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课教材(高级):晏婴延越石父为上客

历史故事
正见文化课教材编辑小组
font print 人气: 69
【字号】    
   标签: tags: ,

【原文】
越石父(1)贤,在缧绁(2)中。晏子出,遭之涂(3),解左骖(4)赎之,载归。弗谢,入闺(5)。

久之,越石父请绝(6)。晏子戄然(7),摄衣冠谢曰(8):“婴虽不仁,免子于厄(9),何子求绝之速也?”石父曰:“不然。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10)。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11)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12)。(出自《史记卷六十二管晏列传》)

【注释】
(1)越石父:晋国中牟人,卖身作奴隶。
(2)缧绁:(音雷谢)拘系犯人的绳索,引申为囚禁。缧:黑索也。绁:系也。
(3)涂: 通“途”。
(4)骖(音参):古代一车套四匹马,中间的两匹称服,外面的两匹称骖, 骖在左边所以称左骖。
(5)弗谢,入闺:弗谢:晏子下车时,没有向越石父作礼请的表示。入闺,进入室内。闺,宫中的小门。
(6)越石父请绝:越石父要求离去。
(7)戄(音觉)然:惊异的样子。
(8)摄衣冠谢曰:整理好衣冠歉疚地说。
(9)免子于厄(音饿):把你从危困中救出来。
(10)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诎(音屈)通“屈”,受委屈;信通“伸”,受尊敬。
(11)感寤 寤通“悟”,感发醒悟,了解的意思。
(12)延入为上客 延:请。上客:高等宾客。
【语译参考】

越石父有贤德,因罪拘系为人服劳役。晏婴出门,在路上遇到他,解下乘车左外侧的马赎买了他,用车子载回,回到家之后,没有跟他打招呼,就自己进门去了。

过了一些时间,晏婴尚未出来,越石父请求离去。晏婴很惊讶,整理好衣冠道歉说:“我晏婴虽然不算善良宽厚,但把你从危困中救出来,为什么你这么快就要求离去呢?”越石父说:“话不是这样说,我听说君子可以受委屈于不知己的人,但在知己面前应受到尊重,意志得以伸展。当我被拘系为人奴仆时,那是因为他们不知我,你既然因为了解而赎买了我,应该是我的知己,知己而不能以礼相待,就还不如做人家的奴仆好。”于是晏子就请他进入奉为上宾看待。
【研析】

“士为知己者死”,自古以来文人重视朋友的交往,人生能得一知己死而无憾。管仲得到鲍叔牙的识拔而为齐国宰相;伯牙与钟子期一曲高山流水而相知,甚至子期死后,伯牙感于世上无知音,而不再弹琴。诸如此类的历史典故不胜枚举。说明了朋友相处之道,贵在重义、真心交往。因而当越石父没有得到晏婴尊重时宁可离去,也不肯接受无礼的招待。而晏婴虽贵为齐国宰相,却能礼贤下士,及时道歉终于化解一场风波,留为千古佳话。故太史公赞美他是一个贤相,特以细腻的笔调,写了此篇轶事。
【延伸思考】
1、“知音难求”,你觉得如何做,才能交到知心朋友?
2、朋友可贵之处在哪里?你与朋友是如何相处的?
3、能得到别人的赏识,是件不容易之事,请你与大家分享曾被赏识的经验或别人何以能被赏识的原因。

参考资料:
1.http://www.yasue.cc/si_gei61.html
2.史记列传(一) 司马迁原著 王利器、张烈等译注 五南出版社92年12月初版
3.史记七十篇列传评注(上册)李勉评注 国立编译馆85年1月初版
4.史记全本新注(三) 张大可注释 三秦出版社
5.白话史记(二)刘本栋译 河洛图书出版社 68年3月出版

转载自:〈正见网〉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人和事,没有绝对如此的标准,也没有绝对不可如此的标准,就是依照义去衡量。”

  • 本篇是商汤伐夏桀时的誓师词,它包含两个层次:第一段说明要发动士众讨伐夏桀的理由,先强调“有夏多罪,天命殛之”,再设问自答,交代非讨夏不可的原因;第二段说明承诺和赏罚,全文层次分明,颇能打动人心。
  • 管宁(1)、华歆(2)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3)而掷去之。又尝(4)同席(5)读书,有乘轩冕(6)过门者,宁读书如故,歆废书(7)出看。宁割席分坐(8)曰:“子非吾友也!”(出自《世说新语·德行第一》)
  •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1),左丘明(2)耻之,丘(3)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论语·公冶长第五》)
  • 子曰:“放(1)于利而行,多怨(2)。” (《论语·里仁第四》) 孔子认为,作为具有高尚人格的君子,他不会总是考虑个人利益的得与失,更不会一心追求个人利益,否则,就会招致来自各方的怨恨和指责。

  • 叔孙武叔语(1)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2)以告子贡。子贡曰:“譬(3)之宫墙(4),赐(5)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6),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7)。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论语•子张第十九》)
  •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论语·里仁第四》)
  • 子曰:“凤鸟(1)不至(2),河不出图(3),吾(4)已矣(5)乎(6)!”(《论语·子罕篇第九》)
  • 范宣(1)年八岁,后园挑(2)菜误伤指,大啼。人问:“痛邪(3)?”答曰:“非为痛也;但身体发肤,不敢毁伤(4),是以啼耳。”宣洁行廉约:韩豫章(5)遗(6)绢百匹(7),不受;减五十匹,复不受;如是减半,遂至一匹,既终不受。韩后与范同载(8),就车中裂二丈与范,云:“人宁可使妇无裈(9)邪?”范笑而受之。(《世说新语·德行第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