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詠琅琊山紫薇泉

作者:芥子
font print 人氣: 9
【字號】    
   標籤: tags:

琅琊山上豐樂亭
豐樂亭依紫薇泉
紫薇泉邊翠竹林
故事由來歐陽編

歐陽修做滁州太守時,常汲醉翁亭旁的釀泉沏茶。他平生有三大嗜好:作文、飲酒、品山泉。一天歐陽修的一位好友從江西來滁州拜訪他,還特意為他帶來「雲霧茶」。歐陽修烹茶待客,讓侍從去山上汲釀泉水。侍從捧至山汲泉的瓦罐裝了滿滿的,在半路天色大變,即刻傾盆欲下,侍從趕緊快步跑,不慎腳被絆,罐中水潑出,侍從叫苦不迭,時間上不容侍從再返回汲取。情急之下,侍從想起在山腳下有一片翠竹林,邊上有一個泉水窪子,這泉水又甜又涼怪好喝的。附近的小孩到山上打棗路過時,常喝此水。侍從趕緊汲滿瓦罐,提回府邸,二話沒敢講,交待烹茶了。

茶煮好了,端至廳上,歐陽修陪客人品茗,他喝了一口,又喝一口品味,連聲說「好」。客人也讚:「這釀泉山水泡茶的確不凡」。歐陽修說:「這不是釀泉水,但比釀泉水好上三分」。歐陽修說畢,命人喚侍從來問話,侍從心中一驚只得跪倒在地,實話實說。第二天侍從引路,歐陽修作實地訪,一泓碧澄泉水,水面不斷冒泉珠,似珍珠一般晶亮,歐陽修舀起泉水連呷幾口說:「好泉,好泉。」回府後親書「紫薇泉」三個字,命人為泉築方池,又在泉池邊建一座亭子,取名為「豐樂亭」。@*

責任編輯: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泄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与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琅琊山位於安徽東部,古稱摩陀嶺,相傳西晉時琅琊王司馬佩率兵伐吳駐蹕於此,故名「琅琊山」。琅琊山不是很高,但景色淡雅俊秀,山中溝壑幽深,林木蔥鬱,鳥語花香,且文化淵源久遠。 華夏名亭
  • 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僊(音:先)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飲滁水而甘。問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近。其上豐山聳然而特立,下則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音;蓊)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顧而樂之,於是疏泉鑿石,闢地以為亭,而與滁人往遊其間。
  • 琊山位於安徽東部,古稱摩陀嶺,相傳西晉時琅琊王司馬佩率兵伐吳駐蹕於此,故名「琅琊山」。琅琊山不是很高,但景色淡雅俊秀,山中溝壑幽深,林木蔥鬱,鳥語花香,且文化淵源久遠。
  • 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自號醉翁,六一居士,廬陵(今江西永豐)人,北宋文學家、史學家。他出身貧寒,4歲喪父。24歲考取進士,先後在地方和朝廷任職,歷任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等職。由於他直言敢諫、屢遭誣陷和貶斥,死後謚「文忠」。有《歐陽文忠公集》存世。他在文學上有較高的成就,散文尤為突出,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 琅琊山麓清淨幽 古來聖賢留遺蹤 山色淡雅蘊神奇 花草遍野溪淙淙
  • 跡混舊雜,奇器穢淋。水銹浸污,瑤琴難沉。 至德丙申,漆書可審。琴背題款,大聖遺音。
  • 落墨恣意,誇張對比。 上陽台帖,謫仙文字。
  • 燃燈長信宮,燈隨竇氏榮。 當年信陽家,崇貶轉成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