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故事:乘竹葉舟 夢迴故里

 朱一行 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9月23日訊】
 
  陳季卿家住江南。他去考進士,立志考不中不回家,已離家十年了。因為一直沒考中,就滯留在京城,靠賣字維持衣食。他經常去青龍寺拜訪和尚,有一次,恰逢和尚外出,他就在暖閣中休息,等著和尚回來。有個終南山的老翁,也等候和尚回來,正在爐旁坐著,他就讓陳季卿也坐到爐旁來。

  坐了很久了,那個老翁對陳季卿說:「太陽已經偏西了,你大概餓了吧?」陳季卿說:「真的有些餓了,可是和尚又不在,怎麼辦呢?」老翁就從肘後解下一個小口袋,取出一寸見方的一塊藥,只煎了一杯,把它給了陳季卿,說:「用它大約可以充飢。」陳季卿喝完以後,覺得肚裡飽飽的,心情也舒暢了,沒有絲毫饑寒之苦。暖閣東邊牆上有一幅《寰瀛圖》,季卿就去尋找江南之路,不覺長歎說:「能夠從渭水泛舟到黃河,到洛陽一遊,到淮河游泳,再渡過長江,回到家裏,也不懊悔考不上了。」老翁笑著說:「這不難辦到。」就命僧童到階前去折一片竹葉,做成葉舟,把它放到圖中渭水之上,說:「您只要把目光集中在這只小船上,就能使你剛才所說的話如願。不過到了家裏,千萬不要久留。」

  陳季卿注視那葉小舟很久,漸漸覺得渭水起了波浪,那片竹葉也漸漸變大,像席子般大的船帆已經張開,恍然之間好像上了船。船從渭水開始到了黃河,把船繫在禪窟寺廟下,在南邊柱子上題詩,寫的是:「霜鐘鳴時夕風急,亂鴉又望寒林集。此時輟棹悲且吟,獨向蓮花一峰立。」第二天,到了潼關,上了岸,在關門東一普通院門題句,寫的是:「度關悲失志,萬緒亂心機。下板馬無力,掃門塵滿衣。計謀多不就,心口自相違。已作羞歸計,還勝羞不歸。」從陝西向東行,凡所經歷之事,一如前願。

  十幾天就到了家,他的妻子兄弟已在門前恭候他的歸來。晚上他又寫了《江亭晚望》詩,題寫在書齋,那首詩是:「立向江亭滿目愁,十年前事信悠悠。田園已逐浮雲散,鄉里半隨逝水流。川上莫逢諸釣叟,浦邊難得舊沙鷗。不緣齒髮未遲暮,吟對遠山堪白頭。」當晚他對妻子說:「我試期臨近,不能久留,應該登舟而去了。」

  於是他又吟詩一章贈別妻子:「月斜寒露白,此夕去留心。酒至添愁飲,詩成和淚吟。離歌棲鳳管,別鶴怨瑤琴。明夜相思處,秋風吹半衾。」將要登舟時,又留下一首詩贈別眾兄弟:「謀身非不早,其奈命來遲。舊友皆霄漢,此身猶路歧。北風微雪後,晚景有雲時。惆悵清江上,區區趁試期。」

  一更以後,陳季卿又登上竹葉舟,在江上泛舟而去。他的兄弟妻子等人在江邊慟哭,認為他已成鬼物了。他憑一葉小舟飄飄漾漾,循著舊路又回到渭水之濱。上岸以後,他租了一匹馬,又來游青龍寺,清清楚楚地看到終南山那個老翁依然擁著粗衣坐著。陳季卿就向老頭道謝說:「我回是回去了。莫非是夢嗎?」老翁笑著說:「六十天後你就知道了。」這時天色將晚,和尚還未回來,老翁就離去了,陳季卿也回到了客舍。

  兩個月後,陳季卿的妻子帶著金銀和布帛從江南來,說是季卿已經厭世了,特意來尋訪他。他的妻子說:「某月某日回家,那天晚上在西齋作詩,同時還有兩首留別詩。」陳季卿這才知道他回家不是夢。

  第二年春天,陳季卿落榜向東回家去,路過禪窟和潼關東門寺廟,看到自己所題寫的兩首詩筆墨尚新。

  後來陳季卿功成名就,便不再食人間煙火,入終南山而去。

  後世有根據此事改編的元雜劇《陳季卿悟道竹葉舟》,也用「竹葉舟」來比喻短暫的、夢幻般的境遇,或用來表達對親友的思念之情。 ◇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章仇兼瓊尚書鎮守西川時,經常派他的手下去察訪道家術士。有一賣酒之人,釀的酒醇美,胜過同行。但他不急于獲利,所以賒欠酒錢的人甚多。
  • 唐朝開成初年,有個叫許瀍的進士到河中游學,忽然得了一場大病,不省人事。他的幾位親友圍坐在他身邊,守護著他。
  • 吉宗老將道室讓與道人夜宿,天色已晚,沒有燈燭,雪又下得急。吉宗老忽然發現道室內有光,就從門縫向屋內窺視,只見屋內並無照明用的燈燭,那位道人從隨身帶的小胡蘆中取出被褥、帳幕、各種器用、陳設、衣服和玩物,應有盡有。
  • 漢代期門郎程偉的妻子,是個得道的人。她能通神變化,程偉也不太覺得稀奇。
  • 陳季卿家住畫南。他去考進士,立志考不中不回家,已離家十年了。因為一直沒考中,就滯留在京城,靠賣字維持衣食。他經常去青龍寺拜訪和尚,有一次,恰逢和尚外出,他就在暖閣中休息,等著和尚回來。有個終南山的老翁,也等候和尚回來,正在爐旁坐著,他就讓陳季卿也坐到爐旁來。
  • 夏侯隱者,不知道是什麼地方的人。唐宣宗大中末年,他在茅山和天台山之間漫遊,隨身只攜帶著布囊竹杖。他的飲食和平常人沒有什麼兩樣,但卻獨自居住一室,不與眾人一起雜處。他有時露宿在壇中,有時睡在草間樹下。人們窺視他,只見雲氣蓊鬱,不見他的身體。
  • 唐真元十一年,秀才白幽求,多年赴試不第。那年赴試又落了榜,後來就跟著新羅王子過海遊覽,在大謝公島,夜裡遇上大風,他和十幾個同伴一起被風飄走,他們所乘的船象駿馬疾行一樣,在海裡向南飄了兩天兩夜,也不知走了幾千里還是幾萬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