鼓舞或者我們覺得是鼓舞的東西—-——馬克思

由於傳記資料的缺乏,我們對馬克思的童年知之甚少。但有一點可以肯定,至少從中學時代起,馬克思就是一個虛榮的人。只不過他的虛榮與財富和地位無關,而體現為對個人名聲的看重和追求罷了。


1835年夏天,馬克思即將從家鄉的特利爾中學畢業,按照學校畢業考試的要求他寫了三篇作文,它們是被保存下來的馬克思最早的手寫材料之一。在這三篇作文中,被後人談論最多的是《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馬克思的崇拜者們尤其熱衷於引用其中的內容來證明馬克思從青年時代起就樹立了「為人類的幸福而獻身的偉大理想」,表現出了「為人類服務的崇高精神」。但如果我們仔細研讀、體會和琢磨這篇作文,不難發現深藏在獻身人類幸福這一「偉大理想」背後的,其實是馬克思對於個人道德名聲的嚮往和追求,它充分體現了馬克思與眾不同的虛榮心。

《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的核心思想,也是被人們經常引用的段落是它的結尾:「在選擇職業時,我們應該遵循的主要指針是人類的幸福和我們自身的完美。不應認為,這兩種利益是敵對的,互相衝突的,一種利益必須消滅另一種的。人類的天性本身就是這樣的:人們只有為同時代人的完美、為他們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過得完美。

如果一個人只為自己勞動,他也許能夠成為著名的學者、大哲人、卓越詩人,然而他永遠不能成為完美無疵的偉大人物。

歷史承認那些為共同目標勞動因而自己變得高尚的人是偉大人物;經驗讚美那些為大多數人帶來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宗教本身也教誨我們,人人敬仰的理想人物,就曾為人類犧牲了自己——有誰敢否定這類教誨呢?

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福利而勞動的職業,那麼,重擔就不能把我們壓倒,因為這是為大家而獻身;那時我們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憐的、有限的、自私的樂趣,我們的幸福將屬於千百萬人,我們的事業將默默地、但是永恆發揮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對我們的骨灰,高尚的人們將灑下熱淚。」(1)

在此,馬克思明確提出了人們在選擇職業時「應該遵循的主要指針」,其實也就是兩條基本原則,一是「人類的幸福」,二是「我們自身的完美」。馬克思的崇拜者們之所以認定他從青年時代起就樹立了「為人類的幸福而獻身的偉大理想」,表現出了「為人類服務的崇高精神」,其主要依據也正在於此。

那麼,何謂「人類的幸福」和「我們自身的完美」呢?從文中的內容來看,前者系指「大多數人」的「幸福」,「同時代人的完美」。而後者則是指與財富和地位無關的個人精神上的完美,換言之,也就是成為一個「完美無疵的偉大人物」,一個任何「重擔」都壓不倒的人,一個「最幸福的人」,一個「人人敬仰的理想人物」,一個死後其「事業將默默地、但是永恆發揮作用地存在下去」,面對他們的骨灰,「高尚的人們將灑下熱淚」的人。顯然,這樣的人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偉人、完人和聖人。

如果說在有人看來,「人類的幸福」與「我們自身的完美」是互相排斥的,那麼馬克思則明確反對將它們對立起來,強調「不應認為,這兩種利益是敵對的,互相衝突的,一種利益必須消滅另一種的。」在他看來,它們兩者是完全一致的,而決定這種一致的根據就在於,只有為「人類福利而勞動」的人才能成為自身完美的人;反之,如果不是這樣,一個人僅僅只是為自己勞動,他也許能夠成為一個傑出的人,比如「著名的學者、大哲人、卓越詩人」,但卻絕不可能成為一個「完美無疵的偉大人物」。

在馬克思看來,「人類的幸福」與「我們自身的完美」的這種一致性還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得到更具體的驗證:首先,過去的歷史已經證明為人類福利而勞動的人是「偉大人物」;其次,當下的經驗讚美這樣的人是「最幸福的人」;最後,宗教也一向教誨人們為人類犧牲自己的人是「人人敬仰的理想人物」。

不僅如此,馬克思還進一步具體分析了為人類福利而勞動將使人怎樣變得完美。其一,它將使人擁有無法被任何重擔壓倒的堅強意志;其二,它將使個人的幸福與千千萬萬人的幸福相連,變為大家的幸福;其三,它還將使人流芳百世,永遠為後人所敬仰。(待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雖說是馬克思與恩格斯共同創立了共產主義思想,但在其中起主導作用的則公認是馬克思。
  • 這件事足以表明,馬克思對待兒女並不像他的崇拜者們描繪得那麼開明,也有專制的一面,在這一點上他的控制欲也是顯而易見的。
  • 在馬克思身上,這一點也得到了印證——面對著比自己強大得多的社會秩序,他被壓制的控制欲同樣也轉化成了反抗和破壞這種現存秩序的強烈衝動。
  • 如果說自信是優點,那麼自負便有點過了,自大則不靠譜了,自大狂就可怕了,而一旦自大狂到了以救世主自居的份上,那簡直就是瘋狂了。馬克思便是這樣一個瘋子。
  • 馬克思不但視自己為「奸詐的世界」的對立面,光明、真理和未來的化身,而且自以為有著「像上帝一樣」的不可抗拒的威力,能夠造出「擊世的霹靂」,讓「奸詐的世界」這個「龐然大物」在自己的挑戰下轟然倒地
  • 馬克思始終堅持,理論的發展應該先於行動,在發動革命之前,必須有某種理論去說明世界應該是什麼樣子,以此作為所謂革命的依據。一個人如果不能為自己的行動找到某種合法化的基礎,他就不能領導一場革命運動。
  • 從張大夫診室的窗戶望出去,可以看到老院長當年種下的杏樹。可是張大夫簡直顧不上向窗外看,只要出診,病號滿滿的。這一天,隨著叫號,病人來到張大夫面前。張大夫見了病人大吃一驚:半月前奄奄一息的病人在兒子攙扶下站在了她面前!張大夫忍不住輕輕「啊」了一聲,問:「最近感覺怎樣?」
  • 突然一隻狼說道:「其實,狼有狼的法則,狼也有愛心,甚至會扶養人類嬰孩,當然也不會攻擊未成年女孩,何況女孩為了救羊,決定以身餵狼,這是感天動地的故事,那二隻癱下的羊,為救牧羊女也願意捨身餵狼,這些自我犧牲精神,令狼群感動!其實,狼與人類本可諧和相處的⋯⋯」
  • 劉佳聽到「為它賣命,能好嗎?」這句話,感覺自己從牢籠裡跳出來似的,大聲說:不好,當然不好,我就是被這個邪黨害苦了!從小到大聽它的話,結果怎麼樣?拚命工作,剛到中年還被一腳踢開!讓多生孩子,生了養不起了,還不是自己的孩子受罪!它哪個政策是為老百姓著想?瘟疫來了,全國封控,控制不住了又全面放開,拿民生當兒戲。
  • 茂利一邊裝菜,一邊對大車司機說:這岔路口把兩塊地分開,東邊的老地用老法子種,菜好看還好吃,我們西邊的差點誤入歧途,我就是聽了好人言,三退了,得到神保佑了。人活著啊,走什麼路,選哪邊太重要了,你選正的神就保佑你,你給壞的邪的站隊,就沒個好。遇到岔路口,可得好好想想走哪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