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賞析–忠臣世士篇

書雲
font print 人氣: 164
【字號】    
   標籤: tags:

詩詞賞析–忠臣世士篇

小時候最愛聽那些忠良賢臣、民族英雄那些可歌可泣的義行故事,提到忠臣志士,第一個想到的人物首推岳飛:

岳飛(1103-1141年)字鵬舉,相州湯陰(今河南湯陰縣)人。世力農。父和,能節食以濟饑者。飛少負氣節,沈厚寡言,家貧,力學,尤好左氏春秋,孫、吳兵法。宋徽宗宣和四年(1122年)應募,旋隸留守宗澤,轉戰開、德、曹州,皆有功。宗澤大奇之,曰:「爾智勇才藝,古良將不能過;然好野戰,非萬全計。」因授以陣圖。飛曰:「陣而後戰,兵法之常。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南宋高宗時,屢破金兵,以恢復為已任,不肯附和議。高宗紹興十一年(1141年),宋、金和議成,秦檜以岳飛不死,己必及禍,故力謀殺之。死時年三十九。孝宗詔復飛官,以禮改葬,諡武穆。寧宗時追封鄂王,改諡忠武。飛兼工詩、詞,自抒懷抱,惜傳作不多耳。

大家最為熟知的岳飛〈滿江紅〉一闋詞:
「怒髮衝冠,憑闌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靖康恥】,指宋欽宗靖康元年(1126)金人攻陷中原,破汴京,次年,虜徽、欽二帝及后妃太子宗戚共三千餘人北去,囚於五國城不返之奇恥大辱也。
【莫等閒】,猶言勿輕易、勿隨便也。
【朝天闕】,天闕為皇帝所居,此言朝覲帝都也。

秦檜雖以瞞天過海之計,秘密以金牌召回岳飛,想把主戰最劇烈的將領除掉,但事機不密,激起了公憤,當大將韓世忠當面質問他,岳飛犯什麼罪時,秦檜卻說「莫須有…」,韓世忠立即拆穿,「莫須有何以服天下?」縱使最後秦檜不擇手段達到了目的,卻給當時以及後代罵為漢奸,人人喊打,連他的後代也說:「人間從此少名檜,我到墳前愧姓秦。」

浙江紹興城留有一石碑,刻的是宋高宗對岳飛戰功的大力褒揚,表面上看,後人都認定害死岳飛的兇手是秦檜,然而明代的史評家文衡山卻持不同見解,他在石碑後也刻了一首〈滿江紅〉,內容為:
「拂拭殘碑,諭飛敕,依稀堪讀。慨當時,倚飛何重,後來何酷!果是功成身會死,可憐事往言難贖。最無辜堪恨更堪憐,風波獄。 豈不惜,中原蹙,豈不念徽欽辱。但徽欽既返,此身何屬?千載休談南渡錯,康王自怕中原復,嘆區區奸檜亦何能,逢君欲。」他指出了宋高宗不願父兄回國,怕影響自己帝位,而秦檜只不過是高宗借刀殺人的一個工具而已。

岳飛滿懷激憤至極之氣概,誓滅匈奴,滿腔熱血,何等豪情!何等志向!其忠憤憂患之情處處可見。岳飛另闋〈滿江紅〉詞,字裡行間亦充滿國破家亡之痛暨壯志難酬之悲慨:

「遙望中原,荒煙外,許多城郭。想當年,花遮柳護,鳳樓龍閣。萬歲山前珠翠繞,蓬壼殿裡笙歌作。到而今,鐵騎滿郊畿,風塵惡! 兵安在?膏鋒鍔!民安在?填溝壑!歎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請纓提銳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卻歸來,重續漢陽遊,騎黃鶴。」

因感慨當時秦檜與金人議和,憂患國難當前,岳飛作〈小重山〉一詞以表心事:
「昨夜寒蛩不住鳴。驚回千里夢,已三更。起來獨自遶階行。人悄悄,簾外月朧明。 白首為功名。舊山松竹老,阻歸程。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絃斷有誰聽?」

【寒蛩】即蟋蟀。
【悄悄】,憂愁貌。
【絃斷有誰聽】,烈子.湯問篇:「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峨峨然若泰山;志在水,曰:洋洋然若江河。子期死,伯牙絕絃,以無知音者。」

本想藉瑤琴來訴說心事,無奈知音少,無人能知聽,有伯牙絕絃、知音難再逢之慨。這種憂國憂民的赤誠忠膽亦可見於南宋文天祥:

文天祥(1236-1282)字宋瑞,又字履善,吉州吉水人。體貌豐偉,美皙如玉,秀眉而長目,顧盼燁然。年二十,舉進士,宋理宗親拔為第一。考官王應麟奏曰:「是卷,古誼若龜鑑,忠肝如鐵石,臣敢為得人賀。」累官至右丞相,加少保,信國公。奉兩孱王,崎嶇嶺海,以圖興復。兵敗,被執,至潮陽,見張弘範,弘範與俱入崖山,使為書招張世傑,乃書所過零丁洋詩與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範笑而置之,遣使護送天祥至京師。天祥在道不食,八日不死。在燕凡三年,元世祖知天祥終不屈,召入,諭之曰:「汝何願?」天祥曰:「天祥受宋恩、為宰相,願賜之一死足矣。」天祥臨刑殊從容,謂吏卒曰:「吾事畢矣。」南鄉拜而死。死數日,其妻歐陽氏收其屍,衣帶中有贊曰:「孔曰成仁,孟云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年四十七,傳世有文山先生集。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拋絮,身世飄搖雨打萍。
皇恐灘頭說皇恐,零丁洋裡歎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宋.文天祥〈過零丁洋〉

國土淪陷山河殘破,有如被風拋散四處的柳絮;生命飄泊不定,就像被風雨吹打的浮萍般,家國動盪不安,然人人皆不免一死,如何能使生命的意義發揮到極致呢?

文天祥另一代表作〈正氣歌〉: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
皇路當清夷,含和吐明庭。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
在秦張良椎,在漢蘇武節。為嚴將軍頭,為嵇侍中血,為張睢陽齒,為嚴常山舌。
或為遼東帽,清操厲冰雪;或為出師表,鬼神泣壯烈;或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為擊賊笏,逆豎頭破裂。是氣所磅礡,凜烈萬古存。當其貫日月,生死安足論?
地維賴以立,天柱賴以尊,三綱實繫命,道義為之根。嗟予遘陽九,隸也實不力。
楚囚纓其冠,傳車送窮北。鼎鑊甘如飴,求之不可得。陰房闐鬼火,春院閟天黑。
牛驥同一阜,雞栖鳳凰食。一朝蒙霧露,分作溝中瘠。如此再寒暑,百沴自辟易。
哀哉沮洳場,為我安樂國。豈有他繆巧,陰陽不能賊。顧此耿耿在,仰視浮雲白。
悠悠我心悲,蒼天曷有極!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風簷展書讀,古道照顏色。」

【鼎鑊】ㄏㄨㄛˋ,古烹飪器,比喻酷刑,如刀鋸鼎鑊。
【闐】ㄑㄩˋ,寂靜。
【閟】ㄅㄧˋ,關閉。
【沴】ㄌㄧˋ,邪氣、惡氣。
【沮洳】ㄐㄩˋㄖㄨˊ,低濕的地。

此詩歌詠天地間的正氣,這股浩然正氣充塞於整個宇宙天地之間,不滅不破,萬古長存於世,即使環境再惡劣亦不為所動,「時窮節乃現,一一垂丹青」,古人的忠肝義膽事蹟長伴左右,生死早已置之腦後,不值一提,有道是「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歷史將靜靜地見證這悲壯的一頁。

宋代是個極為特殊的歷史朝代,尤其南宋多忠臣義士,因政治上之劇變,使士人一改文風,此時作品多抒國破家亡之痛,流離之苦,多慷慨悲壯之情。岳飛、文天祥兩人之境遇極其相似,一為奸人所陷,一為元人所俘,短短淺介,希望能引領讀者更進一步了解。

參考資料:唐宋詞選注 〈華正書局〉 張夢機/張子良編著
中國文學史(下冊) 〈台灣學生書局〉 葉慶炳著
歷代詩詞名句析賞探源(初篇續篇) 〈河畔出版社〉 呂自揚主編
————————————————————————————-

作者註:
一、文天祥〈正氣歌〉中「是氣所磅礡」之「礡」字,右偏旁之「蒪」字應作「薄」,但因中文輸入查無此字無法輸入,故以「礡」字代替。
二、文天祥〈正氣歌〉中「陰房闐鬼火」之「闐」字,中間之「真」字應作「臭」(上為自,下為大),但因中文輸入查無此字無法輸入,故以「闐」字代替「臭」。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老話講「妖不勝德」,在《西遊記》中,作者對一些小妖出場的描述也很真實生動且耐人思量。
  • 不一時,將出酒肴,無非魚肉之類。二人對酌。朱恩問道:「大哥有幾位令郎?」施復答道:「只有一個,剛才二歲,不知賢弟有幾個?」朱恩道:「止有一個女兒,也才二歲。」便教渾家抱出來,與施復觀看。朱恩又道:「大哥,我與你兄弟之間,再結個兒女親家何如?」施復道:「如此最好,但恐家寒攀陪不起。」朱恩道:「大哥何出此言!」兩下聯了姻事,愈加親熱。杯來盞去,直飲至更餘方止。
  • 這首詩引著兩個古人陰騭的故事。第一句說:「還帶曾消縱理紋。」乃唐朝晉公裴度之事。那裴度未遇時,一貧如洗,功名蹭蹬,就一風鑒,以決行藏。那相士說:「足下功名事,且不必問。更有句話,如不見怪,方敢直言。」裴度道:「小生因在迷途,故求指示,豈敢見怪!」相士道:「足下螣蛇縱理紋入口,數年之間,必致餓死溝渠。」連相錢俱不肯受。裴度是個知命君子,也不在其意。
  • 話休煩絮。一日張孝基有事來到陳留郡中,借個寓所住下。偶同家人到各處游玩。末後來至市上,只見個有病乞丐,坐在一人家檐下。那人家驅逐他起身。張孝基心中不忍,教家人朱信舍與他幾個錢鈔。那朱信原是過家老僕,極會鑒貌辨色,隨機應變,是個伶俐人兒。當下取錢遞與這乞丐,把眼觀看,吃了一驚,急忙趕來,對張孝基說道:「官人向來尋訪小官人下落。適來丐者,面貌好生廝像。」張孝基便定了腳,分付道:「你再去細看。若果是他,必然認得你。且莫說我是你家女婿,太公產業都歸於我。只說家已破散,我乃是你新主人,看他如何對答,然後你便引他來相見,我自有處。」
  • 說這漢末時,許昌有一巨富之家,其人姓過名善,真個田連阡陌、牛馬成群,莊房屋舍,幾十餘處,童僕廝養,不計其數。他雖然是個富翁,一生省儉做家,從沒有穿一件新鮮衣服、吃一味可口東西;也不曉得花朝月夕,同個朋友到勝景處游玩一番;也不曾四時八節,備個筵席,會一會親族,請一請鄉黨。終日縮在家中,皺著兩個眉頭,吃這碗枯茶淡飯。一把匙鑰,緊緊掛在身邊,絲毫東西,都要親手出放。房中桌上,更無別物,單單一個算盤、幾本賬簿。身子恰像生鐵鑄就、熟銅打成,長生不死一般,日夜思算,得一望十,得十望百,堆積上去,分文不舍得妄費。正是:世無百歲人,枉作千年調。
  • 這八句詩,奉勸世人公道存心,天理用事,莫要貪圖利己,謀害他人。常言道:「使心用心,反害其身。」你不存天理,皇天自然不佑。昔有一人,姓韋名德,乃福建泉州人氏,自幼隨著大親,在紹興府開個傾銀鋪兒。那老兒做人公道,利心頗輕,為此主顧甚多,生意盡好。不幾年,攢上好些家私。韋德年長,娶了鄰近單裁縫的女兒為媳。那單氏到有八九分顏色,本地大戶,情願出百十貫錢討他做偏房,單裁縫不肯,因見韋家父子本分,手頭活動,況又鄰居,一夫一婦,遂就了這頭親事。
  • 話說宋朝汴梁有個王從事,同了夫人到臨安調官,賃一民房。居住數日,嫌他窄小不便。王公自到大街坊上尋得一所宅子,寬敞潔淨,甚是像意。當把房錢賃下了。歸來與夫人說:「房子甚是好住,我明日先搬了東西去,臨完,我雇轎來接你。」
  • 話說浙江嘉興府長水塘地方有一富翁,姓金,名鐘,家財萬貫,世代都稱員外。性至慳吝,平生常有五恨,那五恨:一恨天,二恨地,三恨自家,四恨爹娘,五恨皇帝。
  • 話說殺人償命,是人世間最大的事,非同小可。所以是真難假,是假難真。真的時節,縱然有錢可以通神,目下脫逃憲網,到底天理不容,無心之中自然敗露;假的時節,縱然嚴刑拷掠,誣伏莫伸,到底有個辯白的日子。假饒誤出誤入,那有罪的老死牖下,無罪的卻命絕於囹圄、刀鋸之間,難道頭頂上這個老翁是沒有眼睛的麼?
  • 且說徐言弟兄等阿寄轉身後,都笑道:「可笑那三娘子好沒見識,有銀子做生意,卻不與你我商量,倒聽阿寄這老奴才的說話。我想他生長已來,何曾做慣生意?哄騙孤孀婦人的東西,自去快活。這本錢可不白白送落。」徐召道:「便是當初闔家時,卻不把出來營運,如今才分得,即教阿寄做客經商。我想三娘子又沒甚妝奩,這銀兩定然是老官兒存日,三兄弟克剝下的,今日方才出豁。總之,三娘子瞞著你我做事,若說他不該如此,反道我們妒忌了。且待阿寄折本回來,那時去笑他!」正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