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之窗: 永遠的愧疚

鄭群
【字號】    
   標籤: tags: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6月17日訊】珊珊是我心頭的一個痛。

  現在想來,我對珊珊的第一印象就不好。那天“新生報到處”人頭攢動,珊珊甩著膀子走在前面悠哉游哉,而她年邁的父母提著大包小包跟在后頭气喘吁吁。這個小姑娘長得相當俊俏,滿臉稚气,一看就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幸福得讓人嫉妒。

  別人家的父母在安頓好子女后都陸續走了,珊珊媽卻留了下來,她在學校附近租了間房,說是要陪女儿。怕珊珊上鋪睡不慣,她讓珊珊和她睡;怕珊珊和同學相處吃虧,她對珊珊的室友大獻殷勤;軍訓時,她躲在操場邊的小樹林里,手里拿著個鋁制飯盒,待教官一吹結束號,她便殷殷地迎上去,珊珊也雀躍地奔過來,母女倆好像一千年未見似的。每每這時,珊珊顧不上洗手,抓起飯盒里的熏魚、鳳爪,忘情地大嚼。

  我對這种沒有理性的母愛毫不理解,總覺得珊珊媽溺愛孩子過分了。何況她這么做,影響了其他學生的情緒,干擾了學校的常規管理,于是我這個班主任便出面干預了。珊珊媽很是敬畏我這個大學老師,一直犯錯誤似地低著頭,嘴里囁囁嚅嚅地講著些難懂的方言,大意是珊珊可怜,她這個做母親的,實在丟不下她。

  哪有這种道理,難道你要陪她一輩子?

  听我這一反問,珊珊媽竟忘情地大哭起來,搞得我相當難堪。她一把抓住我的手,痛下決心地說,好老師,我把女儿交給您了,她不懂事,沒成人呢,您要可怜她,多照顧她,我一輩子忘不了您的大恩大德。

  第二天,珊珊媽就走了。

  珊珊果然是個很不懂事的孩子,渾身都是父母寵出來的毛病。她生活不能自理,有時竟會光著腳穿皮鞋上課,因為找不到襪子。她曠課、交男朋友、通宵地上网。我對她既痛又恨,很不客气,對她母親更是不以為然。

  一次珊珊又來請假,居然要請一星期,理由是母親病了,要回家看看。我心里嗤笑她的拙劣,竟編出這樣的理由,所以立刻拒絕了她:“你媽媽要是知道你這么做,她會病得更厲害!”珊珊賴著不走,倔強地站在我面前。我全然不顧她的懇求:“要請假也可以,除非你媽親自打電話跟我說!”

  沒有我的許可,珊珊當然沒走成。接下來的几天,每當我看見課堂上魂不守舍的珊珊,心里就會相當的得意,一种戳穿別人謊言的快感油然而生。

  三天后的一個晚上,一個陌生的電話,粗粗的、沙啞的聲音是珊珊父親的。他說:“她母親去世了,想給珊珊請三天假。”我心里一惊:“母親,誰的母親?您的,還是珊珊的?”“珊珊母親今天走了,她留下話,要我無論如何親自和老師請三天假,就三天,讓珊珊送送她……”對方已泣不成聲。

  原來珊珊媽患有嚴重的糖尿病。為了保證有足夠的錢讓女儿念完大學,她在珊珊上大學的第一天起,就停止了昂貴的治療。她在用生命來換取女儿的學業。她自知來日無多,所以在最后的日子里,惟一的希望,就是多陪陪女儿。

  最后一次珊珊請假,是因為她母親已到了彌留之際。家里人一怕珊珊受不了打擊,所以一直對她隱瞞了母親的病情。二怕影響珊珊功課,所以估摸著連辦喪事在內請一個星期的假。然而珊珊終于沒能和母親見最后一面,我想那樣摯愛珊珊的母親,該是帶著怎樣的遺憾离開人世的啊!

  人的一生,因為主觀和武斷,會犯很多錯誤,但有些事,因為無法彌補,所以不可原諒。這是我無心犯的過失,成了我心中永遠的愧疚。

  只有用真誠的情感去溝通,才是一個老師善待學生的最好方式。

  又值清明,僅以此心香一瓣,祭奠五年前去世的珊珊的母親。(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第十六屆美國總統亞伯拉罕-林肯出身于一個鞋匠家庭,而當時的美國社會非常看重門第。林肯競選總統前夕,在參議院演說時,遭到了一個參議員的羞辱。那位參議員說:"林肯先生,在你開始演講之前,我希望你記住你是一個鞋匠的儿子。"
  • 雖然讀了四十年的書,有了令人稱羨的名聲和地位,但我卻還是像處於險象環生的峻嶺之中,一身的疲憊、兩肩的重擔,卻不知將攀向何方!
  • 前些日子父親病了。毫無征兆,毫無感覺,說病就突然病了。說起來有點匪夷所思,他患的是肝硬化伴腹水。這种病是需要漫長的累積,反复的折騰,歲月的礁石才會被拍打出累累傷痕。然而他是在突然感到全身浮腫之后才進得醫院。
  • 嫉妒是一种使人沮喪的情感,天然有著貶低人類尊嚴的居心和能量。嫉妒雖然不致于被視為某項罪行而遭繩之以法,充滿忌憚的人類仍把它看得比尋常罪行更可惡、更不可赦。一個人也許會坦然承認自己的殺人罪,但對自身的嫉妒心卻常效金人緘口,至死不語。作為一項高懸的人格禁令,嫉妒對人性的羈絆、約束和震懾是如此厲害,以至人們習慣于將它視作地獄的情感,即便它從來只在人間蔓延。此外,不管人們如何地標榜高尚,推崇仁恕,張揚瀟洒,嫉妒總像討厭的痔瘡一樣,有著普遍性。我們固然可以借助道德上的修煉對嫉妒加以抑制、引導或升華,但說到杜絕,則和大荒山無稽崖一般渺茫。在試制過原子彈的荒島上依舊有生生不息的鼠輩出沒,同樣,在一顆公認高尚的心靈里,依然有頑劣的嫉妒心,如小荷微露,薪盡火傳。
  • 遼宁省阜新市一名叫小浩(化名)的7歲男孩,慘遭繼父虐待多年,幼小的身軀与心靈上都留下了沉重的創傷。日前,小浩繼父被司法部門依法批捕。但小浩還沒有完全從繼父虐待的陰影中掙脫出來。
  • 傳說著名高僧一燈大師藏有一盞“人生之燈”,燈心鑲有一顆歷時500年之久的碩大夜明珠。此珠晶瑩剔透,光彩照人。得此燈者,經珠光普照,便可超凡脫俗、超越自我、品性高洁,得世人尊重。有三弟子跪拜求教怎樣才能得此稀世珍寶。一燈大師听后哈哈大笑,他對三個弟子講:世人無數,可分三品:時常損人利已者,心靈落滿灰塵,眼中多有丑惡,此乃人中下品;偶爾損人利已者,心靈稍有微塵,恰似白璧微瑕,不掩其輝,此乃人中中品;終生不損人利已者,心如明鏡,純淨洁白,為世人所敬,此乃人中上品。人心本是水晶之體,容不得半點塵埃。所謂“人生之燈”,就是一顆干淨的心靈。
  • 那個老人是從后門上來的,如果猜身份,他可能是個盲流或者乞丐,渾身臟兮兮的。他說到下一站,下一站就是西單。老人背著一個沉重的編織袋,又黑又舊。售票員和司机知道可能又碰到一個蹭車的了,所以,兩人就特凶地沖那老人喊:下去下去———尤其那個女售票員更是一副不能讓別人占國家一分錢便宜的樣子,她一邊說下去快下去,一邊用腳踢那鼓鼓囊囊的蛇皮袋子。老人臉色倒是出奇的平靜,好像正在攆的不是他。只不過,他把那個沾有鞋印的蛇皮袋子摟得更緊了。
  • 那一年沒有痛苦,甚至沒有感覺到辛苦,快樂漫過記憶里的每一天。
  • 五年前,我在小城的師范求學。學校對面是座百年古剎,四月剛過便有農婦在學校附近叫賣草莓。常在宿舍大門前叫賣的是一位濃眉大眼的女人,約莫40歲左右,穿一件洗得有些泛白的黑色布衣,腳上是雙咧開嘴的布鞋。女人的草莓很新鮮,水靈靈、鮮紅欲滴,女人的草莓价錢也便宜,買的人自然就多。
  • 小溪是陝北一位寫散文的朋友的名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