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紀(230)

中集-第七章:背負重枷的煉獄
孔令平
font print 人氣: 13
【字號】    
   標籤: tags: , ,

第四節:飢餓逼出來的……(1)

按史書上記載,歷史上的水旱災荒只短期發生在局部地區。但毛澤東統治年代,災難的原因不是天災而是人禍!飢餓持續的時間幾乎是他統治的二十八年!我們就在他統治期間,整整忍受了二十多年的飢餓。

秋冬之季,在牛圈馬廄的飼料槽裡撿豆子和殘餘的包穀;用平時穿破補爛省下來的一套單衣或一件棉衣,向周圍農民換回一小袋糧食或兩斤鹽外,就只有在坡上揀地裡的包穀洋芋,以補充在餓得發慌時添加。

就是這樣節省用換來的一點食物,也為豐衣足食的徐世奎們不容,他明確向崗哨上下令,凡發現奴隸們換來的食物,一律要加以沒收。

為了盡可能躲開鷹犬們搜查,我們選擇收工的高峰時間,趁大家一擁而進,崗哨不容易發現夾帶時收工,在所帶工具上想辦法,將一小包食物藏在棉鎧甲作掩護的背上;或將所帶食物藏於糞桶和籮筐裡,藉這些既臭又髒的農具打掩護,每次帶糧食回監舍,總是提心吊膽,生怕被發覺。

收工站好隊,等到哨兵們喊一聲「去」後,才安下忐忑的心跳,回到監舍或廁所裡哨兵看不到的角落,取出這些東西。但經常仍沒有逃過鷹犬的眼睛,每天收工,或多或少在崗哨下面,擺著各式各樣搜出來的食物。

後來,奴隸們發現在進入監門之前,靠著廚房的高牆轉角處,有一個與廚房相通的角落,於是有人試著,在進入監門之前,就在那牆角處將所帶的糧食拋進來,在進得大門後稍等片刻,再以進入廚房打熱水的名義,進入那個角落,從那裡取出剛拋進來的糧食口袋。

這樣做最初成功,但是事久之後這個秘密也被狡猾的徐世奎發現了。於是他便在奴隸下班時,悄悄埋伏在那牆角處,守株待兔的將扔進來的糧食口袋一一截獲,毫不客氣的沒收,扔進了幹部別墅外修的雞舍兔棚裡。

1972年林彪事件後,中共虐待犯人的暴行,在與論遣責下,召開了武漢全國公安工作會議,將嚴禁逼供信和禁止虐待囚犯的官樣文章寫成指示,下發給各地的勞改隊和監獄。瘋狂一時的打人風有所收斂,在生活採取了一些做法,允許監舍可以生火取暖,在靠近廁所的地方開一排灶,專供病號熬藥,煎湯之用。

但虐待成性的徐世奎,仍藉口奴隸們將公家土裡的糧食偷來煮食,經常將奴隸拉到崗哨下面問罪,輕則砸鍋毀灶,重則將人拉到在崗哨下面繩捆索綁,奴隸們為反抗飢餓的抗爭,一直在這裡成為一個重要內容。

囚奴烤火的主要目的,仍是解除飢餓,所以在監舍裡一直保持著搭灶生火的習慣。徐世奎命令巡邏士兵對「私煨亂煮」進行取締後,將監舍中的灶拆除,用繩捆索梆對付「不聽話」的人,人們只好另覓新的「廚房」。

監舍盡頭的廁所角落,是選定的最佳地點,這裡雖然臭氣逼人,但一來這可以遮風避雨,且這個地方距離崗樓最遠,被長長的監房擋住了老管的視線,不容易為士兵所發覺。

三塊石頭,支撐著大鐵缽,架柴點火十分便利,如果老管來了,三塊石頭一拆,灶膛的火便迅速熄滅,掃入廁洞幾乎不留痕跡。只要在這裡作炊者留神,不要讓灶裡冒出炊煙,把哨兵從崗樓上吸引下來,自可在這裡安然炊煮。

從此以後每天下班時,挑回來的籮筐糞桶裡,增加了向日葵桿和包穀桿,只要挑進廁所將三塊石頭架好,把柴禾塞在三塊石頭下,點火後便扒在地上只管用嘴死勁地向灶膛裡「吹氣」,待火燒旺後,便可以煮飯了。

當然為了安全,派人在轉角的地方盯著壩子和崗樓,見到已被老管查覺,或者何慶雲徐世奎的身影閃出大門向廁所撲來,便立即通知蹬在那裡燒火的人,迅速撲熄灶裡的火種,緊急處理煮在鍋裡面的糧食,盡量能在他們到來之前收拾得乾乾淨淨。

這種廁所立灶煮食的遊戲帶著極大風險,萬一讓徐世奎們發現,鍋灶毀了不說,看看快要煮熟的東西全被倒掉,煮食者被捉到反省圈裡,還要對舖位大搜查,把不知經過多少風險才弄到手的充飢物搜去一空,煮食者等待著毒打或繩捆。

經過一翻驚險,當一盆食物,端到煮食者面前,被煙灰嗆得通紅的臉上浮現一絲笑意,幾個人顧不得燒火時留在臉上的黑灰,就地圍在廁所裡,狼吞虎嚥的分食著,而將方纔的驚險忘得乾乾淨淨。

若干年後,當我伏案捉筆時,回憶這點點滴滴的親身經歷,我又一次會深深感到人求生存的本事真是可歎!

如果說在流放者之間有過基本的統一,恐怕只有飢餓時才有過。就連周學祝馮俊伯對於廁所作炊這類事也是不願干預的。(待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順著那腳風方向,那人面朝著大糞池直直撲進糞坑中,撲通一聲,坑裡濺起了一股惡腥的水浪,待到這可憐的「活耙子」掙扎著濕轆轆身子站起身來,破棉衣已經浸透,頭部和腿上擦出的鮮血立即沁了出來,站在冰冷的齊腰泥水中,整個身體因寒冷和恐怖而哆嗦著直發抖。
  • 自文革以來被抓進這裡,關進小監的人隨時都有,何況這期間正逢「嚴打」高潮,幾乎隔一天就有人往小監送,加之此刻大家都在聚精會神盯著分肉,並沒有查覺到,大監鐵門裡又來了「新客」。
  • 第四天的夜裡,也就是大年初三,那癩子的呻吟聲,突然變成了吶喊,雖然那吶喊是那麼嘶啞和虛弱,但分明含著待發的控訴,我預感到某種凶兆正悄悄地逼臨到他的頭上。
  • 過了谷雨,鹽源的氣溫還保持在10度以下,一大早,天濛濛亮,我們就被趕進那徹骨冰涼的水田裡扯秧,咬著牙一泡就是六個小時,直到中午才站起來舒一下快要折斷的脊背,當時只覺得滿眼金花四射,將捲起的褲腳放下,去裸關節上捏一把就是一個窩,這是營養不良和勞累的警告。
  • 囚奴們像一頭牛順著割倒的麥桿向前衝,汗水從背脊溝裡向下淌,一直淌過小腿彎再滴在自己踩過的腳印上,兩腿打哆嗦,直到累得上氣不接下氣,才慢慢直起腰桿,扭著那幾乎不聽使喚的腰,緩緩地站了起來,用捏緊的拳頭在背上和腿部輕輕捶擊著。
  • 收秋一過,囚奴們酸痛的筋骨,還沒有來得及舒展,被汗水浸透的爛衣服還沒有洗淨,連日熬夜眼眶裡充血的血絲,還留在眼圈裡,一年一度的挑草熱,又以灼人之勢向苦役們捲來了。
  • 挑回去的草是要過秤的,秤不夠任務就沒有完成,麻煩事也跟著就來。被迫在路上停下草擔,將散掉的草捆從新捆綁,在亂風的干擾下好不容易將草捆好,往肩上一挑,走不了幾步又散了。
  • 那些枯乾稿桿燃起的大火,最多持續不過十分鐘,就像安徒生童話裡賣火柴的小女孩,點燃一匣火柴一樣,眼前並沒有出現聖誕節的肥鵝和衣帽就熄滅了,十來分鐘留下了一堆灰燼。
  • 曹季賢本人既沒有想去看病,也不知道在這樣險惡環境下如何保護自己,他那失常的大腦裡只有一個單純而簡單的想法:「放我回家。」
  • 但他真像一個不怕開水燙的死豬,隨你怎麼整他,他都會用同樣一句話來回答整他的人:「放我回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