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老字号:“翁隆盛”茶号

楚天 整理
font print 人气: 71
【字号】    
   标签: tags:

旧时,翁隆盛茶号为杭州三大茶号(汪裕泰、方正大、翁隆盛)之一。清乾隆皇帝南巡时特封“翁隆盛茶号”为“天字第一茶号”,还亲笔御题了两块招牌,并印上乾隆两字的方、圆两方印章。自此,“翁隆盛茶号”更加名扬四海。
  
翁隆盛茶号创建于清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创办人翁耀庭,原籍海宁,店址初设杭州梅登高桥。太平天国之后,翁耀庭为发展业务,迁址鼓楼望仙桥东,后又迁至当时的商业闹区清河坊。民国十四年,茶号扩建为五层中西结合楼房(门面为西式,内部结构为中式),门楣上以水泥浮雕装饰“狮球”注册商标,气派焕然一新,以百年老店、货真价实来招徕顾客。
  
翁隆盛茶号以经营西湖龙井为主,兼营“九曲”、“祁门乌茶”、外埠名绿茶和杭白菊、安徽贡菊。西湖龙井茶按产区分别冠以狮峰、龙井、云栖、虎跑四个字号,以保持各字号的特色。其中狮峰山高背阴且多云雾,所产茶叶为四产区之首。四产区只收春茶,一期收购全年销售。其色翠绿,气清香,味隽永,为绿茶中之精品,在江浙一带老茶人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因其色、香、味、形俱全,又跟科举考场贡院靠近,各地考生争相购买,生意兴隆。每年春天,来买茶叶的大户人家的包车在店门口每天都停了一、二里路长,不到晚上八、九点,一般是打不了烊的。
  
杭白菊、安徽贡菊具有明目、清凉、解暑的作用,为上海、广东及港澳、南洋一带人所喜爱。杭白菊原产杭州郊区塘栖一带,每到秋末冬初收花时,翁隆盛茶号即派技师去塘栖收购鲜花,就地精焙,除杭州本埠销售外,还发售上海、华南及南洋等地。民国初期,由于水陆交通方便,杭白菊在沪、粤及香港、南洋一带销量猛增,杭州大大小小的茶庄、茶叶店为其厚利所诱,纷纷争夺白菊货源。翁隆盛茶号为控制杭白菊原料,不惜以高薪聘请花农,到安徽歙县教当地山民种植,就地加工后运杭,取名“安徽贡菊”。
  
翁隆盛茶号至今已历近三百年,并且兴旺发达,长盛不衰,源于隆盛茶号有一套严格的经营管理特色:一是采购认真,选而复选;二是培制精细,保管得法;三是调剂拼配,巧夺天工;四是汇集名茶,品种齐全;五是格守信用,确保声誉。其龙井极品狮峰茶,曾获巴拿马博览会奖状;专供“三前摘翠”的富春茶,精工焙制,色、香、味俱全,以此脍炙人口。 @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湖笔产于浙江天兴县的善琏镇,历史上属湖州管辖,因而所产之笔称为“湖笔”。湖笔风格齐全,品种繁多,根据使用和原料不同,可分为羊毫(羊毛)、紫毫(兔毛)、狼毫(黄鼠狼尾巴上的毛)、兼毫(前三种毛的混合物)四大类,规格有250多个。羊毫最软,紫毫最硬,狼毫锐而健,兼毫则刚柔相济。
  • 稻香春开业于1914年,创始人张森隆,又名春山,江苏丹徒县人。他学徒出身,1912年由于生活所迫挑担来京,与同乡在东安市场东庆楼内出摊卖镇江特味眉毛肉饺。由于张森隆精明能干,脑筋灵活,又有制作南方食品的好手艺,生意日益兴隆, 以后又增加了几种南味糕点和肉食。
  • 墨是中国古代文房四宝之一,历史悠久。西周时期出现了人造墨,春秋战国时期墨被广泛使用,以后不断创新、发展,至明清时期达到高峰。
  • 位于杭州中山中路298号的邵芝岩笔庄,原名粲花室,创建于清朝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后以店主名为店名,自设制笔墨工场,制作的毛笔以“尖、齐、圆、健”四绝为特色,深得历代艺苑儒林称着,清时被列为贡品。在杭州的百年老店中,邵芝岩笔庄是唯一精制各类毛笔和经营文房四宝的中华老字号商家。
  • “我以前,捉鲍鱼在全个村子是第一名,如果跟塔门老一辈的人说起我的名字都认识,就是最会捉鲍鱼那个!”年届七旬的塔门原居民黎雄(雄哥)回忆童年时光,语气顿时兴奋了起来,“我们没有东西吃,我就下海找吃的,捉鱼、虾啊、蟹啊那些⋯⋯”1950、60年代的塔门岛,千帆竞发,渔获满满,“我们吃不起面包的,是吃鲍鱼、吃海胆长大!”原来那时候的塔门,面包比鲍鱼还矜贵,真是让笔者大开眼界。
  • 黄历元月十五夜称“元宵”是从什么朝代开始的呢?中原大陆幅员广,南北两地的风俗也常有差异,以“元宵”称圆子(汤圆)是起于何时呢?元宵吃圆子从何时成为流行的食尚呢?有些人说圆子在北方叫“元宵”,南方叫“汤圆”;还有人说有馅的圆子称“元宵”,无馅的圆子称“汤圆”,真是如此吗?
  • 黄历新年伊始,万象更新。今年是龙年,岁次甲辰,在今年出生的都是龙子、龙女,生肖属龙。然而,黄历新年和十二生肖并非华人专属,不同国家对于生肖的解读也不尽相同。在中亚国家哈萨克,今年的生肖是蜗牛而不是龙,属龙的人到这个国家就变成属蜗牛了。
  • 秋风起兮,七夕节又将来到。牛郎(牵牛)、织女与中华儿女相伴几千年,有情有义的婚姻,相许相牵的爱情,千百年来代代相传。七夕的一年一会,让人感叹之外,也让我们反思什么吗?
  • 黄历的五月五日端午节,又叫端五、重五、重午、端阳。“端午”处于纯阳之端。民间有俗谚“吃了端午粽,再把寒衣送”,古人也把端午作为夏令时节防瘟辟毒的启动日。端午节的节俗很多,来源久远,背后蕴藏丰富的文化典故。一起来文化寻根:回顾端午节的九大节俗与故事。
  • 端午“五红”、“十二红”的养生饮食,都是观察时令,巧用时鲜,以促进身心健康的传统中医的养生方法,同时五行养生的原理也在其中体现。不管时代怎么推进,注重天人合一,顺应节令过生活,上天自然赐给人最鲜美的生活滋味。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