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紀(246)

中集-第八章:嬗變
孔令平
font print 人氣: 3
【字號】    
   標籤: tags: , ,

第三節:公有奴隸制下的特權階級(5)

(三)模範共產黨員張劍波(1)

1969年,北烏中隊調過來了一名叫張劍波的管教幹事,四川內江人,論其長相,一雙凶狠的鷹眼和鷹勾鼻子配在一臉橫肉的臉上。平時,他臉色鐵青,毫無笑顏,給人一種陰險可怕的印象,左眼皮下長著一顆豆粒般的黑痣。平時虛著眼睛看人,這臉印古人所云:「其心不正,其眸睫焉」的老話。

據說原來他是內江法院刑偵處的預審員,因為善於用詭計和毒刑逼供犯人,所以曾被內江法院多次表彰過。並號稱模範共產黨員,在他的辦公室裡懸褂著「無產階級忠忱衛士」的錦旗。

文革時調住西昌,因為他辦案有功,特別擅長對付「思想犯」,六隊又是全場出名的「反改造份子」集中處。加上在嚴打運動中突擊辦案的需要,便專門把他調到六隊來。

長期的淫威,使殘害無辜的職業殺手,養成一種捕風捉影、無限上綱、無中生有的吃人野牲。

在鹽源農場辦理集體槍殺蔣正均的反革命集團案中,他初試牛刀,僅從該案人犯的口供,就定下反革命集團結論,揮下屠刀一次就處決了五名「反革命」 成員,那一個案子所處理的同案人員達四十餘人!他自己就說過:「上面既然要殺一小批,還有什麼手軟的。我們辦案人員就是要緊跟毛主席的戰略部署,殺人不殺人,殺多少人,都只能以政治形勢的需要決定!至於思想這個罪,不一定要什麼證據,藏在人的腦子裡誰說得清?有個一兩句言論便可以定罪!」

正因為他頗能精通文字獄作辦案的主導思想,所以在文革中凡是辦不下的案子都請他專門定罪,由於職業需要,漸漸養成習慣,使他喪失了人性,發展到連自己的妻子也成了他殺對象。

到六隊來以後,他的作風是深居簡出,行蹤詭秘。平時並不像何慶雲那樣拋頭露面,嘮嘮叨叨,與流放者很少交談,當他的眼睛盯上了你,便在背地調集卷宗。每到這種時候,他便用內江人常用的話:「內江的老招牌,告才曉得!」那麼,你就得留神,你的名字已在他的「生死簿」上勾銷了。

六隊近年來案子中,槍殺陳力、蔣正君等人,都有他提供的預審口供和簽署的處決意見,他還審訊過潘朝元、蔡先祿等人,並簽署了死刑意見,只是因為在上報到西昌地區中級法院時未被核准,而免去刀下鬼的厄運。

我也是他下過屠刀的人之一,當時殺人真是太容易了,凡是有反革命言論的,具體的說,只要沾著三面紅旗、文化大革命的「反動」言論,都可以整理材料上報處決。

他之所以狂批殺人的預審報告,出自他那陞官的慾望,以及為滿足自己獸慾的追求,只要用一兩句話,甚至似是而非的編造,便下了惡毒攻擊偉大領袖,誣蔑無產階級司令部的結論,判決死刑的意見也就出來了。

然而殺人太多會造成心理上的極度虛弱,庭審陳力時,陳力怒目極視,嚴詞批馭的態度深深振憾了他,陳力犧牲後使他經常通夜惡夢,夢見陳力,提著他的頭來向他討命債,嚇得他無處藏身,驚出一身冷汗從夢中驚醒。

第二天,他的鄰居馬幹事問他昨夜又夢見了誰?半夜三更的在屋子裡怪叫,他卻不與回答。神經上的負壓,夢境中的惡鬼見多了,使他歇斯底里,無法控制。在這種扭曲的心態下,他原來就十分墮落的道德更加墮落,他本來就生性好色,為了解除晚上的失眠,越來越用異性的剌激來解除他的恐懼和煩惱。

在鹽源農場,多年有一個女人暗中陪伴他。他對於老家帶到農場來的結髮前妻感到乏味,由乏味乾脆把她送回老家,以免留在身邊,「礙手礙腳」。結髮老婆回老家後,他就同這個騷女人由暗地轉為半公開同居。

張劍波從這個女人的奸宿中,用刺激來減少他的精神壓力。但是自從他們變成了半公開同居以後,那女人越來越不滿意這種不明不白的關係,雖然張劍波的工資大半歸她掌握。

為了公開的名份,她幾次催促張劍波與「前妻」離婚,可恨的是,他妻子兩個在當地公社頗有勢力的弟弟,卻堅決反對舅老倌這種陳世美作風,離婚遇到了無法抗拒的阻力,在那個時代,辦理正式離婚手續,只要有一方不同意,便會維持原來婚姻。

林彪事件以後,「殺一小批」的嚴打運動暫時停了下來,以此為專職的張劍波也開始閒起來了,他便借這個機會向鹽源農場的管教科請了兩個月「探親假」,心裡盤算著怎麼來解決他的婚姻煩惱,經過與姘居女人的商量,在他的心中萌生了一個神不知鬼不覺的計劃。(待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面對著這個膽怯的「法官」,陳力從容地回答道:「我感到遺憾的是,當年美國人的大炮沒有置於我死地,而今我卻死在我曾誓死保衛的共產黨人手裡。」
  • 同全國各地的監獄和勞改隊一樣,鹽源農牧場接連召開了好幾次「殺一小批」的宣判大會。就刑的人有越獄者,有外逃的拒捕者,有企圖越出國境線的人,有斥罵專制魔頭的政治犯,也有純屬為了湊數的莫名其妙受害者。
  • 另一個被殺的人劉志和,更令人驚歎,當局把一個精神失常的人也推上了斷頭台。劉志和捕前原系重慶的一個街道派出所所長。
  • 何慶雲在組織農六隊的政治學習時,面對劉順森等人提出的問題,掩飾不了他的迷惘和無知,好在《九評蘇共中央公開信》給他空虛的腦瓜裡墊了底。
  • 這種裝糊塗,恐怕是獄吏的普遍態度。像林彪事件這樣的大事連一般的中國人都看得出來,這位下層「獄吏」豈有不懂的?既然懂了而故意裝糊塗,是因為怕惹禍上身?
  • 林彪公開叛逃這件事,給這裡平時張牙舞抓的老管們,似乎下了一劑猛烈的退火劑,猖厥一時的打人風收斂了,那套隨時可嘗老管飽拳的繁鎖報告制度,也無聲無息的取消了。
  • 六隊的最高行政長官徐世奎,最懂得他的身份和如何扮演在這種特權群體中的角色。他非常明白,他只能在中國專制下所規定的權限範圍內,才能取得歸於自己的那份待遇。
  • 這夏守愚,之所以一直處在比六隊任何囚奴特殊的環境裡,就因為他像一條狗一樣監視著蔬菜組的犯人,同時他能準確地領會隊長交給他的特殊差事。
  • 徐老大沒有料到,這些被搜去背兜的女人並沒離開,而是守在徐老大的歸途必經的過道口,等收工後,趁他只有一個人回隊時,十幾名婦女便攔住了他的歸路,向他索要被「沒收」的背兜,他們拿著棍棒,捏著石頭塊,如果不是看山人及時趕到,徐老大定會遭到她們一頓暴打。
  • 這種「小秋收」 也給長期關押獄中的男奴隸,一次接觸異性的機會,跟在奴隸們身後的幹部家屬,本來就是一群從農村裡來的女人,平時他們被監獄的隔牆所阻,在嚴密監視下沒有和囚奴接觸的機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