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賞析–君王篇

書雲
font print 人氣: 53
【字號】    
   標籤: tags:

(http://www.epochtimes.com)
詩詞賞析–君王篇

學生時便愛極了詩詞,古人只須短短數言,便引出深深內涵,令人流戀其中,而今白話文卻得拉拉雜雜地還不見得能表達清楚。有些我們耳熟能詳的詩詞,從前讀過、背過,但現在我們還記得出自何處?作者是誰?慢慢觀來,您是否也覺得似曾相識?

「力拔山兮氣蓋世!
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 秦.項羽〈垓下歌〉

【騅】ㄓㄨㄟ,蒼白雜黑色的馬。
【虞】,這裡是指虞姬。

力可拔山,氣可蓋世,盡顯威猛逼人之氣勢,然楚漢相爭,項羽被劉邦圍困於垓下,窮途末路,與愛妾虞姬相對,一代豪雄落難至此,作此悲歌。虞姬亦作一詩和答:

「漢軍已略地,四面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 ~ 秦.虞姬〈和項羽垓下歌〉

「四面楚歌」一詞由此而來。看過《霸王別姬》的朋友們應該不陌生吧!項羽被圍在垓山之下,只剩八千子弟兵,因無糧食,只好冒險突圍,等衝到烏江邊時只剩二十八人,前無去路,後有追兵,正無計可施之時,來了一艘小船,只能載一個人過江,項羽一想:這些跟我打天下的子弟,若只我一人回去,該如何面對江東父老?就連這船夫八成也是韓信安排好的。項羽長嘆一聲:「天亡我也,非戰之罪!」於是便自刎於烏江,一代英雄最終也只能在歷史上留下一頁唏噓。

同是當代風雲人物,最終境遇卻大相迥異。下首詩乃劉邦平黥布後,回家鄉沛縣酒酣之際,擊筑而歌,很能表現出劉邦意氣風發,威震四海的豪壯氣概:

「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 漢.劉邦〈大風歌〉

寫到這兒,舉個題外話,唐.章碣〈梵書坑〉有詩曰:

「竹帛煙消帝業虛,關河空鎖祖龍居;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元來不讀書。」

秦始皇為防止叛亂,採取高壓統治的手段,焚書坑儒,以為如此便可掌控民心,不會有人造反。未料,焚書坑裡的灰燼尚未冷盡,山東那邊便有人開始作亂了—原來,劉邦、項羽都是不讀書的人。然今觀〈垓下歌〉〈大風歌〉,傲氣霸氣分毫不減,誰能想像原來不讀書的人能寫出如此好句?

漢高祖劉邦出身微賤,不學而有術,故輕視儒生。史記酈生陸賈列傳曰:「陸生時時前說,稱詩書。高帝罵之曰:『迺公居馬上而得之,安事詩書?』陸生曰:『居馬上得之,寧可馬上治之乎?…』高帝不懌而有慚色。」由此可見劉邦輕儒之甚。

「殺盡江南百萬兵,腰間寶劍血猶腥;
山僧不識英雄主,何必嘵嘵問姓名?」 ~ 明.朱元璋〈題寺壁詩〉

【嘵】ㄒㄧㄠ,嘵嘵,不服氣而爭辯的樣子。

另一位平民皇帝—明太祖朱元璋起兵伐元時,曾夜宿一寺,廟寺和尚問他姓名,他以詩代答,在壁上題了這麼一首詩,意思是:「你這山林中的和尚既然連我這大英雄都不認得,何必還在那囉嗦的追問我的姓名呢?」其自負野心由此可見。

「留人不留人?不留人也去;此處不留人,自有留人處。」 ~ 五代.陳後主〈戲贈陳應〉

陳後主這首輕鬆簡短的詩作,常引用來安慰別人也安慰自己,看了是否令人為之莞爾?可同樣是五代後主,南唐後主李煜的心情則是沈重得讓人無以承受,故國之痛躍於紙上: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闌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 五代南唐.李煜〈虞美人〉

「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鳳閣龍樓連宵漢,瓊枝玉樹作煙蘿,幾曾識干戈! 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銷磨,最是蒼惶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揮淚對宮娥。」 ~〈破陣子〉

【鳳閣龍樓】,指帝王所居之樓閣也。
【沈腰潘鬢】,謂腰瘦而鬢斑也。
【幾曾識干戈】,自己何曾認識干戈之可怕!

後主生於深宮之中,閱世不深,為人君所短處,卻為詞人所長處…詞至後主眼界始大,感慨遂深。(王國維.人間詞話)前期作品多風花雪月之作無關民生,如描寫大小周后等;後期作品乃亡國後所作,多抒往事不堪回首,但仍無關民生疾苦。

蘇軾云:「後主既為樊若水所賣,舉國與人,故當慟哭於九廟之外,謝其民而後行,故乃揮淚宮娥,聽教坊離曲。」〈東坡志林〉。李後主出降,一國之君痛哭於宗廟之外,向天下百姓謝罪,足見其真率坦白之情。

詩供吟詠,詞供歌唱,尤其至南宋時上至國君,下至販夫走卒,人人都寫。再介紹一首宋真宗的詩作:

「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安居不用架高樓,書中自有黃金屋;
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
男兒欲遂平生志,五經勤向窗前讀。」 ~ 宋真宗〈勵學篇〉

只要把書讀好,便有享用不盡的榮華富貴,反映出當時追求功名利碌的社會風氣,誰知我們常用的名句「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是出自國君之手?

一代賢君唐太宗亦有名句傳世: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勇夫安識義?智者必懷仁。」 ~ 唐太宗〈賜蕭瑀〉

在疾風的吹襲下,便能知哪個是堅韌的草兒;在動蕩不安的時局裡,最能看出誰是真正忠誠的臣子。原詩為唐太宗賜蕭瑀之作,讚美忠貞之士的高尚情操。後人每以「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比喻在艱難惡劣的環境中,一個人的人品最是無所遁形、最易分辨高下的。

最後以歷史上第一位女皇帝武則天之〈催花詩〉為總結:

「明朝遊上苑,火速報春知;花須連夜發,莫待曉風吹。」

有一年,武則天於立春前二日要到上苑去賞花,時天氣仍寒,花尚未開放,武后乃作此詩。據說,隔日她領著文武百官於上苑遊玩時,原先一株株含苞未放的蓓蕾,於一夕之間全部開放了。「君無戲言」,應是此詩之最佳註解吧!

另有一說,武則天淫亂無道,寵幸兩個官兒,名叫張易之、張昌宗。於冬月之間,要遊後苑,便寫出此催花詩,百花不敢違旨,一夜發蕊開花。次日駕幸後苑,只見萬紫千紅,百花齊放,單有牡丹花不肯奉承女主倖臣,要一根葉兒也沒有。武則天大怒,遂將牡丹花貶於洛陽,從此洛陽牡丹,稱花中之王,冠於天下。

參考資料:唐宋詞選注 〈華正書局〉 張夢機/張子良編著
中國文學史(下冊) 〈台灣學生書局〉 葉慶炳著
歷代詩詞名句析賞探源(初篇續篇補篇) 〈河畔出版社〉 呂自揚主編


    相關文章
    

  • 玄武門之變 (8/16/2001)    
  • 李白 鄴中贈王大勸入高鳳石門山幽居 (8/15/2001)

        相關文章
        

  • 玄武門之變前因 (8/16/2001)    
  • 李白 鄴中贈王大勸入高鳳石門山幽居 (8/15/2001)
  •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老話講「妖不勝德」,在《西遊記》中,作者對一些小妖出場的描述也很真實生動且耐人思量。
    • 不一時,將出酒肴,無非魚肉之類。二人對酌。朱恩問道:「大哥有幾位令郎?」施復答道:「只有一個,剛才二歲,不知賢弟有幾個?」朱恩道:「止有一個女兒,也才二歲。」便教渾家抱出來,與施復觀看。朱恩又道:「大哥,我與你兄弟之間,再結個兒女親家何如?」施復道:「如此最好,但恐家寒攀陪不起。」朱恩道:「大哥何出此言!」兩下聯了姻事,愈加親熱。杯來盞去,直飲至更餘方止。
    • 這首詩引著兩個古人陰騭的故事。第一句說:「還帶曾消縱理紋。」乃唐朝晉公裴度之事。那裴度未遇時,一貧如洗,功名蹭蹬,就一風鑒,以決行藏。那相士說:「足下功名事,且不必問。更有句話,如不見怪,方敢直言。」裴度道:「小生因在迷途,故求指示,豈敢見怪!」相士道:「足下螣蛇縱理紋入口,數年之間,必致餓死溝渠。」連相錢俱不肯受。裴度是個知命君子,也不在其意。
    • 話休煩絮。一日張孝基有事來到陳留郡中,借個寓所住下。偶同家人到各處游玩。末後來至市上,只見個有病乞丐,坐在一人家檐下。那人家驅逐他起身。張孝基心中不忍,教家人朱信舍與他幾個錢鈔。那朱信原是過家老僕,極會鑒貌辨色,隨機應變,是個伶俐人兒。當下取錢遞與這乞丐,把眼觀看,吃了一驚,急忙趕來,對張孝基說道:「官人向來尋訪小官人下落。適來丐者,面貌好生廝像。」張孝基便定了腳,分付道:「你再去細看。若果是他,必然認得你。且莫說我是你家女婿,太公產業都歸於我。只說家已破散,我乃是你新主人,看他如何對答,然後你便引他來相見,我自有處。」
    • 說這漢末時,許昌有一巨富之家,其人姓過名善,真個田連阡陌、牛馬成群,莊房屋舍,幾十餘處,童僕廝養,不計其數。他雖然是個富翁,一生省儉做家,從沒有穿一件新鮮衣服、吃一味可口東西;也不曉得花朝月夕,同個朋友到勝景處游玩一番;也不曾四時八節,備個筵席,會一會親族,請一請鄉黨。終日縮在家中,皺著兩個眉頭,吃這碗枯茶淡飯。一把匙鑰,緊緊掛在身邊,絲毫東西,都要親手出放。房中桌上,更無別物,單單一個算盤、幾本賬簿。身子恰像生鐵鑄就、熟銅打成,長生不死一般,日夜思算,得一望十,得十望百,堆積上去,分文不舍得妄費。正是:世無百歲人,枉作千年調。
    • 這八句詩,奉勸世人公道存心,天理用事,莫要貪圖利己,謀害他人。常言道:「使心用心,反害其身。」你不存天理,皇天自然不佑。昔有一人,姓韋名德,乃福建泉州人氏,自幼隨著大親,在紹興府開個傾銀鋪兒。那老兒做人公道,利心頗輕,為此主顧甚多,生意盡好。不幾年,攢上好些家私。韋德年長,娶了鄰近單裁縫的女兒為媳。那單氏到有八九分顏色,本地大戶,情願出百十貫錢討他做偏房,單裁縫不肯,因見韋家父子本分,手頭活動,況又鄰居,一夫一婦,遂就了這頭親事。
    • 話說宋朝汴梁有個王從事,同了夫人到臨安調官,賃一民房。居住數日,嫌他窄小不便。王公自到大街坊上尋得一所宅子,寬敞潔淨,甚是像意。當把房錢賃下了。歸來與夫人說:「房子甚是好住,我明日先搬了東西去,臨完,我雇轎來接你。」
    • 話說浙江嘉興府長水塘地方有一富翁,姓金,名鐘,家財萬貫,世代都稱員外。性至慳吝,平生常有五恨,那五恨:一恨天,二恨地,三恨自家,四恨爹娘,五恨皇帝。
    • 話說殺人償命,是人世間最大的事,非同小可。所以是真難假,是假難真。真的時節,縱然有錢可以通神,目下脫逃憲網,到底天理不容,無心之中自然敗露;假的時節,縱然嚴刑拷掠,誣伏莫伸,到底有個辯白的日子。假饒誤出誤入,那有罪的老死牖下,無罪的卻命絕於囹圄、刀鋸之間,難道頭頂上這個老翁是沒有眼睛的麼?
    • 且說徐言弟兄等阿寄轉身後,都笑道:「可笑那三娘子好沒見識,有銀子做生意,卻不與你我商量,倒聽阿寄這老奴才的說話。我想他生長已來,何曾做慣生意?哄騙孤孀婦人的東西,自去快活。這本錢可不白白送落。」徐召道:「便是當初闔家時,卻不把出來營運,如今才分得,即教阿寄做客經商。我想三娘子又沒甚妝奩,這銀兩定然是老官兒存日,三兄弟克剝下的,今日方才出豁。總之,三娘子瞞著你我做事,若說他不該如此,反道我們妒忌了。且待阿寄折本回來,那時去笑他!」正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