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上医院

游干桂
【字号】    
   标签: tags:

  谈到看医生,我那宝贝儿子就有苦处上心头,多半是先局促不安,然后天天大哭,接着猛力挣扎不想同行。

  即使花了九牛二虎之力,将他骗到医院,他依然不会轻易就范。纵使我使出了恩威并重的方法,既贿赂又巴结加恐吓,效果仍然有限。

  心想,这等事情以后还会常常发生啊!难道说,每次生病时,我都得如此折腾
不可。

★观念交流道

  亲切可爱的小儿科医生,可能是减少小孩子恐惧心理要素之一。如有可能,父母应该为孩子选择一个愿意和孩子交朋友的医生。让他犹若自己叔叔、伯伯地般地为孩子的家庭医师,相信即使必须打针、吃药,孩子也比较愿意接受。

  每个小孩都有着心爱的玩具。如果心爱的玩具是小熊宝宝、熊猫宝宝,或小白兔,只要你让他携带这些玩具上诊所,对他或多或少具有“安抚”的作用,值得一试。

  另一方面,父母可能需要和孩子玩“医生与病人”的角色扮演游戏,让孩子从游戏中了解医生在做什么?什么样的病必须看医生?医生可以帮病人什么忙等等,从而消除孩子的恐惧感。

  应该让孩子从游戏中明白“良药苦口”,为了让病人的病情好转,有些药会是苦的,打针当然也会痛,但它却是治疗必须经历的过程。

  至于病情方面的问题,也可找机会和孩子一块儿讨论,让他明白自己的病况,及为什么得看医生的理由。

  最后,别忘了“以身作则”,如果连你自己在延医诊治时,都大吼大叫一副天塌下来似的,或者对医疗行为采取“不合作”的态度,相信不论怎么努力,孩子仍然会成为医疗行为中的“孬种”。

  谁不怕医生?我怕、你怕、大家都害怕,既然如此,何妨在孩子露出“拒医”行为时,能多“同情”他几分,让他明白看病是不得已的。唯有“合作”,才能使病早日好转。

摘自: 游干桂著作《别让童心去流浪》一书@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不晓得你们读书的时代情况如何?但就我而言,小时候作功课永远是一件痛苦的事。写不完的作业就像挥之不去的牛蝇一样,日复一日的叮着我的脑袋。

  •   我的临床经验发现,经常“暴露”于被打危机中的小孩,不仅多疑、敏感、善
    惧,同时缺乏自信、自爱与自尊。
  •   在一个懵懂无知的年纪,他选择一种惨烈的方式唾弃自己,的确令人有些不解,自杀的小孩已经无法回神说明他的死因;但是自杀年龄的逐年下降,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   前几个月,我从泰国买回来一尊玻璃佛像,也在她的不小心中损毁了。我当然
    知道她不是故意的,但老是那么不小心,任谁也忍受不了啊!
  •   英国有位教育家叫做尼尔(A.S.neill),也就是夏山学校的创始人,他以其独特的人文关怀,了解问题孩子源自于心中的“不快乐”。孩子无力与有如超人的父母争斗,孩子也没有法子和这个由成人设计的社会拚搏,于是只好学会与自己作对。
  • 太多的父母相信,成绩代表孩子的生命,孩子的未来,孩子的一切一切,没有像样成绩的孩子,这一辈子仿佛宣布绝望,于是父母不管孩子是不是一块读书的料子,仍然希望孩子能饱读诗书,好在未来做一个有用的人。
  • 我那八岁的儿子,不知道是“健忘”,还是有“收集”的怪癖,总喜欢在他的
    书桌里塞满各式各样的东西,例如有刚掉落的树叶、青草,还有羽毛、邮票、干电
    池等。
  • 当他和邻家的小孩争执,甚至打架时,我更会不分青红皂白地打他一巴掌,这就是我──一个不折不扣的暴力父亲,你说我能怎么改呢?
  • 很多妈妈问我,现在孩子精得很,挑战叛逆的语言一堆,连很小的孩子都会挑战权威,好难教!情绪就像一颗球,孩子丢出来,当爸妈的应该要适时转化这些脾气,千万不要用情绪硬碰硬,不然过一阵子你就会在孩子身上发现自己的影子。
  • 编者按:情感忽视会演变成情感虐待,但忽视与虐待之间的关系如何界定?父母与孩子之间亲子关系是人生中的一门重要课题,这一篇章,让我们与《欠缺母爱的孩子,你的伤好了吗?》 一书的作者来探讨,如何在过与不及的情感中,取得应有的平衡。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