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梦话丹青】(23)

透过美术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五)

作者:曹醉梦

《荷塘早秋图卷》,元 钱选。(维基百科公共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121
【字号】    
   标签: tags: , ,

续前文

问:“丑术”是您在艺术界第一次提出的学术观点,它在儿童画中有体现吗?成年绘画有此类问题吗?若有怎么摆脱?

曹醉梦丑术在儿童画、成人画中都有体现,近几十年更明显。丑术的提出和观点要很长时间才能讲清楚,单说儿童画领域,孩子们敏感的神经被网络、影视作品吸引过去,尤其动画、网络游戏中的形象占据孩子的形象思维空间很多,打打杀杀、没有道德约束的故事情节;丑陋、恐怖的表情、动作形象;热衷突破常规和触碰法律底线;恶语相向、自私、贪婪、暴力等会让孩子的是非观念混乱,有时表现为不服管教,逆反,总想、总能做出让大人吃惊的事,不懂礼貌与尊重,不知感恩等。这些在孩子的技能达不到付诸于画面时,大人往往看不到而不重视;上述观念,尤其在有些技能的大人身上就会体现出来。

近年的丑术作品非常多,它的社会性已经显现了,文化艺术的先导作用有推卸不了的责任,有些人的思维已经偏离了“人”的属性轨道,但是还得亡羊补牢的积极态度对待此事。

6岁前涂鸦期绘画是儿童心理情绪的渲泄,也是让大人注意他(她)们用语言言不明的心声;再大一些,对这个世界的爱恨、好坏、善恶等有了自己的观念时,尤其心理不是很那么健康的孩子,把不好的、丑的当成好的、美的,那就糟了,心理阴暗会直接影响行为,整体上对社会将产生不良影响,近几十年尤其明显,都想解决但解决不了了。

美术作品是道德思想与技能的集合体,是一条狭窄的缝隙,不是宽敞的大路,所以美术创作在社会结构中不会有很多很大的表现和存在空间。孩子们6岁以后画画对像不像,好看不好看更看重了,不再是以前简单的情绪渲泄,此时的装饰画成了他们愿意画、也好教的科目,因为没有太多枯干的理论和要求,能画出来,稍加点拨就像一张画。但问题又出来了,这种太重视个人情绪的抒发,主观性太强,此时不好的信息就会注入,如果只是画画而已还没有太大的危害,如果将此大面积流传,则是不道德的。

有一个孩子对奶奶的管教很反感,甚至有了要将奶奶从家里撵走的想法,奶奶走不走自己决定不了,就想到了用极端方法让奶奶管不了,让奶奶生病在床、受伤……绘画课上画出用刀子刺伤奶奶……这类画是孩子内心的想法,即使有好的技法,如不负责地展览、参赛,它的社会意义将是什么呢?

成人的艺术思维培养与画者的喜好、所处的环境大有关系,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凤凰同飞是俊鸟,与虎同行不是善兽。某时期的环境和喜好确实能让创作者的思维出现变化。在大陆时我有一个女同事,画画得很好,但是家里很多变故,离婚、孩子病而不服管教……整日焦头烂额,情绪到了低谷。期间画了一些类似梦境幽灵的画,人在空中漂浮,鬼魂空间阴暗的色彩,丑陋狰狞的面孔,似乎在呐喊、述说……展会上一个正直的老教授说,这种画不能展览,这是你的日记,让别人和你一起痛苦是不道德的。

美院油画系一女同学,都说她行为举止怪怪的,画的画色彩冷森森的,画的人物眼睛上翻、斜视,都知道她就喜欢蛇,后来她竟然在宿舍床下养了一条蛇,学着蛇的样子,眼睛恶狠狠的……汉代董仲舒天人合一思想系统化,天地万物与人都有影响与对应,有些低灵动物确实能影响人,这已经被公认了。

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就是人有伦理道德,有严格的行为规范,而动物一旦能介入到人的思维,若施加影响,那么人的活动、画的画就会有低灵的信息存在,古往今来这样的画不少。劝阻学生不画这类的画和不受低灵影响也是绘画老师的责任。

当然好的绘画作品,会崇尚善良、忍让、真实和真诚。走进好的绘画作品会感受到作品的正能量,他们会带给人积极、向上、乐观与希望;艺术本身就是一加一不等于二的,好坏无法量化,尤其分界线很混沌,对待绘画作品抱着学习心态的同时,也带着批判、排斥、否定的态度才好。

问:请再说说什么是装饰画好吗?画装饰画对孩子好不好?

曹醉梦对,装饰画有太多的装饰性,装饰本身有工艺美术的意味,就是要强化、美饰。美术两大分支中(绘画和工艺美术),装饰绘画属于工艺美术,它在工艺美术中也是一个小分支,不属于纯美术。它讲究线的构成、色彩搭构、阴阳互补构成、疏密处理、特异设计、直曲线组合等,是需要严格基础训练才能完成的。以前是为工艺设计服务的。

中国有些搞工艺美术的画家多年前搞了一些这样装饰味道明显的画,如丁绍光等。美国有些非专业领域的人,要“言己之声”,自由地张扬个性,往往不太重视专业基本功,用个性化极强的造型和色彩、构图,形成了一种绘画模式。其实好多造型都不太准。

画得像是进入美术殿堂的门槛,越过这个门槛才能谈艺术化的变形与抒情等,造型都不准那还是没有入门。即使画在画布上的这类画也不是油画,画在宣纸上也不是国画,如同土豆装在面袋里也不是面粉一样。

画家几经演变渐渐装饰画也相对独立了。儿童画与此有些相近,少年班的美术训练将此作为学习方向,意在开拓孩子思维,不受太多的拘束,发展想像与创造。但是有太多的自由度,容易让孩子认为画画就是这样的信马由缰,无拘无束。其实这个阶段到了十几岁的逆反期,应该减弱这个课时量,转向基础训练,如素描、色彩,或线描、国画。因为任何一门艺术都有严格而规范的要求和属性,不进入到这个程序永远是门外汉。装饰画画得再好也只能是业余爱好,这种小品永远成不了大戏。

装饰类的儿童画易出效果,造型不准可以说是风格,可以说是孩子心理情感的展现,有些像中国书法的草书,太多的个性放纵,主观情绪太多,画的美意就不那么纯了。

我们也看到一些孩子画得不太好的画,大人一般不愿轻易说不好,这个阶段短些也就罢了,但十多岁孩子想继续走下去,就得向正统美术基础上靠,逐渐远离那些主观性强而不关注基本功的“日记”。如果到了十三四岁还画那些画,当然会越画越熟练,即使得了什么奖也没有什么含金量。生理的逆反期会让孩子去想、画让大人惊讶的画,哪怕不好的、丑的,他们也要“惊世人眼”,来体现他们的存在感。

这个阶段的画好像山东的煎饼卷大葱,家庭主妇都会做,山东人也爱吃,但这种食品一定不是大餐,只能是小吃部的快餐,要成为大餐,必须有烹饪训练班的刀工、营养学等专业训练。所以小时候某某儿童画画得很好,长大后便拿不出来了,也不能以此为爱好或职业,而正规的美术训练即使以后不做此工作,也会有这个艺术积淀,成为一个特长或业余爱好,这是有生命力的技能,也是走在了大画种的正统路上了。@

(点阅【醉梦话丹青】系列文章。)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