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茶趣:康熙提名“碧螺春”

晓晨 整理
font print 人气: 35
【字号】    
   标签: tags: , ,

碧螺春茶产于江苏吴县太湖之滨的洞庭山,是中国名茶的珍品,以形美、色艳、香浓、味醇著称。碧螺春茶在未被世人认知之前,是生长在洞庭东山碧螺峰石壁上的几株野生茶树,此茶冲泡时,香气袭人,时浓时淡,飘忽不定,苏州土语称为“吓煞人香”。
  
清朝康熙年间,一年春天,康熙南巡,当时的江苏巡抚命当地制茶名手朱正元精制“吓煞人香”茶,准备进贡给康熙皇帝。康熙游览太湖,船至洞庭东山,巡抚奉上“吓煞人香”,顿觉一股清香扑鼻,直入人之肺腑,品尝入口,滋味醇和,再看茶汤,碧绿清澈,碗底展叶吐翠,嫩绿明亮。
  
康熙龙心大悦,直称好茶,问起茶的名称,跟随的人答道:“吓煞人香”。康熙不喜欢这个茶名,认为有欠文雅,且念起来拗口,决定亲自给它取个好名字。康熙命随从取来茶叶,但见这种茶色泽碧绿,外形紧细卷曲,犹如一只只卷曲的碧螺,正好时值春意盎然,康熙便欣然将这种茶命名为“碧螺春”。从此,“碧螺春”的名字便享誉大江南北。
  
由于是皇帝亲自命名,“碧螺春”名声大噪,成为名茶之一,又因为康熙皇帝喜欢此茶,“碧螺春”作为贡茶,由当地官吏每年采办朝贡进京。@*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相传武夷山第一株茶树就长在别有洞天的武夷茶洞之中,其所产之茶,甲于武夷。
  • 陆羽善于煮茶、品茶,耗一生之功完成《茶经》这本世上第一部茶叶专著,后世尊为“茶圣”。
  • 《茶解》对虎丘茶的评介是:“茶色白,味甘鲜,香气扑鼻,乃为精品。茶之精者,淡亦白,浓亦白,初泼白,久贮亦白,味甘色白,其香自溢,三者得,则具得也”。
  • 台湾南投县鹿谷乡有一座冻顶山,常年云雾缭绕,气候湿润,适于种茶,其出产的冻顶乌龙茶是台湾茶中之极品。
  • 中唐以后,随茶叶生产和贸易的空前发展,不但在茶叶文化或饮茶习俗上有不少发展,就是在原来所没有的茶政、茶法上,也获得了一系列的建设和发展。
  • 唐代创立的茶道,对华夏及人类文明都有大的贡献。宋、明代则因商贸繁荣,品茶成了风尚。茶饮由文人、家庭走向社会。宋、明茶道的特色在于宁静质朴,在茶艺的内涵上很下功夫,不像日本茶道注重繁琐的表面仪式。经过宋、明之后,中国茶道已普遍于民间,形成中国文化及民俗的一部分。
  • 贵族茶道生发于“茶之品”,旨在夸示富贵;雅士茶道生发于“茶之韵”,旨在艺术欣赏...
  •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暮年之际,茶、酒、老琴依然是与他长相左右的莫逆知己。
  • 洞庭碧螺春原名叫“吓煞人香”,产于苏州洞庭东山碧螺峰下。康熙帝听后认为其名不雅,就以茶色碧绿,形曲如螺,又产于早春,便赐名为“碧螺春”。
  • 唐代茶叶,有“蒙顶第一,顾渚第二”之说,因为贡茶严酷限时限刻,必须在清明前三天贡到京城,所以贡焙设在顾渚,主要是考虑要在清明前能把茶赶送到京的关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