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神農嘗百草

清言
font print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2月3日訊】相傳,神農氏的母親去華陽遊玩時,因感應神龍之氣,在薑水河畔生下了他。神農氏生下來第三天就會講話,第五天便能行走,第七天牙齒長全,剛滿三歲就開始做稼穡的遊戲。他長大成人後,身高八尺七寸,魁梧偉岸,儀表堂堂。

神農氏發明了耒耜、斧頭、鋤頭等生產工具,教授百姓開墾草莽,從事農業生產,被後世尊為五穀神。他遍嘗百草,分辨出三百六十五種草藥,因此又被尊為藥王。

為了方便平常人民的生活,他還發明製造了陶器。由於深感黑夜的不方便,他又千方百計找來能燃燒照明的油性草木,並將其製成燭火,他還設置司火的官,因此人們又稱神農氏為炎帝。

炎帝是中華農耕文化的創始者,為華夏文明做出了傑出的貢獻。炎帝和黃帝被炎黃子孫尊為中華民族的始祖。

關於他的事蹟,最著名的是嘗百草的故事。

上古時,五穀和雜草長在一起,草藥和百花開在一起,哪些糧食可吃,哪些草可以治病,誰也分不清。黎民百姓只好靠打獵過日子,天上的飛禽越打越少,地下的走獸越打越稀,人們就只好餓肚子。誰要生瘡害病,無醫無藥,只好等死。

神農瞧在眼裏,疼在心頭。他得知太一皇人精通醫術,便前去討教。不巧皇人不在家,只留下弟子看門。

神農問皇人的弟子:“為甚麼古人的壽命都超過一百歲,而當今的人都活不到天授的年齡呢?”

皇人的弟子回答說:“當今人的短命是自找的。他們生病之前不懂得保養,發病之後又不懂得治療,即使本來很輕的病也會加重,以至於早死。”

皇人的弟子又交給神農一本名叫《天元玉冊》的書,讓他拿回去研究。

神農氏回來後,仔細閱讀了《天元玉冊》,覺的很受用,但是到哪裏找尋這些能治病的良藥呢?他絞盡腦汁,苦苦思索,想了三天三夜,終於想出了一個辦法。於是他帶著一批臣民,從家鄉隨州歷山出發,向西北大山走去。

不知涉過多少條河,翻過多少座山,走了多少里路,當太陽第四十九次從東方升起時,他們來到了一個地方。這裏層巒疊嶂,溝壑縱橫,雲浮霧繞,香氣馥郁。

他們正準備上山,突然從峽谷中竄出一群狼蟲虎豹,將大家團團圍住。神農馬上讓臣民們揮舞神鞭,向野獸們打去。打走一批,又擁上來一批,一直打了七天七夜,才把野獸都趕跑了。那些虎豹蟒蛇身上被神鞭抽出一條條傷痕,後來變成皮上的斑紋。

臣民們說這裏太險惡,都勸神農回去。但神農堅決的說:“黎民百姓餓了沒吃的,病了沒醫的,我們能回嗎?”說著率先進了峽谷,來到一座大山腳下。

只見這座山高聳入雲,望不見頂,四面全是懸崖峭壁,若非爬天梯,根本無法攀越。臣民們又勸他趁早回去。他堅定地搖搖頭,還是那句話:“百姓餓了沒吃的,病了沒醫的,我們能回去嗎?”

他站在一個小石山上,四下張望,琢磨辦法。後來,人們把他站的這座小山峰叫“望農亭”。

忽然,幾隻猴子順著高懸的古籐和橫倒在崖腰的朽木爬過來,他當下靈機一動,讓臣民們砍木桿,割籐條,靠著山崖搭成架子,一天搭上一層。春去夏來,秋去冬至,整整搭了一年,搭了三百六十層,才搭到山頂。傳說,後來人們蓋樓房用的腳手架,就是學習神農的辦法。

神農帶著臣民,攀登木架,上了山頂。白天,他領著臣民到山上嘗百草,晚上,他叫臣民生起篝火,藉著火光把它詳細記載下來。哪些草是苦的,哪些熱,哪些涼,哪些能充飢,哪些能醫病,都寫的清清楚楚。有時一天之內神農甚至嘗過七十種以上的毒草,連續中毒七十次。

一直嘗了七七四十九天,神農踏遍了每一座山嶺,嘗出了麥、稻、穀子、豆子、高粱能充飢,就叫臣民把種子帶回去,讓黎民百姓種植,這就是後來的五穀。他嘗遍了各種草木,將毒草和藥草加以區別,發現了三百六十五種草藥,能治一百種以上的病,寫成《神農本草》,叫臣民帶回去,為天下百姓治病。

神農準備下山回去時,放眼望去,發現遍山搭的木架不見了。原來,那些搭架的木桿,落地生根,淋雨吐芽,竟然長成了一片茫茫林海。神農正在為難,突然天空飛來一群白鶴,把他和護身的幾位臣民,接上天庭去了。

為了紀念神農氏嘗百草,造福人間的功績,老百姓就把這一片茫茫林海,取名為“神農架”。

【明慧網】(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孔子曾說:“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以恭敬之心待人,這樣才能得到他人的尊敬,對待長輩或師長這就更應該恭敬了,這是知禮守禮有修養的一種表現,是一種傳統美德。
  • 〔自由時報記者黃明堂/台東報導〕台東縣文化局整合縣內原住民文化產業,昨天發表部落工藝地圖,將各種結合原住民傳統文化及現代創意的生活實用品,轉化成精品導入旅遊市場,鼓勵遊客「用手去旅行」。
  • 清朝時,某地有個德高望重的老者,他富而好德。有一年除夕夜,他準備到正屋出席家宴,兩位奴婢在前面執燭領路,走過院落中時,老者一抬頭發現樹上有人,於是便停住腳步,讓奴婢放下蠟燭拿來點酒菜,又找了個藉口將家人都打發走,然後對著樹上說:「樹上君子,這裡已經沒有外人了,趕快下來吧!」樹上的人聽了嚇的幾乎掉下來,老者說:「你不要害怕,老夫怎麼忍心抓你呢?」
  • 譚獻,號復堂,浙江仁和人,是清朝著名的詞人和文學家,為人謙遜,溫和大度。
  • 大紀元記者石山溫哥華報導)新西蘭著名中國文化研究者、國學家劉宏毅博士11月25日在溫哥華「文革四十週年溫哥華華人懇談會」上,作了題為「精神重建與國學危機」的演講,他認為,一百多年來,中國文化遭到滅頂之災,直至四十年前的文化大革命對中國傳統文化進行了最徹底的否定。中國人的傳統被作為「四舊」(舊思想、舊觀念、舊風俗、舊習慣)遭到徹底剷除,如今七十歲以下的中國人鮮見讀過《三字經》的,劉博士認為,中國文化的「失憶症」現狀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警示。
  • 記者就「如何推動台北市的城市外交與突顯台北特色,以提升台灣國際地位,增加國際能見度」分別採訪了三位民調較高的台北市長選舉候選人:國民黨籍候選人郝龍斌、民進黨籍候選人謝長廷和以無黨籍身份參選的親民黨主席宋楚瑜。他們似乎都不約而同的認為傳統文化才是台北市立足國際的競爭優勢。
  • 自由社會與傳統文化絕無矛盾,合則兩美,分則兩傷。中國慾實現自由社會,則必重傳統文化;中國慾復興傳統文化,則必倚自由社會。如果誰說自由社會與傳統文化是矛盾的,是不可調和的,那我只能說其既不知自由社會為何物,亦不知傳統文化為何物。如果我們能真正理解自由社會,我們就一定能真正理解傳統文化,反之亦然。當今中國正處在專制社會向自由社會轉型,傳統文化替代專制文化的時期,深刻理解甚麼是自由社會,甚麼是傳統文化,以及兩者的關係,對中國的命運,乃至世界的命運有著不可忽視的意義。
  • 戰國時的魏國是很強大的,原因是魏國的國君很會治理國家,但更重要的還是魏文侯的人品讓人敬重,眾望所歸,人心所向,靠的就是他講誠信的美德啊。
  • 桃園縣長朱立倫3日主持2006桃園眷村文化節─全國象棋大賽時表示,象棋是傳統文化的精髓,除了智力的考驗,更兼具趣味,他呼籲大家一起來推展此項傳統休閒文化,使此項文化得以延續發展,更上層樓。
  • 蒼頡觀察萬物而創造了文字,虞卿困居大梁而著書傳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