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蜀憶事(2)童年憶事

作者:愚翁
共產紅潮肆虐神州大陸,回顧幾十年血淚歲月,人人事事樁樁都被共黨鬼魅桎梏著。(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氣: 137
【字號】    
   標籤: tags:

我們的學校是由古佛寺的廟宇改建而成的。這座廟子座落在洋溪鎮五公里外的一個小山坡上。全部房屋都是歐式建築,屋頂是圓拱形的,上面有很長的塔尖。遠處望去,富麗而堂皇。

一九五六年,洋溪撤鎮建區,縣上把古佛寺周邊的幾個村子合併起來,建立了一個新的行政鄉一新生鄉,隸屬於洋溪區管轄。鄉政府設在古佛寺的接引殿裡,招牌掛在廟門口的石柱上。

我們學校在鄉政府的後面,佔據了大雄寶殿和藏經樓兩處地方。我讀小學一年級的時候,我們班的教室在大雄寶殿。裡面共有兩個班,左邊是一年級一班,右邊是一年級二班。

這一年,廟子裡已經沒有了香火。如來佛祖雖然還端坐在大殿中央,但他面前的供桌都被人們搬走了,站在他身邊的弟子們也都缺胳膊少腿。鑒於他的身軀過於龐大,人們才拿他沒有辦法。

兩個班的學生在同一個屋子裡上課,難免互相影響。左邊在上語文課,右邊在上算術課,學生坐在座位上,既可以聽語文老師講課,也可以聽數學老師講課,經常一心兩用。

上小學的時候,讀書是一件非常輕鬆愉快的事。我的書包是媽媽用一塊舊布縫製的,書包帶是家織的雞腸帶。書包很小很輕,包裡只裝兩本書,一本語文一本算術,還有一個練習本,薄薄的。放學回家的路上,孩子們一跑起來,背上的書包輕飄飄的,就像風箏一樣在背後飛來甩去。

殿中的如來佛後背上有一個小洞,一尺見方大小,平時是用一塊竹籬笆遮擋住的,輕輕一推就開了。我們課外活動時間經常三三兩兩的往他肚子裡鑽。裡面是空的,很寬很闊,四個人坐在裡面打撲克牌,一點都不顯得擁擠。有的同學上課開小差,往往趁老師背過臉在黑板上寫字,就偷偷溜到如來的肚子裡去玩。

有天晚上,一個學生放了晚學沒有回家,天黑以後,家長打著火把找到學校要人。老師們找遍了學校的每一個角落都找不到人。最後,還是在如來佛的肚子裡把人找到。原來,這個學生在裡面睡著了,放學忘了回家。

學校規定,五一節以後學生午飯後要睡午覺。許多同學都沒有睡午覺的習慣,想方設法加以逃避。我趴在桌子上,樣子像睡,其實怎麼也睡不著,只好艱難地捱著時間。學校還要派值星到各班檢查,不睡午覺的同學就被叫到老師辦公室去罰站。

我不想被罰,經常在上學的路上溜到池塘裡去洗澡。估計午睡時間快到了,我才從水裡鑽出來,擦乾身上的水珠,背上書包去學校。

有一天,我洗完澡起來,像往常那樣穿上衣服去上學。剛走到教室門口就被班主任老師叫住了:「趙星,你為啥要私自下塘洗澡?」

「我沒有下塘洗澡!」我摸了摸頭髮,抖了抖衣服說,「我全身都是乾的,憑啥說我洗了澡?」

「你把衣裳撈起來!」班主任命令我,兩眼露著狡詰的目光。

我順從地撈起了上衣,班主任老師走上前來,用手在我肚皮上輕輕一抓,一道白色的印跡就清晰地顯現出來。

「只有洗了冷水澡的人,身上才有這種痕跡。」班主任老師說。

接著把我叫到辦公室,狠狠地批評了一頓。他還叫我寫了保證書,保證今後不再私自下塘洗澡。

這是誰告的密呢?我回憶那天中午洗澡的情形。我記得當時水庫的周圍都沒有人,到處都靜悄悄的。是誰看到我洗澡呢?我在水中彷彿看見一個女同學從池塘邊路過,可她到底是誰,當時也沒有注意。

我開始尋找告狀的人。待續@*

責任編輯:謝雲婷

點閱【紅蜀憶事】系列文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這是我一生中唯一參加過的一個人的兩次追悼會。但願今後不再出現類似的情形。
  • 那時候,集體的什麼都是寶貴的,只有人才不值錢。公社大隊的幹部可以隨意罵人打人,打死了人往山溝裡一扔就了事。
  • 三年困難時期,我們生產隊的社員每一個人幾乎都是小偷。一年四季,只要地裡有吃的東西,我們就都去偷。
  • 他爸爸在土坑裡鋪上蓆子,慢慢走上坎來,伸手奪下二狗的屍體,一邊往坑裡放,一邊說道:「讓他脹著肚子到那邊去吧。做一個飽死鬼,總比在這邊做一個餓死鬼強。」
  • 我們已經整整三個月沒有吃過一頓飽飯了。許多人的身體腫得像發麵饅頭,亮晃晃的,手指頭按下去,一按一個窩。
  • 我是最後一個上臺彙報產量的人,在我前面的人已經把產量報到一萬多斤了。我一聽慌了神,我到底該報多少產量呢?
  • 有一些地方,山上樹木稀少,不夠燒炭,幹部就叫社員去挖祖墳,把埋在地下的棺木挖出來作燃料,連躺在地下的死人也要為大煉鋼鐵貢獻自己的力量。
  • 那些年代,人們對吃一頓飯看得比什麼都重要。有錢也買不到吃的東西,生產隊長掌握著吃飯大權,社員們連炊事倌也不敢得罪。
  • 大躍進的評比站隊,根本不需事實依據,完全憑藉謊報的數字決定。那時候,沒有辦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
  • 我們的某些領導後來提起大躍進,不但不總結教訓,反而把「自然災害」 四個字念得字正腔圓,把他們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責任推得一乾二淨。那幾年天不旱、地不乾,四季風調雨順,請問哪來的自然災害?
評論