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五千年
【中國歷史正述】商之廿一:盤庚遷殷
打了九個世代的攤子,傳到了陽甲的弟弟手裡,商朝的第十九世王盤庚上任了。
留取丹心照汗青 南宋的千古遺音(上)
岳飛帶著岳家軍留下了「忠」的文化,成了後世愛國志士永恆追尋的目標,文天祥自年少之時也是追尋這目標:發憤讀書考取狀元,組織義軍抵抗蒙古。
那廂煬帝興師動眾暢遊江都,這廂李淵挑選精兵良將,日以繼夜帶領兵馬,奉命討賊。先前煬帝派他去開河,他不忍心役虐百民,就託病推辭了。又因當時的民間歌謠傳唱,圖讖流行,都說李氏當王一統天下,煬帝疑忌,無故殺了大將李金才一族。
隋皇鏡鑒(15)宮聲不返 煬帝不歸
煬帝也通曉音律,或一聲,或兩聲,都巧妙地採取出來湊成一曲,按照宮商角徵羽的五音,合著太簇、姑洗、蕤賓、林鐘的十二律,細細緩慢地抑揚高下,摹寫入譜。不消半日工夫,就已製成一曲翻調突公子曲。
隋皇鏡鑒(14)征遼詔書
煬帝即將乘水路巡遊江南,但因礙於天下洶洶,四海沸騰的局面,就採用宇文達的建議,藉口征遼的名義,實為巡幸江都。
【中國歷史正述】商之二十:九世之亂
太戊修德給商朝帶來了盛世,可是他最後的一點私心又把功業毀了。商王的傳位規則,走的是「兄終弟及」為主,輔以「父死子繼」的道路。商朝的開朝君王成湯,大兒子去世得早,他的王位由小兒子外丙繼,外丙傳給弟弟仲壬,仲壬也去世了,輪到長子的兒子繼承。
麻叔謀驚醒後,發現只是一夢,夢中的場景雖歷歷在目,但是平日行為習慣了金銀美色,橫徵暴斂,一時對這些示警有幾分恐懼,但終是一場夢。念頭一轉,歷歷在目的場景逐漸變淡、飄渺,瞬間變得非常遙遠,他又恢復往日常態。
【中國歷史正述】商之十九:太戊復興
太甲去世,他的兒子沃丁成了商朝的第五個君王。沃丁任上,商朝的開朝元勳伊尹去世了。
清朝詔書大發現!皇帝原來這樣想(下)
在皇帝頒布天下的詔書中,最重要者是兩種:即位之初的「登極恩詔」、賓天之際的「大行遺詔」,是皇帝的第一道和最後一道命令。
【中國歷史正述】商之十八:太甲悔過
商朝成立後,成湯在位十二年後去世,他的大兒子去世很早,繼位的是小兒子外丙,外丙三年後也去世了;更小的兒子仲壬坐上了王位,四年後,仲壬也故去了。商朝的第四位君王是成湯的長孫太甲,伊尹作為師保(帝師)輔政。
清朝詔書大發現!皇帝原來這樣想(中)
因應路程遠近不同,康熙四十二年 ( 1703 ) 時曾明確訂定齎詔官赴各地頒詔往返的時限,例如從京師到河南、山西一帶往返限 30 天。
未幾,平地上陡起一陣大風,霎時滿目沙灰,連天塵土滾滾而來。這冷颼颼的風吹得麻叔謀魂不附體,捲做一團。 忽然一聲響亮,兩扇石門自己輕輕閃開了。麻叔謀見了更覺心驚肉跳,六神無主般的驚慌,方信鬼神不可不敬啊。
【中國歷史正述】商之十七:君臣同心
伊尹來得空靈,去得隆重,身後搶手。有一本記述自三皇至漢魏的歷代帝王的史學專著《帝王世紀》,是西晉大家皇甫謐所撰,裡面記述了商王對伊尹的厚葬:帝沃丁八年,伊尹卒。年百有餘歲,大霧三日。沃丁葬以天子之禮,祀以大牢,親自臨喪三年,以報大德焉。
清朝詔書大發現!皇帝原來這樣想(上)
宮中爭權奪位的可怕,坐在龍椅上的皇帝想必體會最深,一方面要讓自己坐穩、一方面也要阻止別人竄位,透過頒詔的總動員儀式,將皇帝對自己的期許、對政權的看法布告天下。
【中國歷史正述】商之十六:伊尹制湯液
在伊尹之前,有黃帝感盛衰之惑,辨陰陽之別,與歧伯、雷公、伯高等談醫論道,留下傳世巨著《皇帝內經》,又有神農氏炎帝,「宣藥療疾」嚐百草,「一日遇七十毒」而不出,最後誤嚐斷腸草而死,留下最早的中草藥經典《神農本草經》;到伊尹這裡,他將各種藥物加水煎煮,形成「湯劑」,也留下一本巨著《伊尹湯液經》。
煬帝看到廣陵圖,想念起在江南的境況,昔日如畫彷彿歷歷在目。
【中國歷史正述】商之十五:輔君五代的伊尹
成湯武力克夏,好一派王者風範。可是孟子說:「故湯之於伊尹,學焉而後臣之,故不勞而王。」成湯對伊尹,是先向他學習而後再任命他做大臣的,所以成湯不費力就成了王。又說:「 伊尹相湯,以王於天下 。」伊尹做成湯的丞相,成湯才得以稱王於天下。
【中國歷史正述】商之十四:幸福的殷商人
說商朝人幸福,是相對於後世的人而言。在有文字記載的朝代裡,商族人可能是最有安全感的。
【中國歷史正述】商之十三:孝順的殷商人
「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後禮」,說的是商王尊崇上天,帶領商朝的民眾敬侍神明,極其重視對先祖的供奉,以此為大。鬼,指的是過世了的祖先。
中國城市神貌與發展(四)商朝時期
商朝的都城以早期的亳和後期的殷為代表。亳即鄭州商城,面積達25平方公里,是歷史上第一座建有城垣的王都。殷都則沿著洹河兩岸發展、綿延十餘里,周邊並無城牆,只有一道大溝作為防禦設施,與彎曲的洹河成環狀防護都城。殷都城功能劃分相當明確,具備鄭州商城都城的構成要素如宮室、供水設備與排水系統、各式作坊、民居建築等。
【中國歷史正述】商之十二:虔敬的殷商人
商代人的生活是抬頭處處有神明的,生老病死、出入征伐、風雨氣象、婚姻嫁娶,甚至祀神祭祖,商朝人都徵詢上神的意見。
隋皇鏡鑒(10)炫富天下
遠道而來的外國人見到中土的繁盛,連賣菜的小販都在地上鋪上龍鬚席,無不驚訝得目瞪口呆:「中華如此富麗,果真是盛世天朝,名不虛傳。」
【中國歷史正述】商之十一:商朝概況
從滅夏立商開始,到本身也被周滅掉,商朝年曆是多少年?歷史學家們討論了幾千年,至今沒有定論,有認為600年的,有認為500多年的,有認為496年的。史記也沒有商朝的年曆,略如夏代,有帝王的名字世次,無年數。
中國城市神貌與發展(三)夏朝時期
夏朝國祚約四百七十餘年,夏朝的領土分域管理和城鎮建設發明與治水的歷史有密切的關聯。夏朝城鎮建設,比如城郭、磚瓦、排水溝渠系統等等都是領先的發明,還有中國建築座北朝南的座向方位的特色也起源於夏朝。
【中國歷史正述】商之十:商朝建立
夏桀已經被流放,裂壞的夏社怎麼處理?夏社,夏朝的神社,夏王朝的象徵。祭祀先靈、商議事務、各種儀式都在這裡進行,商朝有自己的神社,神社裡供著商族的先公上帝,不會在前朝的神社裡進行國家大事。
隋煬帝御駕返程,一路上要歷覽邊疆勝景,不從先前的馳道而行。於是,逢山便要盤山,遇嶺便要翻嶺,眾官苦苦勸諫,煬帝就是不從。
【中國歷史正述】商之九:成湯放桀
夏桀被流放在南巢,《史記‧夏本紀》中說:「遂放而死。」──於是流放而死。
【中國歷史正述】商之八:湯革夏命
成湯接替父親成為商族君主之後,把都城遷到了先輩的居地亳。最早的始祖帝嚳曾經定都在這裡,成湯時又回到亳。成湯還因此寫了一篇《帝誥》,鄭重地向天帝報告遷都的情況。經過幾年的經營,商國成了一個文武鼎盛的諸侯國。
黃帝時代「築城邑,造五城」。天子居所有聚落之「中」,被稱為「都」,其他的聚落則稱爲「城邑」。城邑依照城主身分的尊卑來分等級,由此可知,在黃帝時代不僅已經存在著城鎮,且各城鎮間已經區分出規模等級。舜的時代,大道行聚天下成都邑。三皇五帝時代啓迪先民「天圓地方」的觀念與「擇中」的思想及道德規範和修煉回歸文化。
隋皇鏡鑒(8)揚威西域
於十里之外遙見中國兵士威武赫赫,二十八座營盤中間又擁出一座「城池」,城池下有車輪可以轉動行走,城池四門大開,裡面樓櫓皆備,可汗一行盡是大驚失色,吐舌相視,彼此說道:「這不是普通的兵將,乃是天兵天將呀!竟會如此強盛!」啟民可汗慌忙下馬,步入行城。到了行殿,恭敬地拜伏於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