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老字号:“邵芝岩”笔庄

楚天 整理
font print 人气: 24
【字号】    
   标签: tags:

位于杭州中山中路298号的邵芝岩笔庄,原名粲花室,创建于清朝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后以店主名为店名,自设制笔墨工场,制作的毛笔以“尖、齐、圆、健”四绝为特色,深得历代艺苑儒林称着,清时被列为贡品。在杭州的百年老店中,邵芝岩笔庄是唯一精制各类毛笔和经营文房四宝的中华老字号商家。

提起邵芝岩笔庄,还有一段颇为传奇的经商故事:在清朝末年,西子湖畔一位青年在云居山采掘到一枝奇特的兰花,两花并蒂,绿如翡翠,引得大家竞相观赏。当时经营“粲花室”笔店的慈溪人邵芝岩见此场面,突发灵感,以五百两纹银的高价购进此花,并且取名“绿云”,把它放置于笔店的大堂。一时间,笔店门庭若市,不少人在赏花的同时也自然注意到了店主的笔,于是一下子笔借着奇花就声名远扬了。

邵芝岩笔庄自产自销的毛笔主要有羊毫、狼毫、紫毫和兼毫四大类。此外,还供应各种名贵和实用的砚台、宣纸、徽墨、笔架等文房四宝。

承继至今的邵芝岩笔庄,针对毛笔价值已趋向多元化的社会趋势,在毛笔实用层面上更加入了传统文化、工艺的色彩,增强了毛笔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邵芝岩笔庄在强调笔头要保持传统特色的基础上,对笔杆、笔盒、悬挂件等讲究美化和精致。

邵芝岩笔庄自创业以来,曾在南洋、巴拿马、美国费城和西湖博览会等12次中外会展上获奖,尤其自产质量上乘的“芝兰图”毛笔,以书写挥洒自如、得心应手而赢得青睐。@(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湖笔产于浙江天兴县的善琏镇,历史上属湖州管辖,因而所产之笔称为“湖笔”。湖笔风格齐全,品种繁多,根据使用和原料不同,可分为羊毫(羊毛)、紫毫(兔毛)、狼毫(黄鼠狼尾巴上的毛)、兼毫(前三种毛的混合物)四大类,规格有250多个。羊毫最软,紫毫最硬,狼毫锐而健,兼毫则刚柔相济。
  • 稻香春开业于1914年,创始人张森隆,又名春山,江苏丹徒县人。他学徒出身,1912年由于生活所迫挑担来京,与同乡在东安市场东庆楼内出摊卖镇江特味眉毛肉饺。由于张森隆精明能干,脑筋灵活,又有制作南方食品的好手艺,生意日益兴隆, 以后又增加了几种南味糕点和肉食。
  • 墨是中国古代文房四宝之一,历史悠久。西周时期出现了人造墨,春秋战国时期墨被广泛使用,以后不断创新、发展,至明清时期达到高峰。
  • “我以前,捉鲍鱼在全个村子是第一名,如果跟塔门老一辈的人说起我的名字都认识,就是最会捉鲍鱼那个!”年届七旬的塔门原居民黎雄(雄哥)回忆童年时光,语气顿时兴奋了起来,“我们没有东西吃,我就下海找吃的,捉鱼、虾啊、蟹啊那些⋯⋯”1950、60年代的塔门岛,千帆竞发,渔获满满,“我们吃不起面包的,是吃鲍鱼、吃海胆长大!”原来那时候的塔门,面包比鲍鱼还矜贵,真是让笔者大开眼界。
  • 黄历元月十五夜称“元宵”是从什么朝代开始的呢?中原大陆幅员广,南北两地的风俗也常有差异,以“元宵”称圆子(汤圆)是起于何时呢?元宵吃圆子从何时成为流行的食尚呢?有些人说圆子在北方叫“元宵”,南方叫“汤圆”;还有人说有馅的圆子称“元宵”,无馅的圆子称“汤圆”,真是如此吗?
  • 黄历新年伊始,万象更新。今年是龙年,岁次甲辰,在今年出生的都是龙子、龙女,生肖属龙。然而,黄历新年和十二生肖并非华人专属,不同国家对于生肖的解读也不尽相同。在中亚国家哈萨克,今年的生肖是蜗牛而不是龙,属龙的人到这个国家就变成属蜗牛了。
  • 秋风起兮,七夕节又将来到。牛郎(牵牛)、织女与中华儿女相伴几千年,有情有义的婚姻,相许相牵的爱情,千百年来代代相传。七夕的一年一会,让人感叹之外,也让我们反思什么吗?
  • 黄历的五月五日端午节,又叫端五、重五、重午、端阳。“端午”处于纯阳之端。民间有俗谚“吃了端午粽,再把寒衣送”,古人也把端午作为夏令时节防瘟辟毒的启动日。端午节的节俗很多,来源久远,背后蕴藏丰富的文化典故。一起来文化寻根:回顾端午节的九大节俗与故事。
  • 端午“五红”、“十二红”的养生饮食,都是观察时令,巧用时鲜,以促进身心健康的传统中医的养生方法,同时五行养生的原理也在其中体现。不管时代怎么推进,注重天人合一,顺应节令过生活,上天自然赐给人最鲜美的生活滋味。
  • 在南亚地区,收受嫁妆是一项古老的习俗,即结婚时新娘的父母要向新郎家赠送金银首饰或其它值钱的东西。尽管印度自1961年起立法禁止了这种做法,但该传统在民间仍然盛行。最新一项研究发现,随着近几十年印度男性的受教育程度和就业机会的不断提升,印度陪嫁之风却愈演愈烈。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