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五千年
【中國歷史正述】商之三十八:前後紂王
「殷鑒不遠,在夏後之世。」這句話經常能聽到,出自《詩經》。殷:商的別稱;鑒:鏡子。指的是前人的教訓就在眼前。
【中國歷史正述】商之三十七:箕子為之奴
箕子這個人,僅僅用「賢」來評價是不夠的,孔子將他歸為三仁之一,就從他的仁來說起。商朝末年,國勢漸微,亂象四起,商紂王越來越昏庸,箕子和比干、微子的處理方式是截然不同的。
【中國歷史正述】商之三十六:比干諫而死
比干是商紂王的叔叔,商紂王的父親帝乙是他的哥哥。帝乙在位時,他擔任副丞相少師。帝乙病重時,他代理朝政。
【中國歷史正述】商之三十五:殷末三仁
微子、箕子、比干,在殷商末年齊名,皆為殷朝宗室。在商朝的最後時刻作了各自不同的選擇,史稱殷末三賢。孔子在《論語‧微子》這樣評價:「微子去之,箕子為之奴,比干諫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
【中國歷史正述】商之三十四:紂王自燔於火
了解一點古時的禮法是有好處的,至少我們知道了,幾千年前的牧野之戰,是正面遭遇戰。上古時期的史料佚失太多,後世學者將古籍中的記載彙集起來,總算窺得一個大概。
【中國歷史正述】商之三十三:牧野之戰
另一方商紂王的備戰應戰,原來幾乎不為人知。1977年陝西出土了一批甲骨,補上了一些文獻缺失。
【中國歷史正述】商之三十二:商廈終覆
商朝天命的結束,歷史上稱為武王伐紂,也稱武王克商。武王,周武王,也就是周文王姬昌的兒子姬發;伐,征伐。西伯周文王去世第三年,他的兒子武王出動大軍,討伐商紂王,這次戰爭發生在朝歌郊外70里處,也有一個專有名稱:牧野之戰。商、周兩族在牧野之戰完成他們的交替。
閒來寫就青山賣 不使人間造孽錢
唐寅藉畫作道出了他的心境,也告訴人們,他心中一直嚮往著的就是那種悠遊恬淡、無所求的隱逸生活。
【奸臣傳】慶父不死  魯難不已
魯國衰敗之時,慶父應劫而生。他私通後宮,擅權專政,連續謀害兩位國君,導致民怨沸騰,最終求赦不果,抑鬱自殺。慶父亂政禍國,將社稷安危翻覆於手掌之間。這段歷史演變為後世帝王治國的一面鏡鑒,「慶父不死,魯難不已」成為後世千秋的治世警言。
蘇東坡為什麼要吃檳榔──陳韻如的醫療史研究
當地人認為檳榔可以解瘴癘之氣,蘇東坡便入境隨俗、大吃特吃,吃到臉紅冒汗好像喝醉一樣,甚至還特地寫詩歌詠檳榔:「可療飢懷香自吐,能消瘴癘暖如薰。」很難把國文課本裡的唐宋八大家,和台味十足的紅唇族聯想在一起。
400年的因緣──入籍朝鮮的明朝將領杜師忠
詩聖杜甫的第21代孫杜師忠,是在壬辰倭亂(1592年)與丁酉再亂(1597年)間作為朝鮮援軍參戰並立功的明朝將領。他完成任務之後並沒有歸國,而是攜二子一起入籍朝鮮,後在大邱落地生根,成為杜陵杜氏之始祖。
晚明古人愛旅遊!還有推薦文、套裝行程(3)
從近代史來看,晚明旅遊業超前世界一百年。但工業革命後,英國旅遊業有了革命性發展。
若穿越回明代,除了看到幽雅的園林、風流的江南才子,你還會發現許多熱衷旅遊的古人!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的巫仁恕研究員,蒐集史料時發現晚明旅遊書的數量達到巔峰,旅遊活動從上層階級普及到庶民,甚至發展出商業化的住宿、遊船、套裝行程。而回顧歷史,「交通發展」是促進旅遊的關鍵要素。
【中國歷史正述】商之三十一:紂王之功
在紂王離世三千多年後,甲骨文被發現了,又過了幾十年,甲骨文被破譯出來了,這些年,出土的文物越來越多了,我們才知道,紂王原是個勵精圖治的君王,中國東南部是他統一的。
【中國歷史正述】商之三十:紂王之過
紂王出名的,是他的耽於享樂和昏庸,《史記‧殷本紀》是這樣記載的:「他喜歡酒、淫靡的音樂,迷戀女人。尤其寵愛妲己,唯妲己的話是從。於是,他要樂師涓作新的用於享樂的曲子、華麗誇張的舞蹈。他加重賦稅,用來充實鹿台的錢財和鉅橋儲存的糧食。他多方收集狗馬和奇玩,將這些充滿了宮廷。他擴建沙丘和花園樓台,捕獲很多飛禽走獸養在裡面。他侮慢先祖和神靈。他整日在沙丘玩樂,在池裡灌滿酒,把肉掛得像林子,叫男女脫光衣服相互追逐,通宵飲酒取樂。」
「天策上將」李世民不可思議的吸引力
人們一提到李世民,想到的都是「唐太宗」這個名號。其實,李世民在成為皇帝之前,還是一位功績顯赫的「天策上將」。
【中國歷史正述】商之廿九:商末亂象
末朝的帝王不好當,紂王的父親帝乙留下一個夷亂未平的王朝,他王椅還未坐穩,異常的天象已經出現了,越到後來越嚴重。
隋皇鏡鑒(20)隋皇隕落
如果煬帝能聞過修德,進業蓄德,也不枉他天資異稟,也不至於落得身亡國破。一朝帝王早已魂飛霄野,千秋風雨也沖洗著隋皇的千秋鏡鑒,誰來彌合他滿心的遺憾,評述他未盡的功過?
【中國歷史正述】商之廿八:末君登場
帝乙的王位由小兒子繼承,沒有讓大兒子繼位。大兒子名叫微子,小兒子名叫受德,也叫受,這兩個兒子是一母所生。不同的是微子出生的時候,他們的母親還是偏妃,生下了兩個兒子微子和中衍後,母親被立為正妻,之後生下的是受德。
隋皇鏡鑒(19)天心遠矣
畢竟也曾君臨天下,俯看過大隋的巍峨江山。那天下俱在心中的輝煌氣度,曾經一統三軍,揮師滅陳的威武氣概,豈是今日的落魄所能相比,叫他怎能不傷不悲?
【中國歷史正述】商之廿七:亡朝前奏曲
武乙死了,繼位的是他的兒子文丁,文丁的名字有幾個版本,《史記》叫他太丁,甲骨文裡他是文武丁,他的名字叫托,多數古籍稱他文丁。
【中國歷史正述】商之廿六:武乙慢神暴死
武丁的王位傳給了兒子祖庚,祖庚不幾年就去世了,他的弟弟祖甲繼位,祖甲沒有管好自己,連累父親創下的基業受損,《史記‧殷本紀》中說了原因:「帝甲淫亂,殷複衰。」帝甲的後幾世乏善可陳,除了紀年,其它不見於史。
【中國歷史正述】商之廿五:武丁之妻婦好
一不小心就踩在帝王身上的殷墟,小屯村是它的中心,著名的商朝宮殿宗廟都在這裡,1975年,中國的「農業學大寨」年代,這裡的土地也要開荒造田。考古專家聽說了這個消息,就搶在造田之前把村子西北的高崗地探查了一遍,結果就找到了殷墟唯一一個從未被盜過的商代大墓。
隋皇鏡鑒(18)吳公台上遇亡君
煬帝退朝後,甚覺無聊,就帶著宮人去遊雷塘。這雷塘在江都西北,雖沒有甚麼出眾的奇山異水,但見平原曠野,樹木交加,別有一番疏性賞心之處。煬帝遊賞良久,頗覺暢快,遂與眾美人盡興痛飲。 飲到酒酣耳熱之時,煬帝忽然說道:「朕見此處地脈豐隆,既然...
【中國歷史正述】商之廿四:天賜傅說
「敬天法祖」是商王最為重視的。武丁像他的先祖一樣祭祀天地日月和祖先,並率領民眾「事神」,虔誠恭敬地舉行各種祭祀活動。
萬里長城是中國古代一項偉大的軍事防禦工程,它巍峨雄偉、氣勢磅礴、舉世矚目,成為中華民族的象徵。然而,鮮有人知的是在冀中平原的燕南大地上,築有一條可與其相媲美的地下長城—宋遼地下古戰道。
【中國歷史正述】商之廿三:武丁中興
盤庚的遷都,對歷史學家來說,最大的功績也許就是史料的保全。太戊復興,75年的興旺史只留下幾個評語,武丁的59年執政,史稱「武丁中興」,幾乎完整地保留在殷墟遺址裡。
煬帝在江都整日巡遊取樂,可是兵報如雪花般紛紛傳來,各地群雄割據稱王,煬帝見天下攪亂,整日心緒不寧。
【中國歷史正述】商之廿二:高宗諒闇
盤庚開好了頭,在位的時間卻不夠久,遷都十四年之後,他的弟弟小辛帝即位。小辛帝沒能把大好局面維持下去。《史記》載:「帝小辛立,殷複衰。」
留取丹心照汗青 南宋的千古遺音(下)
出定後的文天祥不禁淚流滿面地說:我都明白了!緣起、緣滅,是非成敗轉頭空,正道大法已得,生死僅是一念間,我已不復迷惘。說罷便提起筆繼續寫下未完成的《正氣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