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短篇>

小小說﹕小杜偷雞

凡夫
font print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12月11日訊】今天是小杜最幸福的日子,因為他終于把那部老爺車賣掉了,而賣价竟然那么好。這怎么不令他高興極了,洋洋得得意呢?

他那部80年老丰田,真像八十歲的老頭子,又老又丑又??嗦。既然用是不體面,想賣又沒人要。所以,只好擱在那里,成了燙手的山芋,須付保養費的古董!

今日,那位江湖大哥型的老趙突然來找他,低聲下气地打商量。原來,他父老母遠遠來探望他,他想帶老人家到黃金海岸一游以盡孝心;可是袋子不爭气,沒有那么多錢化用。他知小杜有一部待賣的車子,特來商量。

老趙坦白告訴小杜,他的錢必須到下個月才方便。精打細算的小杜,要求多付二千元作利息補貼。老趙二話不說地開了張一月期支票給他,馬上把車開走。

既解決掉了那燙手的山芋,又多獲得兩千元,小杜真有股偷盜到雞儿的快感和愜意!

小杜是個得天獨厚,受幸運之神特寵的人。多年前拜了六四之賜,由臨居到入籍;娶妻生小小杜,到借錢買了自己的樓房公寓,都是順順利利、平平穩穩地生活在澳洲這美麗的國土里。照說,他應承天之賜,感謝上蒼才是。

可是,他總是長吁短嘆,窮訴苦。老認為比上不足比下無余。他是十足的不滿現實,貪婪成性的家伙。

其實,他是個精明有頭腦的人,在上海時,他是銳不可當的人物。自來到了人權、民主著稱的國家后,他更是魚儿得水地大顯才能和身手。時時得意,不亦樂乎。你道如何?

他是社會福利部的常客,也是福利金條文的專家。凡能得應得的福利金,他都能取得于袋袋平安;而不能得、不應得的他也能營鑽到手。福利部總奈不了他的何!

他的理論是:福利金既是納稅人回饋社會的金錢,能拿則拿,不拿白不拿,不拿才??。

有樣學樣、名師出高徒,小杜嫂也成了精干婦女。家中用物,包括旅行、家用、喜穿的東西,凡能買后退貨的,他們必先買,用過再退,百貨公司明知受騙也拿他們沒法!

或許,習慣成了自然,置身于糞缸久而不聞其臭吧!對他們的作為,他們非但不引咎羞愧,反而洋洋得意,自夸聰明腦筋靈!

不知打從何時起,他們這种小占便宜的坏習慣竟然玩到同鄉友朋中。于是借物不還,借貸錢拖拉;向朋友買單車、縫紉机應急過后,必用种种理由退還原主。不久他們成了千夫所指的目標,卻安然無悔。

一個月的時間很快過去。小杜正想把老趙的支票存入銀行時,突然接到老趙的電話。先是把他臭罵一頓,說他那老爺車老是拋錨,弄坏了他們的雅興。因此,他要物歸原主,并說已把支票報失作廢。

小杜原想向老趙理論一番,卻被老趙的一句“要掀他的底,向社會福利部告他的罪行”,嚇得噤若寒蟬。他知道他吃了啞巴虧,啞子吃黃蓮!

“這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你若再做坏事,貶降我華人形象名聲,有你好看的!”老趙取回支票時,加重語气警告他。

小杜賣車不成,卻化了五百元換油,SERVICES一場,真是:偷雞不成還蝕把米,并得了一番聲色俱厲的教訓。

(原載一九九八、七、二七澳洲《星島日報》)

<作者簡介>

凡夫,本名郭書炘,一九四二年生于印尼蘇北省。

祖籍海南省文昌縣。也用老岩、澳客、信義等筆名。(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改革開放”政策給古老的中國帶來了新鮮空气,但同時也混進來一些歪風邪气。在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同時,另一部分人越來越窮了。兩極分化的情況越來越嚴重,“好人受气,坏人神气”的現象是這個社會潛滋暗長的大毒瘤,有這么一句流行的民謠
  • “對。卞和是楚國人,有一次看到一塊青石之上鳳凰來儀,心裡知道石中必有美玉,就把石頭獻給楚厲王。結果厲王讓玉工一看,玉工說是石頭。厲王認為卞和欺君,就砍了他的左腳。
  • 他剛開始的時候治好了很多病人,大家覺得挺神奇的,就聽他講法,跟他學著煉功,再後來人就越來越多。煉這個功真是好使,真正按照他在《轉法輪》裡的要求去做,病是好得快。我媽媽原來病就特重,煉了功很快就好了。”
  • 又過了半年,當我辦好了赴澳洲的簽證并且拿到護照以后,我興高采烈地跑去找劉裕民,我特地帶了一瓶酒和下酒的熟菜,准備同他話別碰杯,可是他儿子出來為我開門,告訴我,老劉于兩月前因心臟病猝發而去世了!
  • 我坐著波音747飛机離開了那片生我育我的土地。
  • “蘇”寄來英語錄音教材太深。口述太快﹐我沒法學。我突然想起家裡有個英語教師---我的小孫子杰力﹐何不向他求教呢。於是這天下午﹐我和杰力進行了如下一場對話
  • 兒子在畫室工作有個搭檔﹐是一個比我兒子大兩歲的青年﹐名叫孫小明。此人長得人高碼大﹐體格健壯﹐濃眉大眼﹐一副十分憨厚的樣子。我總覺得這相貌有些面熟﹐可無論如何也想不起來在什麼地方看見過。兒子說﹐世界上相貌相同的人不稀奇﹐沒有必要苦思冥想。我發現這孫小明雖然血氣方剛﹐但性格卻很和善。在我家新望面前總顯出順從的樣子﹐叫干啥就干啥﹐從來沒有異議。每每在牆上畫廣告時﹐扛梯子﹐搬凳子這類力氣活都是他干﹐新望給他的工錢總是從優的。
  • “受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這是我自幼接受的思想教育內容之一。它成了我一生中為人處世的重要準則。每當我受到別人的幫助﹐總想給予相應的回報。深恐如不這樣做會受到世人的譴責﹐罵我“忘恩負義”。我的回報方式﹐除了物質的以外﹐還往往寫感謝信﹐或寫文章在報上發表﹐這種投稿的錄用率是很高的。因為他們反映了社會的良好風貌﹐有助于愛國主義的思想教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